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xf.com--人生哲理】
‘佛’是一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下面是五度學習www.wudu001.com分享的佛家大師人生哲理語錄。供大家參考!佛家大師人生哲理語錄

一、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一般人總是把對自己不友好的人,當成是自己的敵人,其實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因為外面的敵人容易了解,容易防備,反而是自己不容易認識自己,不容易明白,不容易控制處理。我們對自己的貪欲往往禁止不了,脾氣、嗔恨也化解不了,于是自己成為自己的敵人,處處招愆怨、惹災禍,所以人生最大的敵人是我們自己。
二、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人是血肉之軀,身體上難免會有老、病、死。其實心理上的毛病更大,心理上的毛病是什么?是自私。人由于自私,不能擴大心量,不能進步成就,不能升華自己,所以一個人除了注意保健,使之無病無痛以外,還要把心理上自私的毛病治好。
三、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無知: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沒有錢,沒有勢,也不是沒有地位,沒有職業(yè)等等。最大的悲哀是無知、不明理,不能認清世間的真相,不能認清人我的關系,不能了知世界的一切因緣、因果,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四、人生最大的錯誤是邪見:一般人犯了錯誤,如果是事情上的錯誤,還可以改正。最大的錯誤就是邪見,也就是思想上有了誤解,認識上有了偏差。不但不知道自明自正,而且還自以為是,這是現代社會上很多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是很可怕。
五、人生最大的失敗是驕慢:所謂“謙受益,滿招損”,一個人如果自高自大、貢高我慢,不管走到哪里,都不會受歡迎,所以驕傲、我慢是人生最大的失敗。
六、人生最大的煩惱是欲望:有人說,世間充滿憂悲苦惱,因為娑婆世界本來就是堪忍的世界,所以充滿煩惱、痛苦。什么是最大的痛苦呢?有人說是饑餓,有人說是情愛,其實真正的煩惱痛苦是欲望。譬如我們對于錢財、美色、飲食的欲望,對于權力、名位的欲望,凡是與我有關系的都希望擁有。因此欲望叢生,當這些欲望得不到滿足時,就生起了煩惱。所以人生最大的煩惱是欲望。
七、人生最大的無明是怨尤:無明就是不明白、不明理。因為不明理,所以遇到不如意時就怨天尤人,上怨蒼天不保佑,下尤世人不幫忙。對眷屬、朋友、國家、社會都怨尤。甚至煩惱怨恨的時候,拿起家里的茶杯桌椅來摔,這就是人生最大的無明。他不怪自己,反而怨天尤人,怨眷屬,怨朋友,拿桌椅、茶杯出氣,真是何苦。
八、人生最大的憂慮是生死:生死是人生的兩件大事,也是最大的憂慮。生時爭名奪利,爾虞我詐;一旦無常來臨,又恐事業(yè)、愛情、財富都將轉眼成空,所以不管生時死時,隨時憂心忡忡,真是人生的大憂慮。
九、人生最大的過失是侵犯:我們最大的過失,就是侵犯。侵犯人家的生命、財富,侵犯人家的名節(jié),所謂殺盜邪淫,惡莫大焉。
十、人生最大的困擾是是非:有人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是非讓我們感到苦惱不已,但是所謂“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只要我們能夠做到不聽是非、不傳是非,何必爭來擾去,徒增苦惱!
十一、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一個人最大的美德,不是長得很漂亮,也不是擁有很多的財富,很多的才能,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所以寧可沒有才干、沒有學問,但是不能沒有慈悲,慈悲心才是真正的美德。
十二、人生最大的勇氣是認錯:人要有勇氣,勇氣不是跟人家打架、毆斗,也不是跟人家爭執(zhí)、計較,最大的勇氣是自我認錯。覺得我不應該說這一句話,我不應該做這一件事,我不應該妨礙你。能懺悔認錯的人,才是最大的勇者。
十三、人生最大的收獲是滿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所得,有所成就,有所收獲。什么是最大的收獲呢?要能滿足,你不滿足,就是睡在天堂也如地獄;假如你滿足,地獄也如天堂,所以滿足是最大的收獲。
十四、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我們常說要開發(fā)能源,能源不一定是指山中的礦產、海底的珍寶;也不一定是天然氣、太陽能,人生最大的能源是我們的信仰。因為信仰里面,有財富,有功德,有寶藏。
十五、人生最大的擁有是感恩:什么人最富有?什么人最貧窮?貧窮的人是隨時想從別人那里獲得,富有的人則是心存感謝,時時想要施與別人。所以,一個人能夠感恩、惜福,他就是人生最大的擁有者了。
十六、人生最大的修養(yǎng)是寬容: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什么是最大的修養(yǎng)呢?就是寬容。所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我們待人要寬厚、要包容,不管別人待你好與不好,都能諒解,都能包容,這才是人生最大的修養(yǎng)。
十七、人生最大的本錢是尊嚴: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人有尊嚴,為此什么都可以犧牲,但是在犧牲折磨的最后關頭還是要保留最后的一點尊嚴。所以每一個人對自己做人的尊嚴,要重視它,要保有它。
十八、人生最大的歡喜是法樂:一般人總是從外在的物欲感官上尋求快樂。譬如一句贊美的話,就歡喜半天,但是贊美的歡喜一下就過去了;希望得到金錢的歡喜,但是金錢如水流,霎時用盡;希望得到旅行的歡喜,但是千里萬里眨眼過去,歡喜也會消失。唯有一種歡喜是永恒的,那就是法樂。法樂就是知識上、見解上、修行上、禪悅上的快樂,是能終身保有,永不逸失的。
十九、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財富、名位是大家所熱衷追求的。但是如果求得了財富、名位,卻失去了平安,這樣的人生沒有希望,沒有意義。所以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所謂平安就是福。
二十、人生最大的發(fā)心是利眾:我們經常聽到佛教徒勸人要發(fā)心。到底要發(fā)什么心呢?要發(fā)善心、好心,也就是利益大眾。譬如我說一句話對大家有利益,我做一些事對大家有利益,我修橋鋪路,只要能利益大眾,我就會發(fā)心去做,這是最大的發(fā)心。
佛家大師人生哲理語錄
白天坐,晚間臥,每餐能食兩碗多。世態(tài)炎涼經歷過,得失是非已看破。對的是他,錯的是我,爭什么?
