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xf.com--摘抄】
《診療椅上的謊言》讀書筆記

心理治療5年仍無法下決心離婚卻在遇到小情人后毅然離開
因丈夫離開遷怒于心理醫(yī)生,以假身份出現(xiàn),編織謊言試圖報復心理醫(yī)生
鰥居的心理醫(yī)生遇到美艷女病人移情
高明的心理醫(yī)生督導師卻重復被騙
賭徒請心理醫(yī)生幫忙贏錢
律師充當心理醫(yī)生的心理醫(yī)生
……
這些充滿戲劇化的情節(jié),來自歐文亞龍《診療椅上的謊言》(Lying on the Couch: A Novel by Irvin D. Yalom)。
歐文亞龍大概是最會寫小說的心理醫(yī)生了,從他的小說中,能看到他具有深厚的哲學背景,豐富的生活經歷,對人性的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他的心理小說,每一本的寫法都不一樣。從目前我接觸的三本書看,《愛情劊子手》是10個獨立主題的心理治療故事,探討了人生面臨的四個困惑:死亡、自由、孤單和意義,《叔本華的治療》則以兩條脈絡來寫,一條脈絡是當下的團隊治療,一條是叔本華的生平和哲學思想,讓我想起雨果《悲慘世界》的寫法,而《診療椅上的謊言》則是一個全景式的畫面,幾個關鍵人物在一段時間內,由于經歷幾個關鍵事件發(fā)生轉變和成長的故事。意外的情節(jié),戲劇性的轉變,不相干的幾個人錯綜復雜的聯(lián)系。視角不斷切換,既有第三者視角的觀察記錄,也有每個人細致的心理活動,讓人贊嘆作為心理學家的作者對人心理的把握是如此精密和準確。
書中男主角是心理醫(yī)生恩尼斯拉許,女主角是律師卡蘿。一天卡蘿的丈夫賈斯丁突然在一場大吵中離家出走,卡蘿大為光火,作為一個冷漠無情的律師,她決定報復。她判斷是丈夫的心理醫(yī)生恩尼斯造成了這一切,于是她化名卡羅琳,來到恩尼斯的診室。她編織了一套謊言,表明她是多么的愛恩尼斯,經常把恩尼斯當成性幻想的對象,并想引誘恩尼斯。然而恩尼斯從心理醫(yī)生的職業(yè)道德出發(fā),克制了自己的欲望,并真心想幫助卡蘿。故事就此展開。
書中其他重要的角色有卡蘿的律師朋友的丈夫謝利、恩尼斯的心理督導師馬歇爾等人,本來是多條線索,看似不相關的一群人,因為恩尼斯產生了各種聯(lián)系。而這些關系具有建設性意義,最終每個人都得到了成長。
書中討論的多個主題都值得玩味。
一、你能否騙到一個心理醫(yī)生?
卡蘿編故事的技巧可謂高明,她真真假假,虛實結合,作為心理醫(yī)生,恩尼斯當然要信任來訪者的表達,所以恩尼斯一開始是被騙的。
然而說謊者必須記住自己的每個謊言,才能繼續(xù)圓下去,同時人物姓名可以造假,而情緒無法假裝,隨著問題探索的深入,還是會有真實的情感暴露出來。如果心理醫(yī)生真的對來訪者有幫助,來訪者也確實有議題需要處理,潛意識會做出選擇,最后是來訪者忍不住要坦誠。當然這一切是建立在信任的咨訪關系上。
恩尼斯的做法就是坦誠。坦誠自己對卡蘿的感覺,坦誠被吸引、期待著治療的會面,同時也坦誠自己必須堅守心理醫(yī)生的道德。
坦誠會帶來信任和開放。
二、有瑕疵的心理醫(yī)生是好醫(yī)生嗎?
中國剛剛決定取消心理咨詢師的證書,這個消息打擊了一大批想要通過心理咨詢幫助他人的人。然而很多人之所以想要幫助他人,源于自己生活中出了問題。
恩尼斯之所以被卡羅琳(卡蘿)所吸引,是因為他自己喪偶多年,對大胸、女性、上床的渴望。而卡羅琳又表示,只有跟恩尼斯發(fā)生關系才能真正被幫助。他如何決定?是否像激勵他從事心理醫(yī)生職業(yè)的塔特醫(yī)生一樣,選擇跟病人上床?
