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xf.com--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一種產(chǎn)生感想之后寫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來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種讀書和學習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文字,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參觀周鄧紀念館心得體會范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參觀周鄧紀念館心得體會
11月7日,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有限公司離退休干部黨支部赴天津參觀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開展黨日活動。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坐落在天津南開區(qū)水上公園風景區(qū),占地面積約七萬平方米,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主展廳內(nèi)是周恩來、鄧穎超專題展,館內(nèi)通過圖片、文獻、實物和檔案等材料,生動展現(xiàn)了周恩來同志從年少求學到成長為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革命過程。
老同志們在各個歷史時期照片面前駐步沉思,周恩來同志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身體力行,上下求索,作為毛澤東同志的主要助手,為了民族解放,國家富強建立了豐功偉績,贏得世人的尊敬和愛戴。通過一幅幅崢嶸歲月、浴血奮戰(zhàn)的革命畫面,一封封心懷家國、豪情壯志的書信,一件件鐫刻歷史折射品格的展品,還有講解員對周恩來、鄧穎超生平事跡的生動講述,讓大家全面了解了兩位偉人一生的革命歷程,感受到他們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和深厚情誼。老同志們懷著敬仰之情,紛紛到周恩來鄧穎超塑像前合影,在留言簿上寫下對兩位偉人的深深思念。
在大廳門口,全體老同志簇擁在黨旗周圍合影留念,大家強烈感受到作為一個黨員的光榮與責任,紛紛表示要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光榮傳統(tǒng),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xù)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余熱。
【篇二】參觀周鄧紀念館心得體會
周恩來、鄧穎超是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是我們尊重、崇拜的領袖,極富人格魅力。為了弘揚和傳承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偉大精神,2023年**月15日,我院教育黨支部一行二十余人來到位于天津的周鄧紀念館參觀,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和英雄事跡,學習他們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
兩位偉人的青年時代是在天津度過的,他們在這里一起組織革命社團,傳播革命思想,開始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他們對天津有著特殊的情感,甚至分別留下遺囑,將骨灰撒向海河。
我們走進主館,瞻仰著兩位偉人的漢白玉雕像《情滿江山》,一種崇高的敬仰與緬懷之情油然而生。走進生平廳,周總理少年俊朗的身影躍然眼前,耳畔再次響起了那激動人心的誓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早在建黨之初,周總理夫婦就已投身到拯救中國的革命之中,周恩來領導了南昌起義,參與指揮長征,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推動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協(xié)助指揮解放戰(zhàn)爭,為籌建新中國付出巨大的努力。周恩來在共和國總理的崗位上工作了26年,為新中國建設事業(yè)和政權鞏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創(chuàng)造了有利于國家建設的國際環(huán)境,為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人類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生平廳中展出了周恩來、鄧穎超夫婦在中國從沉睡到蘇醒再崛起的各個時期做出的偉大貢獻。同時陳列了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珍貴歷史文獻、文物。我們仔細觀摩一張張風雨歲月中的照片,聆聽講解員充滿深情的講述,默默記下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再一次燃起心中對總理夫婦由衷的敬意。展廳出口的熒幕上顯示著舉國上下哀悼周恩來、鄧穎超同志的情景,不由記起小學時學的《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文章,心中感慨萬千。
