【63xf.com--故事】
沒有民族的和睦相處,就沒有社會的安定團結;沒有社會的安定團結,就沒有國家的繁榮發(fā)展;沒有國家的繁榮發(fā)展,就沒有各民族的興旺昌盛。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族團結的故事范文(通用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民族團結的故事
通過系統(tǒng)學習使我認識到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好新疆的穩(wěn)定和民族團結工作對進一步推進新疆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促進社會穩(wěn)定,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進一步認清民族分裂主義本質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敵我界限,進一步統(tǒng)一了思想,全面正確地理解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強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tǒng)一,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切實把熱愛祖國,振興中華同愛崗敬業(yè),做好本職工作,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tǒng)一起來。立足本職,腳踏實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向英雄人物學習,學習英雄一心為公,無私奉獻,忠誠黨和人民事業(yè)的高尚情操;學習英雄忠于職守、愛崗敬業(yè),對工作精益求精的優(yōu)良作風;學習英雄樂于助人,尊老愛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yōu)秀品德;學習英雄艱苦奮斗,百折不撓、敢于結勝一切困難的拼搏精神。通過學習英雄模范先進事跡,對照檢查自己找差距,決心以英雄人物為榜樣,弘揚民族精神,維護民族團結,熱愛本職工作,忠實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yè)績。馬克思認為“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關系是多種多樣的,民族關系是其中之一。在多民族地區(qū),民族關系是非常重要的社會關系。社會關系最基本的是利益關系,一種關系的存在給各方都帶來利益,這種關系就能鞏固下去,發(fā)展下去。解放以來,新疆各民族就處在一
個利益共同體中,改革開放30年,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快速發(fā)展,各民族間利益關系的密度、廣度、深度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各民族共同享受著現(xiàn)代化建設的成果。從前,現(xiàn)代化只是一種理想,現(xiàn)在則成了現(xiàn)實,而且就體現(xiàn)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之中,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生活中,檢驗出現(xiàn)代化建設給社會帶來的好處,各族人民都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成果,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顯著提高。小康不再是遙遠的夢,今天的現(xiàn)實是昨天的夢,小康是今天建設事業(yè)發(fā)展在未來的必然結果,對這一燦爛前景,各族人民深信不疑。無數(shù)歷史事實證實,團結就是利益,團結就是幸福。
哲學家的論點可以千差萬別,但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人生的終極追求是幸福。團結既然可以發(fā)展利益關系,團結就引領著幸福,這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論,而是一個生活常識。團結和未來的幸福相連,這個未來既是我們的未來又是我們后世的未來。
【篇2】民族團結的故事
69歲的新疆奇臺縣維吾爾族老人阿尼帕·阿力馬洪和丈夫阿比包(去世)共養(yǎng)育了19個不同民族的孩子,其中10個孩子是他們收養(yǎng)的漢、回、維、哈4個民族的孤兒,加上塔塔爾族、烏孜別克族的女婿、兒媳,全家共由6個民族組成。阿尼帕夫婦以博大的慈母之心,創(chuàng)造了人間至真至純的曠世奇愛。2009年2月28日,阿尼帕獲得新疆首屆十大杰出母親稱號。
泉水最清,母愛最真——哈薩克諺語
這段感人的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當時23歲的阿尼帕年輕漂亮,與丈夫阿比包養(yǎng)育著自己的2個孩子,加上因父母去世一起生活的3個妹妹,一家7口人過著雖清淡卻很幸福的生活。
1963年,她們的哈薩克族鄰居牙和甫夫婦相繼去世,撇下了三個半大孩子??粗@三個沒了爹娘的孩子,阿尼帕想把他們接到自己家里。在那個連續(xù)三年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年代,家家都是節(jié)衣縮食,全家人的生活僅靠丈夫阿比包每月47元的工資,十幾歲的孩子正是“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年齡,這多一張嘴就是多一份生活的艱難呀。然而,生性善良的阿尼帕深知孩子失去父母的辛酸和孤單,沒有利益的驅使,沒有豪言壯語,只是一種人性最本能的選擇:“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這3個娃娃餓死??”
