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xf.com--人生哲理】
關(guān)于教育的古文名言 篇一:《中國古代關(guān)于人生教育的百句名言名句》
中國古代關(guān)于人生教育的百句名言
●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jié)之。 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婦女懷胎三月,出居別的地方,眼不看邪惡的東西,耳不聽胡亂的東西,說話、飲食用禮義來節(jié)制。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專利:集中,散逸:分散。這是顏之推強調(diào)早期教育的重要。
●教婦初來,教兒嬰孩。
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要教導媳婦最好在初入門,要教好兒子最好在孩提時。
●天下之本在家。
漢.荀悅《申鑒.政體》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唐.韓愈《師說》如果愛護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選擇老師來教育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
清.梁啟超《論幼學》人生百年,建樹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宋.林逋《省心錄》孩提:幼兒。善于教育兒女的人,必須從小做起。
●強國之基在養(yǎng)蒙,兒童智慧須開爽,方能凌駕于人上。 清.林紓《閩中新樂府》養(yǎng)蒙:教育、啟蒙。
●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
《大戴禮記.保傅》年輕時養(yǎng)成的習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樣,一旦成為習慣就不易改變了。這里指出抓年輕時的教育對于后來的成長極為重要。
●人材之成,自兒童起。
清.陳宏謀《<養(yǎng)正遺規(guī)>序》起:開始
●居身務(wù)其儉樸,教子要有義方.
清.朱柏廬《治家格言》居身:對自身生活行為的操守。義方:道義和思想行為的一定標準。
●愛子教之以義方。
《左傳.隱公三年》慈愛子女,要教育他們行事應遵守的規(guī)矩法度。
●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
明.方孝孺《行善戒》猶:仍然。意指疼愛兒女但不能忽視教育。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戰(zhàn)國策.趙策》父母愛子女,就得替子女作長遠的打算。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資治通鑒》道:道義,正道。適:正是。不從道義上愛護一個人,正是害了他。
●君子之于子,愛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導之以道而勿強。
《荀子.大略》君子對于自己的子女,喜愛他們而不表現(xiàn)在臉上,使喚他們而不優(yōu)以辭色,用道理誘導他們而不強制壓服。
●賢人智士之于子孫也,厲之以志,弗厲以詐;勸之以正,弗勸以詐;示之以儉,弗示以奢;貽之以言,弗貽以財。
漢.王符《潛夫論.遏利》賢明的人和有識之士教育子孫,總是勉勵他們立志,而不是教以花言巧語;勸導他們正直,而不是從事奸詐;示范他們儉約,而不是示范以奢侈;贈送他們以訓誡,而不是贈送以財產(chǎn)。
●童蒙無先入之雜,以正導之而無不順受棗故養(yǎng)正當于蒙。
明.王延相《雅述.上篇》 蒙:無知。童蒙,指兒童無知的時期。
●今教童子棗則宜誘之歌詩以發(fā)其意志,導之習禮以肅其威儀,諷之讀書以開其知覺。
明.王守仁《訓蒙大意》諷:勸告。
●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 明.王守仁《訓蒙大意》不能已:不會停止。
●教子工夫,第一在齊家,第二在擇師。

明.陸世儀《思辨錄輯要》卷十齊:整治。
●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師傅賢者,異日多賢;寬者,多至不肖。 清.張履祥《訓子語》童稚:年幼時期。異日:日后。
●至樂無如讀書,至安無如教子。
《史曲.愿體集》至:最。
●愛之必以其道。
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愛惜子女必須講究方法。
●內(nèi)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成:成才。要想成就功業(yè),必須家里有好的父兄,外有嚴格的師友。
●教子須是以身率先。
明.陸世儀《思辨錄輯要》卷十教導兒子必須自己帶頭去做。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
清.張履祥《愿學記》人們都想教好子女,但不懂得從我做起,這真大惑不解了。
●子弟教不率從,必是教之不盡其道,為父兄師長者,但當反求諸已,未可全責子弟也。
清.張履祥《備忘一》率從:服從。反求諸己:自己要反思。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韓非子.外儲說》做母親的欺騙兒子,做兒子的不相信自己的母親,這樣的家教還成什么樣子。