通過這次觀展,使我們得到了心靈上的升華。周鄧夫婦一生艱苦樸素,無私無畏,求真務實,在任何情況下都將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他們的行為和精神影響著著蕓蕓眾生,他們那些超越生命過程之上的永恒的精神和功績,熠熠生輝。作為積水潭醫(yī)院教育黨支部的成員,更應立足本職,踏實工作,為中華富強繁榮而讀書,堅定理想,不忘初心,為協(xié)助醫(yī)院的進一步發(fā)展,為祖國的醫(yī)療事業(yè)進步貢獻力量。
【篇三】參觀周鄧紀念館心得體會
大家一致表示,要以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為榜樣,學習他們一心為民的“初心”情懷。要以***總書記在視察天津和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緊緊圍繞“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這一總要求,在忠誠干事、創(chuàng)新干事、擔當干事、干凈干事上下功夫,加強黨性修養(yǎng),提升道德品行,錘煉清廉自守的能力,真正做到把開展主題教育的成果體現(xiàn)在實實在在的干事成效中,為新區(qū)建設繁榮宜居智慧的現(xiàn)代化海濱城市作出應有的貢獻。
津濱網(wǎng)訊按照《區(qū)委常委會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安排》,昨日,區(qū)級領導集體參觀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檔案文獻展。市委常委、濱海新區(qū)區(qū)委書記張玉卓,區(qū)委副書記、區(qū)長楊茂榮,區(qū)人大常委會主任許紅星,區(qū)政協(xié)**韓遠達,區(qū)委副書記倪斌參加。
在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瞻仰廳,面對鮮艷的黨旗,張玉卓、楊茂榮等區(qū)領導重溫了入黨誓詞。在講解員聲情并茂的講解下,區(qū)級領導集體參觀了周恩來生平展“人民總理周恩來”、鄧穎超專題展“鄧穎超——20世紀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等展覽。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兩位政治家、一對夫妻并建一處的紀念館,生動再現(xiàn)了周恩來、鄧穎超兩位偉人光輝的一生,以及他們?yōu)樽鎳?、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崇高精神,讓人深受震撼。區(qū)領導同志認真觀看陳列展品,詳細聽取講解,不時交流討論,學習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
隨后,區(qū)領導來到天津市檔案館,集體參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檔案文獻展。大家走進精心布置的展廳,仔細觀看展覽,認真聽取工作人員的講解。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文字,以及珍貴的紀錄片,把大家?guī)Щ亓酥袊伯a(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開放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難忘歲月。
通過參觀學習,大家一致表示,要以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為榜樣,學習他們一心為民的“初心”情懷。要以***總書記在視察天津和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緊緊圍繞“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這一總要求,在忠誠干事、創(chuàng)新干事、擔當干事、干凈干事上下功夫,加強黨性修養(yǎng),提升道德品行,錘煉清廉自守的能力,真正做到把開展主題教育的成果體現(xiàn)在實實在在的干事成效中,為新區(qū)建設繁榮宜居智慧的現(xiàn)代化海濱城市作出應有的貢獻。
區(qū)委常委、區(qū)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副區(qū)長、區(qū)政協(xié)副**、區(qū)人民法院院長、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參加活動。
【篇四】參觀周鄧紀念館心得體會
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歷朝歷代,許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以國事為己任,前仆后繼,臨難不屈,保衛(wèi)祖國,關懷民生,這種可貴的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jīng)劫難而不衰。愛國的資料十分廣泛,熱愛祖國的山河,熱愛民族的歷史,關心祖國的命運,在危難之時英勇戰(zhàn)斗,為祖國捐軀,都是愛國主義的表現(xiàn)。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fā)展歷程中,中華民族構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正是由于對祖國的深切熱愛,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用心維護祖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祖國的領土寸土不能丟,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創(chuàng)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