一句再簡樸不過卻擲地有聲的話語,讓阿尼帕的一生與人間大愛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也注定了她一生的勞苦艱辛。
時隔14年后的1977年,阿尼帕又收養(yǎng)了王淑珍兄妹4個漢族孤兒。在回憶起被領回阿尼帕家第一天的情景時,已是中年的王淑珍每每總是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那是特別寒冷的一個冬日,11歲的王淑珍兄妹四人在父親去世后,隨母親改嫁到了回族金學軍家,不久,母親又撒手人寰,兄妹幾個便流浪街頭。阿尼帕的妹妹在天寒地凍的醫(yī)院門口發(fā)現(xiàn)了凍餓交加的小淑珍,便將她領回家。小淑珍一進家門,屋里正在玩耍的其他孩子全都捂著鼻子跑了出去,因為小淑珍身上衣服又破又臟,頭上長滿了頭癬和癩瘡,流著散著臭味的膿水,滿臉污垢,整個人乍看上去,沒有一處是完整的。
看到淑珍這個樣子,阿尼帕那作為女人最原始的母性,最自然的舐犢之情油然而生,她心疼地一把把小淑珍攬在懷里,眼淚嘩嘩地流下來:“可憐的孩子呀,你原本該是在媽媽的懷里撒嬌呀,為什么會成了這個樣子呀,要是媽媽看到這樣,會心疼的。”
阿尼帕燒了一鍋熱水,輕輕地將小淑珍渾身上下搓洗干凈,換上暖和的衣服,給小淑珍做了一盤香噴噴的拌面。為了治好小淑珍頭上的頭癬和癩瘡,阿尼帕從第二天開始,每天帶小淑珍去醫(yī)院上藥。兩個月后,小淑珍長出了濃密的黑發(fā),復原了她那張清秀的臉。就這樣,在阿尼帕這個沒有絲毫血緣關系的維吾爾媽媽的一抱一洗一治療后,改變了王淑珍一生的命運,讓這個街頭流浪沒人疼的孤兒有了一個溫暖的家,一份勝似親生母親的愛。
直到現(xiàn)在,人到中年的王淑珍依然留著過膝的長發(fā),她說,是媽媽給了她這頭青絲,她要用這長發(fā)見證和銘記這份無私博大的母愛。如今,王淑珍和女兒的戶口還在阿尼帕媽媽的戶口本上,結婚十幾年了,丈夫的戶口本上還是一個人,她真不想把自己的戶口從這個大家庭中遷走,在媽媽這里能待多久就待多久。命運不濟,在王淑珍被收養(yǎng)的幾個月后,她的繼父又一病不起,看到
幾個衣不遮體的孩子蜷縮在一張破舊的氈子上,阿尼帕的心都快碎了,她默默地把王淑珍的哥哥和兩個妹妹帶回了家。1989年,王淑珍的繼父金學軍因病去逝,留下了金海、金花、金雪蓮3個孩子,阿尼帕又義無反顧將這3個回族孤兒接到家里。
被阿尼帕收養(yǎng)的這10個不同民族的孤兒們既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這些孩子們在這個家里重新獲得了溫暖,10個孩子都讓爸爸媽媽給自己起了維吾爾族名字。王淑珍叫哈比扎,是“保護”的意思;王作林叫“切布”,意思為大樹分出來的枝椏;王淑英名字叫“熱孜亞”,春天的意思;王淑花叫“阿依古麗”,意思是月亮花;金花叫“瑪麗亞”,意思是對父母好的女兒;金海叫“熱馬贊”,意思是男孩要像太陽一樣熱情、有力量;金雪蓮叫“索菲亞”,意思是清秀、鮮亮,在收養(yǎng)的孩子里數(shù)她最小,也最受疼愛。名字就說明了一切。每一個名字都表達了阿尼帕夫婦的一種愛意和希望,同時又包含著一種承諾。
【篇3】民族團結的故事
愛心媽媽庫里加依娜·熱依木江
庫**是裕民縣人民檢察院公訴檢察科公訴人,多年來她工作在維護和諧穩(wěn)定,打擊犯罪分子的第一線,工作中她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始終牢記檢察官所承擔的使命和責任。
庫**還是裕民縣“愛心媽媽”協(xié)會和“裕民志愿者”協(xié)會的一名成員,她做好本職工作以外還協(xié)助愛心媽媽協(xié)會工作,積極引導會員增加了關心婦女兒童和弱勢群體的人數(shù)。這些年來,她與其他會員一起前后捐助12萬元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è)、幫助貧困婦女和孤殘兒童改善生活、幫助患病村民早日康復、指導和協(xié)助婦女就業(yè)。