●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威嚴:既有使人敬畏的氣魄而又嚴格要求。慈:仁愛。畏慎:敬畏而謹慎。
●人以孝悌忠信是教,家惟禮義廉恥是尚。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23回為人應教以孝悌忠信的道理,治家應崇尚禮義廉恥的風氣。
●賢母使子賢也。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 賢良的母親會教育孩子學好。
●子孫若賢,不待多富;若其不賢,則多以征怨。
漢.王符《潛夫論.遏利》子孫如果是有才德的,不須財富多;如果他們沒有才德,財富多了反而會招來怨恨。
●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
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如果對子女偏頗寵愛,看來雖是優(yōu)待他們,實際上是更危害他們。
●無藥可延卿相壽,有錢難買子孫賢。
元.〈冤家債主.梆子》延:延長。卿:古代君對臣、長輩對晚輩的稱謂,朋友、夫婦也以“卿”為愛稱。賢:德行好,也指多才。
●父否母然,子無適從。
宋.宋祁《雜說》 否:不是這樣。然:是這樣。意即在教育子女上,父母的意見不一致,那么子女就無適從,教育效果就很差。 ●慈母有敗子,小不忍也。
漢.桓寬《鹽鐵論.周秦》仁慈的母親出了敗家子,原因是從小就不忍嚴加管教。
●愛之太殷恩,憂之太勤棗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讎之。
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寵愛得太過分,操心得太多,棗雖說是愛護它,其實是傷害它;雖說是操心它,其實是恨它。
●寵子未有不驕,驕子沒有不敗。
清.吳楚材、吳調(diào)侯《<古文觀止>注》對子女的寵愛和驕縱正是害了他們。
●禍不出所憎,常出所愛。
漢.傅干《皇后箴》禍患不產(chǎn)生于自己所憎恨的人,而常常產(chǎn)生于自己所寵愛的人。
●打是疼,罵是愛。
《醒世姻緣注》指有時候的打罵,實際上是疼愛。
●恨鐵不成鋼。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6回借代對所期望的人不爭氣感到焦急不
滿。
●父剛母柔,教養(yǎng)道合。
清.王夫之《周易內(nèi)傳》父剛:父親剛嚴。母柔:母親寬柔。
●努笞廢于家,則豎子之過立見。
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家中沒有怒責和鞭打,那么孩子的過錯就出現(xiàn)。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宋.王應麟《三字經(jīng)》茍不教,性乃遷:如果不加教導,性情就會變化。(關(guān)于教育的古文名言)
●孔子家兒不知罵,曾子家兒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 《蘇氏家語》孔子家的兒子不挨罵,曾子家的兒子不耍脾氣,這是家庭善于教育的結(jié)果。
●我教子,惟一經(jīng)。勤有益,勸無功。
宋.王應麟《三字經(jīng)》我教育兒子的,就靠一本經(jīng)書。勤奮才有所成就,只知游玩兒戲是沒有益處的。
●遺子黃金寶,如何教一經(jīng)。
《神童詩》留給子孫金銀財寶,不如教他們熟讀經(jīng)書。
善教.利導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要,人焉庚哉!
《論語.為政》看看他的動作、行為、觀察他處理經(jīng)手的事情,細審他的習性和存心,那么他什么都顯露出來了。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論語.雍也》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講高深的學問;中等水平以下的人,就不能講過于高深的學問。說明教學要因材施教。
●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則小鳴。
《禮記.學記》善于回答別人的問題的人,象敲鐘一樣:輕輕地敲就小聲響;重重地敲就大聲響。比喻回答問題要難易適度。
●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關(guān)于教育的古文名言 篇二:《古代教育名言》
1、 天下不可一日而無政教,故學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王安石:
《明州慈溪縣學記》,見《王文公文集》卷三十四。)
意思:天下每日都離不開政治教化,因此不可以一日沒有學校
2、 人言教職為閑署,不知人才為政事之本,而學校尤人才之本也。
(顏元,見《顏習齋先生年譜》卷下。)
3、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職教化者在師儒;
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胡瑗:《松滋儒學記》,見《古今圖書集成》第五十五冊,第7頁) 意思:使天下得到治理的在于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在于教化,擔任教化任務(wù)的在于教師,弘揚教化的任務(wù)使百姓受到教育的是各郡邑的官吏,施行教化的基礎(chǔ)是各地的學校.
