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xf.com--隨筆】
隨筆,即隨手筆錄,是由法國散文家蒙田所創(chuàng)的一種文學樣式,是散文的一個分支,也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科學教學隨筆四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小學科學教學隨筆
古人云:“舉手之勞,何足掛齒?!币馑季褪钦f,這件事很小,沒有多大的功勞,不必掛在嘴上??蛇@舉手之勞,究竟有多小呢?在三毛小學聽課的過程中,我就碰到了這樣的一件小事,而正是這件小事卻讓我感動至深。
當我們走進三毛小學五樓多媒體教室時,已經(jīng)有好多早到的老師坐在座位上低聲交談著,交流著各自的信息,一股濃濃的學習氛圍撲面而來,而教室里那一排排擺放整齊的課桌椅更讓人賞心悅目(椅子插進課桌下面的空間里),便懷著一份期待坐到了靠窗的位置上……
不一會兒,二年級的學生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教室,迅速地找到各自的座位坐了下來,一切都顯得那樣井然有序。在周老師熱情的引導下,師生們一起演繹著《雷雨》的精彩,感悟著“雷雨前”的悶熱、不同尋常,在聆聽中收獲,在朗讀中體驗,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當課一結(jié)束,就在學生們忙著整理學習用品準備離開的時候,周老師輕聲提醒著:“想想看,你來的時候椅子是怎么放的?”幾乎所有的學生同時做出了相同的動作——把自己坐過的椅子插進了課桌里面,然后帶著學習用品排好隊出去了。沒有學生對此有異議,也沒有學生需要別人的再次提醒,更沒有學生大聲喧嘩,似乎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給我的感覺就是訓練有素??粗廊徽R齊的教室,簡直讓人感覺不到這里曾經(jīng)有學生來上過課。這是一件小事,可從這件小事中又說明了什么呢?
接下來是三年級的課,上課的老師來自實驗小學,我在想著她會不會也提醒學生要讓課桌椅保持原樣呢?但學生們的做法讓我再次涌起了對他們的敬意。當學生即將離開時,并沒有老師的提醒,可他們卻一個個主動地把椅子插進課桌下面。有一個女生可能是一時忘記了吧,當她已經(jīng)走過一個座位時才猛然醒悟過來,于是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輕輕地把椅子放好后才滿意地離開。如果說二年級的學生還需要提醒的話,那么到了三年級,學生顯然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這樣的好習慣,這需要怎樣的持之以恒呀?
離開時把自己坐過的椅子恢復原樣,這真的只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可就是這些不需要我們花很多精力就能做好的小事,我們的學生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做呢?
作為教師,我平時也總是這樣對學生說:如果看見地上的垃圾,你可以彎彎腰,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如果看見有小同學摔倒了,你可以主動把他扶起來,安慰他;如果看見風把窗簾吹散了,你可以把窗關好或者把窗簾重新整理好;如果看見教室里的課桌歪了,你可以把它們排得整整齊齊;如果看見有人的紅領巾掉下來了,你可以出聲提醒他或者撿起來幫他戴好;如果看見掃把倒地了,你可以把它“扶”起來,再讓它靠墻“站”好;如果看見窗臺臟了,你可以拿抹布把它們擦掉……這些事都是小事,卻因為你做了,而使許多人解決了煩惱,這不是一件好事嗎?三國時期劉備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鄙剖码m小,卻能讓別人解決了許多煩惱,你又何樂而不為呢?可是,總有那么多人不怎么愿意去做,地上的垃圾可以視而不見;別人的困難可以置之不理;學校的財物可以隨意處置……舉手之勞,可又有多少人愿意“舉手”呢?
如果說兩位年輕漂亮的老師給這美麗的春天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的話,那么,學生們的舉手之勞讓這迷人的春天更具魅力,并煥發(fā)出無窮的活力。
生活中的小事,需要人去做;花園里的花,需要人去栽培;社會的安寧,需要人去維護;心靈中的枯地,需要我們怎樣去澆灌呢?假如人人擁有如這些學生般的心靈,相信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篇2】小學科學教學隨筆
學生們紛紛舉著小船來上課(這是《沉與浮》單元的最后一課《造小船》)。課前我已布置好造一艘小船了,這節(jié)課是要來比一比各自的小船:哪艘運得多。
我把裝的物體分發(fā)到每個小組,先小組里比一比,選出一艘船來代表小組比賽,看著學生興致勃勃地試著小船,我也觀察到幾個細節(jié):
“不行,不行,船漏水的?!边@是第八小組里的學生在喊道?!鞍阉猛该髂z粘一下?!闭f完,小組里其他成員早就幫起了忙,小船一下子改進好了。
“你放慢點,兩邊都要放,要不船會倒了,水就會進去了。”這是第五小組在試小船?!盀槭裁匆诖膬深^一起放貨物?”我問道?!耙驗榉帕艘贿叄〈菀椎?,要進水的。”“是啊,我們剛才就是這樣,小船沉下去了?!痹瓉硭麄兪墙?jīng)驗之談。
“老師,借塊干抹布?!薄坝脕砀蓡?,是不是不小心把水濺開來了?”我邊問邊把抹布交給第七小組的同學?!安皇牵覀冃〗M的男生放小船的時候太重太快了,把小船翻了,全濕了?!薄皾窳藳]關系啊,我們的船是用鋁片做的,不怕水。”我有點好奇,因為其他小組放的時候也有學生會不小心弄翻了濕掉?!暗谴摾餄窳耍兴?,貨物也全濕了。這樣有水的,就比原來要重了,可能會有影響的,船更容易沉了呀?!迸叮瓉磉@樣,看他們小組是求勝心切了,不過還真夠細心的。
看著學生們試小船、改進小船,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在親自動手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才是具有真正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茖W探究的過程是一種實踐的過程,是一種體驗的過程,也是一種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看學生造小船,我也深切體會到:科學不是一個定論,只是一個過程。
