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xf.com--數(shù)學教案】
《傘的發(fā)展史》

六年級 徐恩琪
現(xiàn)在,每當下雨時,我們都會不由自主地拿出一把傘出來撐著,可你用傘時有沒有想可傘是如何才演變來的呢?
在最開始,世上的第一把傘是魯班發(fā)明出來的,在這發(fā)明出得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當時,魯班身處京城,他的妻子每天中午都回來給他送午飯,可正值夏天,說下雨這天就下雨,妻子幾乎每周都會被淋成“落湯雞”。魯班很發(fā)愁,隨后在妻子送飯途中建了不少的避雨亭,妻子又說:“這亭子好是就是不能移動,有時下雨還是會被淋雨,要能移動多好呀。”魯班聽到時靈感大發(fā),于是發(fā)明了史上第一把油紙傘。
之后,傘被廣為流傳,被傳到了日本,韓國,臺灣等多處地區(qū)。
油紙傘的歷史有2000年多之后,傘的模樣不停地變化,人們認為油紙傘只能遮雨不能擋風,于是,就慢慢研究出了“纖維傘”又隨著時間的流逝,發(fā)明除了各種不同的傘:有避雨傘,有太陽傘,有防風傘.......數(shù)不勝數(shù)。直至有我們現(xiàn)在生活中所用的傘。
這就是我國千百年的傘的發(fā)展史,聽了我詳細的介紹沒你是不是對傘又多了一種神秘的敬畏感?
教師點評:開頭非常吸引人,故事的情節(jié)也很打動人,與其說是“說明文”更像聽故事,你的詞語用得很棒!
本文來源:http://63xf.com/jiaoan/64803.html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