4、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孔丘《論語.陽貨》)
意思: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huán)境的不同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chǎn)生差異。
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
民,教學為先。(《禮記.學記》)
意思:玉石不經(jīng)過琢磨,就不能用來做器物。人不通過學習,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治理民眾,都把教育當作首要的事情。
學者第一要看德器,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淺薄,雖成亦小。(張履祥:《備忘二》,見《楊園先生全集》卷四十)
意思:德行是衡量學者的第一要求,德行是才學的統(tǒng)籌,才學是德的資本.道德修養(yǎng)與才識度量都很好的人,他的成就必定很大.反之,即使有成就也是小成就
6、 德者業(yè)之本,業(yè)者德之著。德益進則業(yè)益修,業(yè)益修則德益盛。
二者亦交養(yǎng)護發(fā),實是一種功夫。(張履祥《備忘三》,見《楊園先生全集》卷四十一) 意思:道德是事業(yè)的根本,事業(yè)是道德的顯現(xiàn)。道德進步事業(yè)就會發(fā)展,事業(yè)發(fā)展了道德也會提高,二者相互滋養(yǎng)促進,這是一種功夫。
7、 戰(zhàn)雖有成,而勇為本焉;喪雖有禮,而哀為本焉;士雖有學,
而行為本焉。(墨翟:《墨子.修身》)
意思:君子率軍打仗雖有陣法,但勇敢卻是為根本。辦理喪葬講求禮儀,但哀痛是根本。士人雖有學問,但德行是根本。
8、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今
學者曠廢隳隋,玩歲愒時,而百無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飄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見《王陽明全集》卷二十六,續(xù)編一。)
意思: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沒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雖然各種工匠有技能才藝的人,沒有不以立志為根本的。現(xiàn)在的讀書人,曠廢學業(yè),墮落懶散,貪玩而荒費時日,因此百事無成,這都是由于志向未能立定罷了。所以立志做圣人,就可以成為圣人了;立志做賢人,就可成為賢人了。志向沒有立定,就好象沒有舵木的船,沒有銜環(huán)的馬,隨水漂流,任意奔逃,最后又到什幺地方為止呢?
9、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墨子.修身》) 意思:意志不堅強,智慧就不會有高境界;說話不誠信,做事就不會有好結(jié)果。
10、 智者,學之師也;才者,學之徒也。學者不患才之不贍,而患
志之不立。是以為之者億兆,而成之者無幾,故君子必立其志。(徐干:《中論.治學》)
意思:學習以立志為主,資質(zhì)是次要的。學習,不怕資質(zhì)不夠好,而應憂慮的是不能立志。 學習的人有億兆之多,而能成功的卻沒有幾個,所以君子學習必先立定志向
11、 學者大不宜志小氣輕。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氣輕則虛
而為盈,約而為泰,亡而為有,以未知為已知,未學為已學。(張載:《經(jīng)學理窟.學大原(下)》,見《張載集》,第287頁)
12、 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人惰于進道,無自得達,
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至從心所欲不逾矩方可放下,德薄者終
學不成也。(張載:《經(jīng)學理窟.義理(下》,見《張載集》,第273頁)
意思:假如一個人對于學習沒有興趣,那么他(她)則很難在學習上取得成功。人要學 有所成,就要有遠大志向并專心 致志地學習。(關(guān)于教育的古文名言)
13、 志立則學思從之,故才日益而聰明日盛,成乎富有;志之篤。
則氣從其志,以不倦而日新。蓋言學者德業(yè)之始終,一以志為大小久暫之區(qū)量。故《大學》教人,必以知止為始,孔子之圣,唯志學之異于人也。(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卷五)
14、 少年立志要遠大,持身要緊嚴。立志不高,則溺于流俗;持身
不嚴,則入于匪辟。(張履祥:《初學備忘錄(上)》,見《楊園先生集》卷三十六。)
意思:少年要有遠大的志向,要嚴于律己,志向不高就會迷失在俗世,不嚴于律己,就會落入流言蜚語中
15、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禮記.大學》) 意思:百姓所喜歡的就大力提倡,百姓所厭惡的就予以抵制,這才是百姓的父母官應該做的行為啊!