鄰里睦,鄉(xiāng)黨和,人肯吃虧善緣多。李翁鄭婆常贈果,張兄王嫂每送禾。有茶且喝,有話直說,慮什么?
日落息,日出作,春播夏鋤秋收獲。早熟命短素質差,順天應時總沒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急什么?
但行善,莫思惡,遵紀守法愛祖國。新殃舊債擔當著,心中無鬼不招魔。天地公道,昭彰因果,怕什么?
高官顯,大款闊,富貴如云眼前過。青菜蘿卜品真味,琴棋書畫自得樂。窮通有數,各得其所,比什么?
盡心為,努力作,汗水換來金銀垛。勤勞致富財運久,巧取豪奪必招禍。大方不少,吝嗇不多,算什么?
忍讓安,知足樂,身外之物當施舍。兒孫有志不靠咱,后代無知財是禍。教子明德,以身作則,積什么?
法非法,佛非佛,拜遍江湖又如何?命由我造莫問人,自性蓮臺自性坐。無心合道,凈意解脫,求什么?
樂清凈,甘寂寞,遠離是非自無過。頻挖耳孔拒閑話,常喝口茶堵口舌。大道無言,張口便錯,說什么?
離該離,合該合,世間因緣當看破。一世夫妻百世恩,今生憎會前生錯。無情不來,冤親難躲,煩什么?
忍譏諷,讓苛刻,好事難做也該做。自種福田自收獲,庇蔭后代當積德。神明不惑,天地看著,顯什么?
世事涼,人情薄,美婦眨眼變丑婆。豪宅瞬間易主公,高位頃刻別人坐。粘縛執(zhí)著,大礙解脫,戀什么?
歷坎坷,經曲折,人生之路無假設。天堂地獄隨業(yè)造,各具因緣都沒錯。大道通天,腳底踩著,悔什么?
看得破,忍不過,心火難滅因有禾。君子難遭君子成,小人自有小人磨。吃虧積福,欠債難躲,嗔什么?
父母恩,忘不得,師長教誨牢記著。羔羊尚且知跪乳,人無孝行算哪個?奉師養(yǎng)老,盡分盡責,逆什么?
法界大,菩薩多,有個眾生即是我。世智難測如來意,超脫三界當念佛——阿彌佗佛。
佛家大師人生哲理語錄
1、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八大人覺經》
2、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八大人覺經》
3、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八大人覺經》
4、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yè)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佛說十善業(yè)道經》
5、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yè)語業(yè)意業(yè)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佛說十善業(yè)道經》
6、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yè),所現不同,而實于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佛說十善業(yè)道經》
7、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于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佛說十善業(yè)道經》
8、十善業(yè)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佛說十善業(yè)道經》
9、戒莊嚴故,能生一切佛法義利,滿足大愿。——《佛說十善業(yè)道經》
10、慈莊嚴故,于諸眾生不起惱害;悲莊嚴故,憫諸眾生,常不厭舍;喜莊嚴故,見修善者,心無嫌嫉;舍莊嚴故,於順違境,無愛恚心。——《佛說十善業(yè)道經》
11、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大方廣佛華嚴經凈行品》
12、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
13、于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恒不舍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大方廣佛華嚴經凈行品》
14、于身無所取。于修無所著。于法無所住。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空寂。無作業(yè)者。無受報者。此世不移動。彼世不改變。此中何法。名為梵行。——《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
15、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無取著故。心無障礙故。所行無二故。方便自在故。受無相法故。觀無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為清凈梵行。——《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
16、一切諸眾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屬四大。心性歸六塵,四大體各離。誰為和合者?
17、聞已應起大慈悲心。觀察眾生。而不舍離。思惟諸法。無有休息。行無上業(yè)。不求果報。了知境界。如幻如夢。如影如響。亦如變化。——《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
18、于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現前。——《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
19、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20、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21、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22、佛法是不二之法。
23、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24、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25、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26、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27、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28、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9、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獵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30、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更多相關內容:-
毛**經典哲理語錄
本文來源:http://63xf.com/meiwen/26864.html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