和田于田縣“2.12”7.3級強烈地震發(fā)生后,“愛心媽媽協(xié)會”發(fā)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tǒng)美德,在加依那古麗的倡議下,發(fā)動協(xié)會的力量,號召協(xié)會全體成員積極募捐獻愛心,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地震災區(qū)同胞的關愛,盡自己一份微薄之力。作為裕民縣第二小學的法律副校長,她還經(jīng)常深入校園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使學生更直觀地接觸法律,預防犯罪,她是保障未成年人權益的“愛心使者”,而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女檢察官,她又心思細膩、富于愛心,時刻心系弱勢群體,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膩和博愛把新時代人民檢察官“立檢為公、執(zhí)法為民”的理念,在象征公平正義的公訴席上得到充
分體現(xiàn)。在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時,對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無論是在訊問、調查還是出庭公訴時,她都循循善誘,以她特有的“愛心、細心、耐心”使其知法、服法、守法,做到了教育與挽救相結合,并對已判刑的未成年人進行定期回訪考察。她在辦理阿XX強奸案時,她發(fā)現(xiàn)被害人吐某年僅12歲,案發(fā)后家人不讓吐XX再回到學校。為了挽救這個心理和生理飽經(jīng)痛苦的女孩,她四處奔波,多方聯(lián)系,說服了女孩的親屬,女孩回到了學校,和其他的孩子一樣接受教育,受傷的心靈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慢慢的從陰影中走出來,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這些年來,她工作之余積極參與各項公益活動把愛心和溫暖傳送給了所有需要幫助的人,不論是漢族還是少數(shù)民族。庫里加依娜〃熱依木江同志正是發(fā)揚了這種民族精神,為我們展現(xiàn)了民族大團結的和諧景象。
【篇4】民族團結的故事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族人民擔負著守衛(wèi)邊疆、鞏固邊防、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神圣歷史使命。因此新疆的十三個民族必須團結在一起,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
我們的學校-----喀什衛(wèi)生學校,也有多民族的學生,他(她)們是: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克爾柯孜族。我們在學校里面總是熱熱鬧鬧的,同學們互相關心、互相照顧,有好吃的同學們一起吃,有好玩的同學們一起玩,有困難的話,無論是維吾爾族還是漢族,大家一起來幫忙。
少數(shù)民族離不開漢族、漢族離不開少數(shù)民族,各民族相互離不開。這句話老師從小教導我們,讓我一直銘記于心。在我們的生活中,民族團結之花處處都在開放。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這句話正點明了我們五十六個民族只有心相連、手相牽,才會融為一個真正的大家庭。
例如:我們學校民族同學較多,漢語基礎較為薄弱,經(jīng)常把漢語倒過來說;在學習中經(jīng)常遇到不懂的題和語文書中的詞句;在作業(yè)中常常出現(xiàn)不理解的題目要求;還有許多文不對題、詞不達意的情況。這時候我們的漢族同學可幫了大忙。各種習題,漢族同學都會熱心給民族同學解答,讓我們能漸漸熟悉漢語、理解漢語;讓我們能準確流利的使用漢語,提高學習成績。