16、 凡欲為學,當先識義利公私之辯。今所學果為何事?人生天地
間,為人自當盡人道。學者所以為學,學為人而已,非有為也。(陸九淵:《語錄(下)》,見《陸九淵集》卷三十五,第470頁)
17、 少年之日,先要識得人之賢否,事之善惡,言之是非,則心術(shù)
自能向正,雖離父母師傅,亦可不至于邪慝矣。諺語:知好惡。
此其實也。(張履祥:《初學備忘錄(上)》,見《楊園先生全集》卷三十六。)
18、 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孔丘:《論語.公治長》)
意思:起初我對一個人,聽了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行動;現(xiàn)在我對一個人,聽了他說的話還要觀察他的實際行動。
19、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軻:《孟子.告子(下)》)
意思: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nèi)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20、 善惡要知,更要斷。知一善,則斷然為之。知一惡,則斷然去
之。庶乎善日積而惡遠也。(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理欲》) 意思:對于善惡,不僅僅要能夠分辨,還要有斷然為之的決心。知道這件事是善的,就要果斷去做;知道這是壞的,就堅決舍棄不做。(這樣)幾乎就是善行越積越多,而而惡一天天被改掉。
21、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軻:
《孟子.滕文公(下)》)
意思:金錢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貧苦窮因、地位低下不能改變自己的志向,權(quán)勢武力不能讓自己屈服變節(jié),這說的就是真正的大丈夫。:
22、 今求善者寡,不強說人,人莫之知也。(墨翟:《墨子.公孟》) 意思:現(xiàn)在的世道,一心向善的人太少了,如果不是努力的去說服別人,人們就不知道(要向善)這個道理。
23、 互鄉(xiāng)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
唯何甚!人潔已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保浊穑骸墩撜Z.述而》)

意思:互相提問 學生非常疑惑 說一起進步 不能放棄 只是有的人為難我們前進 寧可和他糾纏 也不隨波逐流
24、 責善,朋友知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愛,致其婉曲,
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惑而無所怒,乃為善耳。若先暴白其過惡,痛毀極詆,使無所容,彼將發(fā)其愧恥憤恨之心,雖欲降以相從,而勢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為惡矣。(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見《王陽明全集》卷二十六,續(xù)編一)
25、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丘:《論語.述而》) 意思: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26、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孔丘:《論語.里仁》) 意思:看見德行好或有才干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自己內(nèi)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p>
27、 學須反己。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若能反己,
方見自己有許多未盡處,奚睱責人。(王守仁:《轉(zhuǎn)習錄》,見《王陽明全集》卷三)
28、 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善言則拜。(孟軻:《孟子.公孫丑》
(上)。)
關(guān)于教育的古文名言 篇三:《經(jīng)典古文名句》
經(jīng)典古文名句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jīng)·國風·淇奧》
像切,像磋,像琢,像磨。
切磋琢磨(qiē cuō zhuó mó):本來指把骨頭、象牙、玉石、石頭等加工制成器物。形容文采好,有修養(yǎng)。
《孔子》中引申意為:君子的自我修養(yǎng)就像加工骨器,切了還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還得磨。
2、言者無罪,聞?wù)咦憬?《詩經(jīng)·大序》
1)就是指出自已觀點和方法的人不應該承擔什么責任,而聽的人可以從中吸取有價值的東西.這樣才能發(fā)揮出群眾的智慧.