這天,我國已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mào)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狀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yè),加快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為人類禮貌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少年興則國興,小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職責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這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chuàng)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篇五】參觀周鄧紀念館心得體會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坐落在景色怡人的水上公園風景區(qū),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同時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內(nèi)藏品豐富,文物價值彌足珍貴。近年來,周鄧紀念館在布展和宣講服務上下功夫,用多姿多彩的形式普及紅色文化。
特色展覽讓紅色文化離我們更近
記者采訪當天,正值周鄧紀念館特色展覽──“周恩來鄧穎超的家風”開幕,前來參觀的游客眾多。此次展覽自6月23日起,為期三個月,在周鄧紀念館主展廳三樓展出,主要展現(xiàn)的是周恩來總理高度重視家風,嚴格要求自己、配偶、親屬以及身邊工作人員,在家風建設方面為廣大共產(chǎn)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樹立起了一座豐碑。
周鄧紀念館宣教部副主任王乃嘉向記者介紹,此次展覽受到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觀眾,“此次展覽不僅是為黨的生日獻上一份賀禮,同時也是響應*****自十八大以來,在黨的干部清正廉潔問題上強調(diào)的家風建設問題。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是國的根本。相信此次展覽能夠給前來參觀的人們帶來一定的啟發(fā)?!?/p>
在周鄧紀念館講解員馬艷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此次展覽。展覽從周恩來總理生活作風的勤儉節(jié)約,對身邊工作人員的嚴格要求及對家屬的嚴中有愛等幾大方面,全面地展現(xiàn)了周恩來總理對家風建設問題的重視程度。
例如展覽中展出了周恩來總理當年親自制定的“周恩來鄧穎超家規(guī)”,其中就著重提到生活要艱苦樸素,親屬不得宣揚與自己的特殊關系,不能搞特殊化等問題,體現(xiàn)了周恩來總理作為國家領導人嚴于律己,同時對身邊人也嚴格要求的優(yōu)良品質(zhì)。
這時,記者注意到展覽中還展出了一張1955年11月西花廳房租水電費收費統(tǒng)計表,講解員馬艷指著這張統(tǒng)計表對記者說:“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就能看出總理當年的清正廉潔?!睆慕y(tǒng)計表上能看到,周恩來總理每月都是按時交納費用,從來不搞特殊化。而且,其中交納費用最高的不是房租,卻是電費,證明總理經(jīng)常通宵達旦地工作,但因此產(chǎn)生的費用,總理從來沒讓國家支付過,都是自己掏腰包。
傳播紅色文化要“帶進來”“走出去”當問及館內(nèi)是否有“鎮(zhèn)館之寶”時,馬艷帶記者來到了一個骨灰盒面前,這是周恩來和鄧穎超共用的一個骨灰盒。周總理在生前曾說:“我死后不要占用國家的分毫土地,要將尸體火化,把骨灰灑在大地上,灑在河里能喂魚,灑在田里能施肥,讓我死后還能繼續(xù)對國家作出貢獻?!敝芏鱽砜偫砣ナ篮缶蛯⑺乃姆种还腔覟⒃诹颂旖?。
1982年6月17日,鄧穎超也立下遺囑,死后要同周恩來總理一樣,將遺體火化,并將骨灰全部灑入了天津的海河。馬艷解釋道:“周恩來和鄧穎超是在天津相識相知相愛的,他們經(jīng)常稱天津是他們的第二故鄉(xiāng),這也是為什么最后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能夠建在天津的原因?!?/p>
除了特色展覽,王乃嘉提到周鄧紀念館在傳播紅色文化方面有兩大特點,一個是“帶進來”,一個是“走出去”。周鄧紀念館采取全面開放講解的形式,每天共定時安排29場免費講解,每隔一刻鐘便有一場,每場40分鐘,這在天津博物館內(nèi)是唯一一例。
馬艷便是講解隊伍中的一員,她平均每天要講解7—8場,趕上特殊節(jié)日或活動時,場次還要增加,最高紀錄曾經(jīng)一天講解11場,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作為講解員,我們心中始終謹記一點,每個來到這里參觀的游客可能是第一次來,也可能是這一生只來這一次,所以不管多累,我們都要拿出最飽滿的狀態(tài),讓他們的這次參觀之旅能夠有所收獲,不留遺憾,這才是我們工作的意義,也是對紅色文化傳播盡自己的一份力?!?/p>