有些對音樂和舞蹈感興趣的漢族同學也會向我們學習:比如冬不拉彈唱、維吾爾民族舞蹈,還有其他樂器和舞蹈。這些音樂和舞蹈都蘊含著我們濃郁的民族特色?;ハ鄬W習讓我們增長了知識,共同學習生活讓同學們組成了一個大家庭。
我們不會忘記,為了挽救尿毒癥晚期的維吾爾族學生毛蘭江,23歲的王燕哪姐姐,把自己的一顆腎無償捐贈給了素不相識的維吾爾族弟弟;也不會忘記論天山深處偏僻的庫車縣欄桿村維吾爾族老人卡迪爾用40年的時間寫下了1000多篇日記,記載了解放軍與當?shù)卮迕駬碥姁勖竦墓适?。這位老人說:“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寫日記的任務也給兒子,這日記不會停,一定會一代代寫下去。
手拉手、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這不是一句口號。維護民族團結是刻不容緩的,是要真正落實到行動中去的。讓我們每個人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不利于民族團結的話不說,不利于民族團結的事不做,不信謠不傳謠,不參與任何違法犯罪活動。滴水可以匯成江河,眾人拾柴火焰高。
團結就引領著幸福,這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論,而是一個生活常識。團結和未來的幸福相連,這個未來既是我們的未來有時我們后世的未來。
【篇5】民族團結的故事
少數(shù)民族家庭有個漢族爸----額敏縣公安局胡**一家
5月9日至10日,自治區(qū)黨委在烏魯木齊隆重召開民族工作會議暨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會議表彰了全區(qū)各行各業(yè)涌現(xiàn)出來的144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和282名模范個人。其中,來自公安機關的模范單位達4個,模范個人19名。其中,額敏縣公安局胡**被評為自治區(qū)第七次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塔城地區(qū)公安機關僅有胡**一人榮獲自治區(qū)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表彰。
胡**,女、回族、現(xiàn)年49歲,是額敏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一名普通的車管民警。她的家庭由四個民族組成,丈夫米吉提是個維族同志,2001年下崗,做些小生意來維持家里的生活,兒子加吾蘭,2007年入伍參軍,兒媳婦加依娜是哈族,在這個少數(shù)民族家庭里,還有一位漢族父親,名叫楊吉春。
多年來,一家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是一個溫馨和睦的民族團結家庭。他們就是額敏縣公安局胡**一家。2004年初冬,楊吉春老人一人在外流落,胡**在下班途中遇到老人后,將渾身發(fā)抖的老人接回家,就這樣,一個多民族家庭成立了。
當時,老人的精神狀況很差,情緒也很不穩(wěn)定。為了讓老人安心住下來,胡**經(jīng)常抽出時間陪老人拉家常、聊天,
讓老人忘掉不愉快。
時間長了,老人的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
每次做飯時,胡**盡量合著老人的口味,這讓老人很感動,他逢人就說:“胡**是我的親閨女。”
有一天,楊吉春老人語重心長地對胡**說:“你是好人,可我老了,不中用了,時間長了會給你們添麻煩,我想出去單過。”
聽到老人的話,胡**心平氣和地說:“都在一起過了這長時間了,您就是我的爸爸、孩子的爺爺,我們給您養(yǎng)老送終,這里永遠都是您的家,您就放心吧?!币姾?*真心的疼愛自己,老人又住了下來。
2005年9月30日,老人家突發(fā)高血壓,胡**和丈夫顧不上勞累,迅速將老人送往醫(yī)院。
由于搶救及時,老人連續(xù)打了10多天的吊針,就脫離了危險。