2)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jīng)·小雅·鶴鳴》
可:能夠,可以。 以:用來。 攻:琢磨。
別的山上的石頭,能夠用來琢磨玉器。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
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jīng)·大雅·抑》
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
5、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jīng)·大雅·蕩》
靡mǐ:無。 初:開始。 鮮:少。 克:能。
事情都有個開頭,但很少能到終了。多用以告誡人們?yōu)槿俗鍪乱剖忌平K。
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離騷》屈原
長太息:深長地嘆息。掩涕:掩面流淚。
我揩拭著辛酸的眼淚,聲聲長嘆,哀傷人民生活命運的艱難。
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屈原
在追尋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8、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涉江》屈原
變心:改變初衷。 愁苦:憂愁苦惱。 終窮:終身窮苦。
我不能改變志向去順從世俗啊,當然難免愁苦終身不得志!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卜居》
1
短:不足。 長:有余。
比喻人都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沒有一個人全是優(yōu)點,也沒有人全是缺點。
10、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離騷》屈原
善:善愛,好的行為,珍愛,言行或理想。 雖:雖然,即使,縱然。
九:泛指多次或多數(shù)。 未悔:不會懊喪,不后悔。
這些都是我內(nèi)心之所珍愛,就是讓我九死(或多死)還是不后悔。表達作者為追求國家富強、堅持高潔品行而不怕千難萬險、縱死不悔的忠貞情懷,后來人們在表達堅持理想、為實現(xiàn)目標而奮斗時常引用這一名句表達心志。
11、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對楚王問》宋玉
曲:本意是指音樂歌聲,而引申出來是指思想見解中的意趣。
彌:是極其的意思。高,本意是指聲調(diào)音響,引申的意思是指意境思想上的高遠脫俗。 和:本是指應對配合,引申意思是贊賞或者評價,指的是能夠真正理解的人。
寡:是少有的意思。連起來原是指聲樂難度大,別人難以配合伴唱,引申后是說某個人某種思想認識非常有深度,超越了常規(guī)見識,非一般人所能理解。
曲高和寡就是知音難得的意思。
唱的歌越是高深,能跟著和唱的就越少。
12、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自己滿足已取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虛而是時時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左傳.僖公十年》
欲:想要。 患:憂愁,擔心。 辭:言辭,指借口。
如果一心一意想要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隨心所欲地誣陷人。
14、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蹲髠鳌?/p>
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賢人誰能不犯錯?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15、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僖公五年》
輔:頰骨。 車:齒床。
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關(guān)。
16、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將士用武力把他從原野上捉到,而一個女人一下子(立刻)就把他從國都中免罪(放走)了。
2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戰(zhàn)國策·趙策》
師:借鑒。
汲取從前的經(jīng)驗教訓,作為以后工作的借鑒。
18、亡羊補牢,猶未遲也?!稇?zhàn)國策·楚策》
亡:丟失。 牢:牲口圈。
羊丟失以后,才修補羊圈。比喻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采取善后措施,以免釀成大錯。
19、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秾O子兵法·謀攻》
意為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百戰(zhàn)都不會失敗。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六十四章
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是從頭做起,逐步進行的。再艱難的事情,只要持續(xù)不懈的行動必有所成。
21、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独献印返谖迨苏?/p>
倚:依靠。 伏:隱藏。
福與禍并不是絕對的,它們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轉(zhuǎn)化。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jié)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jié)果。(關(guān)于教育的古文名言)
22、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独献印返谄呤?/p>
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到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終究逃脫不了天法的懲處。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独献印?/p>
了解他人的人聰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才算真正聰明。
2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jīng)》
比喻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開。
25、橘生淮南則為橘 生于淮北則為枳。《晏子春秋》
淮南的橘樹,移植到淮河以北就變?yōu)殍讟洹1扔鳝h(huán)境變了,事物的性質(zhì)也變了。
26、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盡心上》。
原句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不得志的時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得志的時候就要努力讓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處。
3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睹献印ち夯萃跎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前一“老”(動詞):尊敬。 第二個和第三個“老”(名詞):老人、長輩。第二個“老”是自己的長輩,第三個“老”是別人家的老人。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一個“幼”(動詞):撫養(yǎng)。 第二個和第三個“幼”(名詞):子女、小輩。第二個“幼”是自己家的孩子,第三個“幼”是別人家的孩子
及:推己及人。
在贍養(yǎng)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guān)系的老人。在撫養(yǎng)教育自己的小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小孩。
28、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睹献印す珜O丑下》。
天時:指尖兵作戰(zhàn)的時機、氣候等。 地利:指山川險要,城池堅固等。
人和:指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等。
有利的時機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勢不如人的齊心協(xié)力。
2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睹献印けM心章句下》
社:土神。 稷:谷神。 社稷:古代帝王或諸侯建國時,都要立壇祭祀“社”、“稷”,所以,“社稷”又作為國家的代稱。
百姓最為重要,代表國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國君為輕。
3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睹献印す珜O丑下》
道:道義道德。 寡:少。(關(guān)于教育的古文名言)
站在正義方面,會得到人的支持和幫助;違背道義,必定會陷入孤立。
3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生:使······生存。 死:使······死亡。
憂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樂使人死亡。
3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睹献印る墓隆?/p>
富貴:指的是有錢財、有地位。 淫:使······擾亂。
移:使······改變。
威武:威脅暴力。 屈:使······服從。
金錢和地位不能使之擾亂心意。貧窮卑賤不能使之改變(形容意志堅定)。不屈從于威勢的鎮(zhèn)懾之下(形容不畏強暴)。
33、盡信書,不如無書?!睹献印けM心章句下》
泛指讀書不要拘泥于書上或迷信書本。
4
34、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睹献印じ孀由稀分遏~我所欲也》
亦:也。 欲:想要。 得兼:兩種東西都得到。 舍:舍棄。 ?。哼x取。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
3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盾髯印駥W》
鍥:雕刻。 不:表示否定。 舍:表示放棄,不堅持,停止。
(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3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盾髯印駥W》
蓬:蓬草。 而:表示修飾。 涅:黑土。
蓬草長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環(huán)境里,得到健康成長。 白色的細沙混在黑土中,也會跟它一起變黑。比喻好的人或物處在污穢環(huán)境里,也會隨著污穢環(huán)境而變壞。
37、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俄n非子·喻老》
潰:潰決。 蟻穴:螞蟻的洞穴。
千里長的大堤,往往因螞蟻洞穴而崩潰。比喻不注意小事則會釀成大禍或不注意小事則會造成嚴重的損失。
38、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秴问洗呵铩けM數(shù)》
腐:臭。 樞shū:門軸。 蠹dù:蛀蝕。
流動的水不會發(fā)臭,經(jīng)常轉(zhuǎn)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比喻經(jīng)常運動,生命力才能持久,才有旺盛的活力。
39、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陋:本指簡陋,這里指簡單的知識。 寡:少。 聞:知識,見識。 自學而無師友指導切磋,人的學識就會淺陋,見聞不廣。
40、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禮記·雜記下》
張:拉緊弓弦。 弛:放松弓弦。 文:指周文王。 武:指周武王。
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國家的辦法是有寬有嚴的,后泛指治理國家要寬嚴結(jié)合。也比喻工作和生活要勞逸適度,有緊有松。
4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5
關(guān)于教育的古文名言 篇四:《古文古語的勵志名言》
古文古語的勵志名言: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去留無意,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記>
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古文古語的勵志名言。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不朽。——<左傳>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
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黃
關(guān)于教育的古文名言 篇五:《古文名句大全》
1、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4、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古文名句大全。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6、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7、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8、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9、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10、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11、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古文名句大全。
12、合抱之木,13、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14、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15、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1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7、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18、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19、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21、是可忍,孰不可忍。
22、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2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4、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2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26、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2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29、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30、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31、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32、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3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3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35、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3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37、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8、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3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0、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41、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42、盡信書,不如無書。
43、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44、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4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46、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47、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48、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4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50、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51、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52、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53、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5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55、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56、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8、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59、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60、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61、言必信,行必果。