2005年,周鄧紀念館宣講團正式成立。這支由周鄧紀念館優(yōu)秀講解員組成的宣講隊伍,主動“走出去”,出色地完成了一次次對外宣講的任務,并被評為“理論宣傳先進集體”,這在天津博物館中還是首例。
王乃嘉說:“宣講團是我們紀念館的一大特色隊伍,成立十三年來,我們走進中央文獻研究室,中組部,外交部,天津市委宣傳部,各級黨政機關,各企事業(yè)單位,各大高校,甚至走向田間地頭。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宣講內(nèi)容及形式,我們希望能夠利用這種形式,將紅色文化傳播出去,讓周恩來精神的時代意義更加深入人心?!?/p>
各年齡人群都能感受紅色文化魅力
在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周鄧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也充分發(fā)揮了它的作用,將自身獨特的文化資源與學生素質(zhì)拓展課外活動有機結合,開發(fā)了一系列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青少年社教項目。
其中最受歡迎的便是“榮譽教室”里的生動一課。在周鄧紀念館主展廳一樓展區(qū)的一角,還原了周恩來總理青年時期在天津南開學校上學時的課堂原貌,據(jù)講解員馬艷介紹,當時學校的座位都是按成績排的,周總理的座位就在第一排的中間,書桌上還擺放著周總理當時用過的文具。
“榮譽教室”的生動一課就是讓孩子們坐進這間教室,由講解員作為老師來為孩子們上一堂課,講述周總理當時在學??炭鄬W習,友愛同學的故事。這種“身臨其境”的形式,能夠讓孩子們快速地融入到當時的環(huán)境,深刻體會周恩來總理的所作所為對他們起到的教育意義。
在采訪的最后,記者注意到在周鄧紀念館的序廳正在舉行一場黨員宣誓活動,參與的是一群老人。從王乃嘉那里了解到,他們是南開區(qū)養(yǎng)老中心的老人們,馬上到“七一”黨的生日了,他們自發(fā)組織,要來參觀周鄧紀念館。
這群老人平均年齡70歲,有些還是坐著輪椅來的。參觀后,他們紛紛表示,周恩來總理的精神深深地影響了他們這一代人,來這里參觀感覺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年代。聽完講解員的講解后,老人們激動地拉著他們的手說道,“拜托你們一定要好好將周總理的事跡傳播出去,不要讓這段歷史被埋沒,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向如此偉大的領導人致敬,永遠懷著一顆崇敬的心向他們學習?!?/p>
活動的最后,一位年近90歲的老人,向周鄧紀念館獻上了他對黨的生日的一份賀禮。兩張紅紅的剪紙,一張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四位偉人的頭像,另一張是“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7周年”的主題剪紙。這是老人不分晝夜、辛辛苦苦剪出來的,在剪紙的右下角,老人寫下了今天的參觀感受,“愛國主義陣地,瞻仰受教育。緬懷周總理,深深懷念您?!?/p>
【篇六】參觀周鄧紀念館心得體會
? ? ? 為配合全黨正在開展的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nèi)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會、周恩來鄧穎超研究中心主辦,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承辦的“為民 務實 清廉——黨風楷模周恩來”專題展覽,在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展出。
展覽從“為民”“務實”“清廉”三個新的視角,通過精選百余件珍貴文物、文獻和歷史照片,配以一段段生動的影像資料,真實地記錄了周恩來同志在26年的總理生涯中,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為國家的繁榮與富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始終堅持實事求是,注重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終保持清正廉潔、克己奉公、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懷和人格魅力。
?周恩來是我黨最早提出“群眾路線”理論的領導人之一,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成員和開國總理,他用畢生的實踐豐富和發(fā)展了這一偉大理論,堪稱為民、務實、清廉的黨風楷模。把偉人精神賦予強烈的時代感,是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將偉人精神多角度多層面展現(xiàn)的一次嘗試。
該展覽所展出的文物及相關文獻多為首次展出,如周恩來和農(nóng)民一起打井、夜查馬圈、在煤礦礦井的作業(yè)面上了解生產(chǎn)情況等圖片,周恩來的睡衣、布鞋,周恩來視察邢臺地震災區(qū)向群眾講話時所踏木箱及喝水用的瓷碗等,均來自上世紀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中期,時間橫跨了周恩來同志26年的總理生涯,完整詳實地再現(xiàn)了周恩來總理為民、務實、倡廉、清廉的崇高品質(zhì)和赤誠人格。
文獻記錄26年總理生涯:
“對人民有利”
文獻表現(xiàn)了歷史的真實感。建國以來,周總理對我國水利事業(yè)的發(fā)展關心備至,展覽展出了1958年6月15日周恩來參加十三陵水庫勞動致毛澤東的信件,以及為荊江分洪工程的“要使江湖都對人民有利”的題詞,“對人民有利”,這懇切而實在的五個大字彰顯著為民祈福的宏愿,更是周總理“民本”思想的體現(xiàn)。