這一病,老人的身體狀況大不如以前。同年冬天,老人在家里不小心滑倒了,膝關節(jié)腫得很厲害。
胡**送老人去醫(yī)院時,老人執(zhí)意不去,并說:“我老了不中用了,一次次拖累你們,快讓我死了算了?!?/p>
胡**誠懇地說:“爸,誰一輩子沒有個碰碰磕磕的,這點小傷算什么?會好的,別往心里去。”說著就和丈夫將老人送到了醫(yī)院。
經(jīng)診斷,老人為腿骨骨折,需要馬上做手術。
在去手術室的路上,老人流著淚說:“新華啊!你們對我這么好,就是自己的兒子、兒媳又能怎么樣,我這一輩子真是遇上好人了?!?/p>
老人的腿傷較重,再加之上了年紀,半年下不了床,胡**為他端屎倒尿,洗頭擦臉,始終讓老人的房間空氣清新,經(jīng)常給他講一講外面的事情。
老人痊愈后,逢人便說:“我有這么個好閨女,這輩子知足了?!?/p>
胡**作為一名少數(shù)民族黨員干部,講原則、講團結、講穩(wěn)定,識大體、顧大局,時時處處自覺宣傳黨的民族政策,關心和團結各族干部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盡已所能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她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一曲曲民族團結的贊歌。
【篇6】民族團結的故事
這是發(fā)生的新疆我們身邊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69歲的新疆奇臺維吾爾族老人阿尼帕養(yǎng)育了19個不同民族的孩子,全家共由6個民族組成。
這段感人的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當時23歲的阿尼帕年輕漂亮,與丈夫養(yǎng)育著自己的2個孩子,加上因父母去世一起生活的3個妹妹,一家7口人過著雖清淡卻很幸福的生活。
1963年,她們的哈薩克族鄰居相繼去世,撇下了三個半大孩子??粗@三個沒了爹娘的孩子,阿尼帕把他們接到自己家里。
1977年,阿尼帕又收養(yǎng)了王淑珍兄妹4個漢族孤兒。在王淑珍被收養(yǎng)的幾個月后,她的繼父又一病不起,看到幾個衣不遮體的孩子蜷縮在一張破舊的氈子上,阿尼帕的心都快碎了,她默默地把王淑珍的哥哥和兩個妹妹帶回了家。1989年,王淑珍的繼父因病去逝,留下了3個孩子,阿尼帕又將這3個回族孤兒接到家里。
至此,阿尼帕共收養(yǎng)了10個孤兒,加上自己生育的9個孩子,一大家子20多口人,在那個年代,要一天天地過日子,談何容易。
阿尼帕幾乎把所有時間、所有的心思、所有的愛心都用來照料這一大群孩子,做一鍋飯一個人分不了一碗,鍋就見底了。他們哪里知道,阿尼帕從來都是只吃半飽就行了。
就是在那樣的年月里,性格開朗、樂觀的阿尼帕,沒有被生活的重擔壓跨,始終對生活充滿著信心,她相信,孩子們終會長大成人,日子會逐漸好起來的。
阿尼帕親生的子女有9個,其他10個是收養(yǎng)的孤兒。但她始終說:“我家19個孩子,個個都是親生的。”愛,多一點付出,就會得到更多更大的滿足,也會讓愛得到升華,因為,愛加上愛是更多的愛。在這家樸素的屋子里,每天都上演著一幕幕人間溫情劇,感動著每一個人。民族不同,心相通,你幫我,我?guī)湍?,世界會更美?/p>
【篇7】民族團結的故事
平日里我對阿布都熱合曼的印象,就只是他性格溫和,樂于助人,總是掛著簡單而純樸的笑容,沒有太多的往來,但他見我進度稍慢,就主動前來幫助我,讓我十分感動。
在一起幫助其他同學采摘過程中,我才發(fā)現(xiàn)他不但手腳麻利,還精通采摘的技巧。他在一邊默不吭聲的采摘,我也跟著他的速度。在他的陪伴和幫助下,整個采摘過程似乎不再那么枯燥無味、痛苦勞累,反而多了同伴間的默契。
經(jīng)過近10個小時的辛苦勞作之后,我們終于完成了采摘任務。我和阿卜杜熱合曼在夕陽下席地而坐,深入地交談起來…支農(nóng)雖然累,但卻讓我收獲了深厚友誼。