62、言者無罪,聞?wù)咦憬洹?/p>
6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6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65、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66、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6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8、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69、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70、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71、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7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7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74、茍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75、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76、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7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78、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79、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80、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81、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2、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83、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84、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8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86、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87、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88、朝聞道,夕死可矣。
89、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90、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91、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92、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9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9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95、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96、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97、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98、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99、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00、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01、欲加之罪,何患辭。
102、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103、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104、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
10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06、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107、既來之,則安之。
10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09、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10、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11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1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113、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114、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15、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16、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117、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118、滿招損,謙受益。
119、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12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121、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12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12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4、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125、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126、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27、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
128、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2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13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13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3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33、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134、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
135、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
136、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137、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138、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139、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140、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141、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142、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143、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144、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145、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146、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147、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148、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149、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15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51、外舉不棄仇,內(nèi)舉不失親。
152、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153、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154、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155、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156、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157、曲則全,枉則直。
158、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15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60、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161、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16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63、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16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65、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166、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167、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168、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69、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170、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171、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7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173、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
174、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175、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76、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海。
177、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17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179、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180、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81、往者不可諫,來著猶可追。
182、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
18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84、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185、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86、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187、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188、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189、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190、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91、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192、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193、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194、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195、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96、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197、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19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99、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0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202、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20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204、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205、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206、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207、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208、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209、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210、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211、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212、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213、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214、將欲取之,必先之。
215、多行不義必自斃。
216、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217、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218、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2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20、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221、別裁偽體親風雅,轉(zhuǎn)益多師是汝師。
222、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223、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224、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關(guān)于教育的古文名言相關(guān)熱詞搜索:古文中有關(guān)教育的名言 古文名言警句
本文來源:http://63xf.com/meiwen/52395.html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