馬歇爾是有實力競爭精神分析學會某分會會長的有名有姓的人物,非常出色的心理醫(yī)生,誰知道他竟然對金錢有著很強的貪婪。在被騙之后居然拉著律師這個救命稻草,花掉比他自己每小時咨詢費更多的錢,得到一些安慰,只為了保住面子,既不能公開,也不能找其他心理醫(yī)生治療。
所以心理醫(yī)生也并不是完人,甚至在治療來訪者的時候會挖出自己的創(chuàng)傷,面對自己的弱點。
但恩尼斯遵守了職業(yè)道德,他只是為了病人的最大利益著想。即使他長得丑,對病人產生反移情,他也仍然為病人的福祉而努力。
三、心理醫(yī)生能在任何場合都保持真誠嗎?
書名謊言對應著心理醫(yī)生的真誠。其實每個來訪者可能都在說謊,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有意的如卡蘿出于報復的心理,無意的如恩尼斯一開始隱藏對自己以前婚姻的感覺。
恩尼斯決定對病人揭露更多自我,與病人必須集中于彼此真實的關系——治療室中的我們。他認為治療工作是由于了解和一處所有削弱關系的障礙所構成。
恩尼斯確定了開誠布公的原則:
1、只有當內容對病人有幫助時,才能結露自己內心。
2、明智地揭露自己,記住你是為病人這么做,而不是為自己。
3、如果想繼續(xù)吃這行飯,必須顧慮其他心理醫(yī)生可能的反應。
4、心理醫(yī)生的自我揭露必須分階段進行,注意時機:有些在后來可能有幫助的揭露,提早揭露可能會有反效果。
5、心理醫(yī)生不該分享他自己都感覺很矛盾的想法,應該先尋求輔導或自我治療來解決。
書中有益的觀點:
1、對于新寡的寡婦,如果之前的婚姻是充滿沖突的關系,會比之前是深情、互相尊重、成長型的關系,更加沮喪。因為她的悲哀不只是因為他的丈夫,她也是為自己的生命哀悼。同時死亡將婚姻凍結在時光里,永遠未完成,未滿足。
2、心理醫(yī)生將性欲施加在病人身上,必定是不負責任和有害的。
3、不要奪走其他人的個人責任,不要想成為所有人的依靠,治療的目的是要讓他們成為自己的父母。輔導的目的是為了成為自己的輔導醫(yī)生。
4、當你治療依賴性的病人時,你的報酬就是病人的反抗,而不是順從。
5、恩尼斯在心理治療上的一個法則是,把百分之百的注意力放在病人身上。
6、佛陀會下班嗎?耶穌會下班嗎?
7、他(恩尼斯)將要實驗一種極端的平等治療方式,他將要徹底揭露他自己,只有一個目標,和病人建立真實的關系。
8、以分析治療的時數(shù)交換(來訪者提供的)個人服務是錯誤的。稅法明文禁止,技術上造成移情和反移情的混亂/
9、他(恩尼斯)要病人檢視自己過去行為所帶來的懊悔,敦促他們避免未來重蹈覆轍。“目標是五年后,你不會帶著懊悔回顧這五年。”
10、你母親的生命非常類似她的母親,仿佛家族中有一種痛苦的傳統(tǒng)正在延續(xù)下來,就像燙手山芋一樣,從前一代的女人傳到下一代。最好的結果就是打破這種循環(huán),最后受惠人,也許是你的女兒。
11、存在主義的震撼治療:在一張紙上畫一條線,一個端點當成她的生日,另一個端點當成她的死亡時間,要來訪者在線上做一個記號,表示目前她所在的壽命位置,沉思幾分鐘再表達她的反應。
12、心理醫(yī)生不能逃避心理治療中的情欲題材,或對這種題材采取譴責的態(tài)度,使題材轉入隱秘,讓病人覺得自己的欲望很危險而且具有傷害性。一位知名精神分析學家建議,心理醫(yī)生應該先處理好自己的愛情生活,確保自己的“本能與自戀的儲備不虞匱乏”。
附:作者簡介
歐文·亞龍(Irvin D. Yalom)
當今世界上最著名、著作流傳最廣、最有影響力的心理治療大師之一,被評為美國至今健在的三位最重要的心理治療學家之一,是美國團體心理治療的權威、精神醫(yī)學大師、存在主義治療三大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許多著作不僅給心理治療師帶來啟發(fā),也深得普通讀者的喜愛,在世界范圍內成功發(fā)行。其作品多次榮獲歐美小說和非小說類獎項,其中《當尼采哭泣》就曾榮獲包括1992年“The Commonwealth Club”小說類金牌獎在內的多項獎項,被翻譯成24種語言,出現(xiàn)在許多最佳暢銷書榜單上,銷量超過200萬冊,并在2007年被拍成同名電影。
本文來源:http://63xf.com/meiwen/55615.html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