在臨近返校的最后兩天,我的手在移動凳子時被夾裂了指甲,他知道后,在自己的任務還沒完成的情況下,立刻陪著我去看醫(yī)生。之后的兩天里我只能用一只手撿拾辣椒,而且時不時地疼痛,這讓我更加沮喪,采摘的速度也自然慢了許多。多虧我的組長阿卜杜熱合曼,在我受傷期間多次主動來幫我,才讓我順利的完成任務。也許在他看來,這只是在分內幫忙同學干了點農(nóng)活,只是舉手之勞,但對我來說患難見真情,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兄弟對我的幫助。
在支農(nóng)結束后,我和阿卜杜熱合曼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有了更多的時間互相了解,我們談理想、談人生、談生活,才發(fā)現(xiàn)彼此如此投緣,才發(fā)現(xiàn)我們對問題的看法竟如此地不謀而合。也許這就叫同根同源吧,無論身在何處何地,我們因為流淌著相同的血液,終究會相識相聚,會攜手向前。
團結是發(fā)展的力量,團結也是生命的源泉。民族間只有精誠團結,才能屹立于世界,才能謀求進步和發(fā)展,所以我們需要團結,以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我們年輕一代對于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意識也更加擁護和強烈。我和阿布都熱合曼就是源于這種共同的想法,才能成為真誠相待、共進共退的好兄弟。
那是大二上學期發(fā)生的事情了,在開學不久,我們計算機學院響應學校的號召,讓大學生下鄉(xiāng)積極參與支農(nóng)勞動。我在經(jīng)過書記與老師們大會上的動員后,和廣大同學一樣,心潮澎湃。
就這樣,我和全校大二年級的同學們一起參加了農(nóng)場夏季作物助農(nóng)活動,我和阿卜杜熱合曼同學一同被分配到焉耆回族自治縣二十一團的第五組,幫助當?shù)剞r(nóng)民采摘辣椒。那時我還不知道我們之后將會有如此深厚的友誼。
那時的我初到田地,眼見著四周成熟的果實、翻滾的綠浪摻雜著點點紅星,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跳入農(nóng)地開始動手干活。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的兩天還勉強可以堅持,雖然沒有我的組長阿卜杜熱合曼同學干的那么熟練,但是還是勉強完成每天的目標。但隨著剛開始的兩天的新鮮勁頭被消耗殆盡,我興奮的心情慢慢蕩然無存,炎熱的太陽、狠毒的蚊子、單一枯燥的勞動活動,讓我只想趕緊結束這又累又熱的采摘工作。
那一天的太陽格外的毒辣,好像要把人曬干似的,我的狀態(tài)也不是很好,在干了接近一天的農(nóng)活后,心浮氣躁,手上的速度也慢了許多。眼看著遠處飄揚的紅旗遙不可及,正當我心煩意亂的時候,一個渾厚的聲音傳入我的耳朵:“兄弟,加把勁干吧,等我先干完,我就過來幫你!”。我一看,原來是我的支農(nóng)組長阿布都熱合曼。看著離目標紅旗越來越近的組長,再看看自己的目標還那么遙遠,我羞愧難當,手上的速度也加快了許多。就這樣,我悶著頭只顧著加油干,忘記了時間與勞累,等我回過神時,我的組長熱合曼已經(jīng)在我的另一頭一聲不吭的干了起來,這時已經(jīng)和我匯合了。我被熱合曼的熱心感染,和他一起加入到其他沒完成任務的同學們的行列中,盡管很累,但是卻充滿了自豪感。
經(jīng)過近10個小時的辛苦勞作之后,我們終于完成了采摘任務。我和阿卜杜熱合曼在夕陽下席地而坐,深入地交談起來…支農(nóng)雖然累,但卻讓我收獲了深厚友誼。最后我和阿卜杜熱合曼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無論身在何處何地,我們因為流淌著相同的血液,終究會相識相聚,會攜手向前。
民族團結的故事相關文章:
★ 貝的故事課文原文
★ 誠信故事300字
★ 紅色小故事情景劇
★ 民族宗教工作計劃
本文來源:http://63xf.com/meiwen/168705.html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