一張收據(jù)見證著總理的“清廉”。1966年7月28日,周總理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參加學生們的座談會。會后他步入食堂與同學們同桌就餐。用餐時,食堂師傅又送來一碗湯,總理堅持付了湯錢,收據(jù)上由原來的2角5分,改成了3角。
時至今日,總理親筆寫下的黨員守則 “不送禮、不拜壽、不迎送、不搞堂會、不坐轎、少宴會”依然有著深刻的時代意義。他曾說:我們國家干部就是人民的公仆,要和群眾同甘苦共命運,如果怕艱苦、圖享受,甚至走后門、搞特殊,那會引起公憤的。
照片展現(xiàn)樸實親民風范:為工人扇扇子
膠片的魅力在于能很好地將記憶定格在瞬間,恒久保存。展覽中有一張總理坐在一戶農(nóng)家的門檻上,與農(nóng)民面對面聊家常的照片。這張照片的背景正是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的故事——1961年春,周恩來到河北省邯鄲地區(qū)進行實地調(diào)查,并與當?shù)剞r(nóng)民和干部座談。這是他在河北武安縣伯延公社調(diào)查農(nóng)村食堂問題時,向當?shù)剞r(nóng)民了解情況的情景。作為以農(nóng)業(yè)立國的中國,農(nóng)村建設及農(nóng)業(yè)發(fā)展是關系到百姓安危和國家存亡的戰(zhàn)略性問題,身居高位的周總理在調(diào)研過程中,平易隨和得像相識多年的老友,令人深深感動。
?另一張總理站著為工人扇扇子的照片同樣令眾多參觀者駐足。1958年周總理在廣東新會縣葵藝廠視察時,到烙畫車間觀看工人們在扇子上烙畫,當他發(fā)現(xiàn)每個工人的身邊都有一個火爐烘烤著的時候,順手拿起一把扇子,站在工人身邊為他扇風,認真地看他烙好兩把扇子后才離去。
視頻盡顯為民務實清廉:滲透到個人生命和歷史使命
?大型紀錄片《情歸周恩來》以周恩來和鄧穎超半個世紀的情感生活為切入點,講述了周總理在人民情懷、友誼、親情、民族情結等方面的一個個情感故事,再現(xiàn)了周總理無私奉獻、鞠躬盡瘁的品格魅力。
作為輔助參觀的素材之一,紀念館將《情歸周恩來》進行巧妙剪輯,置于展廳的顯著位置循環(huán)播放。利用光影聲色的視頻再現(xiàn),將周總理兩赴邢臺地震災區(qū)慰問、七次到密云水庫視察、下到開灤煤礦作業(yè)層、邯鄲伯延村調(diào)查研究等歷史事件真實而細膩地展現(xiàn)在參觀者面前,令人在現(xiàn)實與回憶中追尋總理的內(nèi)心世界,真切體味總理把“為民務實清廉”高度概括到個人生命和歷史使命中的偉人魅力與崇高品格。其中一組鏡頭:1966年3月8日凌晨,河北邢臺發(fā)生了6.7級地震,68歲的周恩來不顧余震,親臨現(xiàn)場。他走訪整個村落,每見一個人,總理都問:家里損失怎么樣?鍋碗瓢勺還有沒有?能不能吃上飯?面對一個失去兒子的老太太,周恩來說:“你就把我當作自己的兒子吧?!?/p>
?展覽開幕以來,每天都吸引大批觀眾前來參觀、緬懷,許多觀看了該展覽的觀眾紛紛表示,通過一件件珍貴的文物和歷史照片,經(jīng)歷了一次精神的洗禮。
?開展當日,周恩來鄧穎超秘書趙煒、周恩來衛(wèi)士高振普、周恩來鄧穎超日文翻譯王效賢、周恩來秘書紀東、周恩來侄女周秉德、周恩來侄孫周國鎮(zhèn)及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會會長、周恩來鄧穎超研究中心主任廖心文等參觀了展覽。觀展后,他們的心情非常激動。高振普說:“這次展覽展出的圖片和實物很多我都非常熟悉,現(xiàn)在回過頭去看,周總理在‘為民、務實、清廉’方面為我們起到了楷模作用,他的一生就是這六個字的深刻體現(xiàn)。這次展覽選取的照片都很樸實、親民,展現(xiàn)了總理的風范,同時也有很好的現(xiàn)實意義。”紀東看過展覽后表示:“這次的展覽可以說是把周總理的事跡和品格具體化,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p>
在天津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啟動之際,天津四大班子成員及部分公檢法干部等集體參觀了展覽。天津黨政軍各級單位及廣大民眾,紛紛前來參觀,場面熱烈,令人感慨感動。參觀者無不被周總理為民務實清廉的高尚情懷和人格魅力深深折服。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組、軍事組成員也專程來到紀念館參觀,對展覽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他們興奮地說,通過講解員的講解,對周總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弄清了“周總理和鄧大姐在當時工資很高的情況下,死后卻沒有一分錢存款”這一疑惑。原來他們的工資除了日常生活開銷外,還要接濟親屬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宴請黨內(nèi)外朋友,再有結余就交特殊黨費……一張西花廳房租水電費收費統(tǒng)計表,更印證了作為一國總理的周恩來和普通人一樣,住房、用電、用水都要按實際使用情況繳納費用,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周恩來。
參觀周鄧紀念館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 《中國共產(chǎn)黨國有企業(yè)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學習心得體會
★ 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 黨課心得體會
本文來源:http://63xf.com/shiyong/208203.html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