【篇3】小學科學教學隨筆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探究式學習作為科學課的一種最基本的學習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實踐著。我們要有效的運用探究式學習進行科學課教學,使學生能主動的不斷發(fā)展,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清代學者有言:“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币苫笫怯X悟之基,抓住五年級學生所存在的質(zhì)疑心、好奇心,在設計這堂課時就依據(jù)了這一特點。一、巧設情境,引導質(zhì)疑王夫之曾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苯虒W亦是如此,情來自于景,這里說的情便是興趣,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在于融情于景。我課始設景,在學生看不到的地方用潛望鏡觀察學生的情況,讓每個學生參與這一情景的同時,也激發(fā)起他們的興趣:“是什么讓我看到他們的?”隨之,引出課題——潛望鏡的秘密。疑惑來源于自然,疑惑來源于生活,巧妙設計情境,疑惑便油然而生。二、提出疑惑,自主探究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有疑需解才有進。在揭示潛望鏡之時,我選擇了讓學生自主學習這一形式,之后的教學便圍繞“提問——探究——論證”的過程進行。討論中,學生提出了諸多問題:潛望鏡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是怎樣的?潛望鏡是誰發(fā)明的?潛望1百度文庫 - 讓每個人平等地提升自我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制作潛望鏡的材料是哪些?潛望鏡又有什么作用?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我發(fā)下材料,讓學生一邊觀察一邊研究,自行選擇問題來探究。最后,在交流中尋找到疑惑之解。提出疑惑后需要的是解決,親自尋找的答案,會變成學生真實且可貴的財富。三、再現(xiàn)疑惑,聯(lián)系生活疑惑的解決,有一番覺悟,有一番長進。這個覺悟,這個長進,我用了兩個活動進行知識反饋。首先請學生用配套材料制作一個簡易的潛望鏡,學生喜歡動手,喜歡制作,因此這個環(huán)節(jié)也給學生增添了許多的樂趣,樂趣中又不忘使用剛學會的知識,在制作過程中更新的疑惑提出——解決。課末之余,我讓學生介紹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用到了潛望鏡的工作原理。學生想到了很多:潛水艇,碉堡,隧道,超市反光鏡等等,發(fā)散思維,體現(xiàn)出他們牢固地掌握了這一知識。解惑要有所學,有所用,聯(lián)系生活能使學生開拓視野深化知識。課堂上,學生積極思維,饒有興致的自主探究,使整堂課順利進行,初步達到預期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地方有待完善。究其根本在于我缺乏經(jīng)驗,各環(huán)節(jié)問題的掌控以及班級的掌控能力薄弱。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更明確了我今后的改進方向——進一步的提高掌控課堂的能力。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惟有通過自己去實踐,去反思,有心得,有收獲,明了得失,才能促使自身發(fā)展。今后我仍然要以“仔細看仔細聽仔細想”的準則,改善自身的教學能力。
【篇4】小學科學教學隨筆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采取更適合學生發(fā)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于學生來說有的內(nèi)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yōu)閷W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松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于表達的真情實感。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nèi)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贊揚他敢于提問的勇氣,而后再給予點撥和啟發(fā),讓他們帶著成就感體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zhì)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zhì),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zhì)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fā)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范提問,向?qū)W生展示發(fā)現(xiàn)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范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
1.從課題上質(zhì)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如教五年級科學第四課《根和莖》,出示課題后,引導學生質(zhì)疑。問學生:誰能分清根和莖?你能說出幾種啊?為更好地理解植物的根和莖做了鋪墊。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zhì)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zhì)疑,既有利于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如教五年級第八課《仙人掌的刺》一課,一個學生提到:“為什么說仙人掌的刺就是植物的葉子呢?”其他學生聽后哄堂大笑,當我反問他們怎么解釋時,他們卻啞口無言。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通過和蓮的葉子荷葉相對比的講解,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學生明白了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葉子發(fā)生變態(tài)的原因了。
3.從矛盾之處質(zhì)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第十三課《冷水和熱水》一課,有這么一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小孔將兩個溫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測兩個容器中的初始溫度和每間隔1分鐘的溫度變化.(到5分鐘時\\到8分鐘時)在實驗前讓同學說一說將要出現(xiàn)的結(jié)果. 同學們只說出了兩個結(jié)果: 溫度一樣, 熱水比冷水高一點。我說冷水比熱水溫度高點.同學們說“那是不可能的.”我說“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說.”同學們都非常好奇,認真的看和記錄.結(jié)果正是冷水高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積極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么.。
小學科學教學隨筆相關文章:
本文來源:http://63xf.com/meiwen/190155.html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