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xf.com--散文精選】
楊絳,錢鐘書夫人,本名楊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1932年畢業(yè)于蘇州東吳大學。下面是中國文庫網(wǎng)63xf.com分享的楊絳的介紹。供大家參考!楊絳的介紹
楊絳,錢鐘書夫人,本名楊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1932年畢業(yè)于蘇州東吳大學。1935—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后主要的散文創(chuàng)作成果是《干校六記》,記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經(jīng)歷。另一個隨筆集《將飲茶》,部分也寫到了“**”期間的遭遇,但更有價值的,是回憶親人往事的部分。另出版有《楊絳譯文集》。[1]2016年5月25日凌晨,楊絳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病逝,享年105歲;5月27日,楊絳遺體在北京火化。
楊絳是楊蔭杭之女,祖籍江蘇無錫,生于1911年7月17日,1932年畢業(yè)于蘇州東吳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并認識錢鐘書,二人結成夫婦。
1935年至1938年與丈夫錢鐘書一同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求學,后轉往法國巴黎大學進修。育有一女錢瑗(1937年-1997年)。

楊絳1938年,楊絳隨錢鐘書帶著一歲的女兒回國。
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劇本有《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風絮》;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于小說》;散文集《將飲茶》《干校六記》;譯作有《1939年以來的英國散文選》、《小癩子》、《吉爾·布斯》、《堂·吉訶德》,楊絳本身通曉英、法兩國語言,為使《堂吉訶德》翻譯得更準確,她又學習了西班牙語,并最終在**中將書稿保護下來。[2]
楊絳《堂吉訶德》譯本被公認為優(yōu)秀的翻譯佳作 ,迄今已累計發(fā)行70萬冊,是該書中譯本當中發(fā)行量最多的譯本。1978年《堂吉訶德》中譯本出版時,正好西班牙國王訪問中國,鄧小平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了西班牙國王。八十年代以后的楊絳,沒有再將精力放在大作品上,而是偶爾的寫寫散文,雜文,回憶短文一類的。雖然都比較短小,但從平淡文字中透露出來的一種樸素而真摯的情感,從大白話中顯現(xiàn)出的智慧,至今還被喜愛她的讀者津津樂道。90年代后因為先生錢鐘書和錢媛相繼生病去世,楊絳基本停止了各種工作。在父女兩人相繼去世后,她更是隱入深居。一直到她92歲高齡之時,才重新提筆,打開塵封多年的記憶,其中不僅僅用夢幻文學的方式講述了錢鐘書和錢媛生前最后一段時光,而且回憶了很多當年夫婦游學歐洲,以及建國后的種種往事。
寫于1984年的作品《老王》被選為初(高)中教材。沉定簡潔是楊絳作品語言特色。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于其中,經(jīng)過漂洗的苦心經(jīng)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干凈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xiàn)力。
2016年5月25日凌晨,楊絳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病逝,享年105歲。[3]2016年5月27日,楊絳先生遺體在京火化。上午9時許,從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起靈,前往八寶山。遵照楊絳先生遺囑,喪事從簡。“不設靈堂,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留骨灰。”[4]
更多相關內(nèi)容: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