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xf.com--試題】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反一正,一是一異,相輔相成地說明了同一人生哲理的兩面。既不使人因正面說教而感沉悶,又不為邀人眷顧而故發(fā)驚人之談;既娓娓動聽,又給人警策;既不庸,又不妄。下面是中國文庫網(wǎng)63xf.com 小編為大家?guī)淼纳趹n患死于安樂閱讀答案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翻譯,希望能幫助到大家!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閱讀答案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翻譯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閱讀及答案
1.說出就“國”而言,“死于安樂”中的“安樂”指的是什么。
2.這篇選文對你今后的學(xué)習(xí)或生活有怎樣的指導(dǎo)意義?
3.本文第一段為什么要列舉六位歷史人物在艱苦磨難中被舉用并成就了非凡業(yè)績的事例?
4、文章開頭列舉的六個人物的事例,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從他們的事例中你獲得什么感悟?
5、本文認為擔(dān)當(dāng)大任的人必須經(jīng)過艱苦生活的磨煉,請你根據(jù)自己的認識,用個實例驗證這個觀點。
6、唐代名臣魏征認為:帝王心懷憂危,就能任賢受諫;心懷安樂,就會危及國家。這印證了本文的中心論點:作者從個人 的事例再說到統(tǒng)治者 的方略,最終提出了“ ”的中心論點。
7、孟子認為“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和“行拂亂其所為”能夠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條件日益優(yōu)越的今天,你認為其中的哪一點仍然是人們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請結(jié)合生活實際談一談你的理解。
8、材料鏈接:
2008年,偉大的祖國遭受了雪凝、“**”、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難。我們渴望天佑中國,但我們也深知“多堆興邦”。幾千年來,中華民族雖歷經(jīng)淪桑、飽受磨難,但我們今天仍然光芒四襯,昂首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咀ⅰ堪睿簢摇U埥Y(jié)合短文簡析:多難為何能興邦?
9.孟子在兩千多年前就警示人們要有憂患意識。兩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樣的共鳴?
10、〈〈格言聯(lián)璧〉〉中有一聯(lián):“天欲禍人,先以微福驕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禍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一句表達的是上聯(lián)的意思還是下聯(lián)的意思?請用自己的話做簡單說明。
11.談?wù)勀銓?ldquo;人恒過,然后能改”這句話的理解。
12.《論語》中孔子曾稱贊他的弟子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結(jié)合本文,談?wù)勵伝氐墓适履苷f明什么道理。
1.說出就“國”而言,“死于安樂”中的“安樂”指的是什么。
無法家拂士,無敵國外患。
2.這篇選文對你今后的學(xué)習(xí)或生活有怎樣的指導(dǎo)意義?
從磨煉意志;知錯能改;做事要有原則;要提出好的建議等方面回答。
3.本文第一段為什么要列舉六位歷史人物在艱苦磨難中被舉用并成就了非凡業(yè)績的事例?
由他們經(jīng)受艱苦磨練而成就大業(yè)的事實,歸納出“天將降大任于是人”的結(jié)論,增強論證的說服力。
4、文章開頭列舉的六個人物的事例,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從他們的事例中你獲得什么感悟?
共同點:都出身貧賤,歷經(jīng)磨難,最終都有所作為。感悟:苦難是對人生的一種磨練,我們只有戰(zhàn)勝苦難,才能取得成功。
5、本文認為擔(dān)當(dāng)大任的人必須經(jīng)過艱苦生活的磨煉,請你根據(jù)自己的認識,用個實例驗證這個觀點。
示倒1: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矢志不移,終于打敗了吳國;
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離騷》問世。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6、唐代名臣魏征認為:帝王心懷憂危,就能任賢受諫;心懷安樂,就會危及國家。這印證了本文的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作者從個人 成才 的事例再說到統(tǒng)治者 治國 的方略,最終提出了“ 生于優(yōu)患 ,死于安樂 ”的中心論點。
7、孟子認為“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和“行拂亂其所為”能夠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條件日益優(yōu)越的今天,你認為其中的哪一點仍然是人們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請結(jié)合生活實際談一談你的理解。
圍繞“思想受到磨礪,培養(yǎng)頑強的精神和堅韌的性格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或“身體的摔打和體魄的健壯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或“在生活中經(jīng)歷挫折,承受失敗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回答。
8、材料鏈接:
2008年,偉大的祖國遭受了雪凝、“**”、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難。我們渴望天佑中國,但我們也深知“多堆興邦”。幾千年來,中華民族雖歷經(jīng)淪桑、飽受磨難,但我們今天仍然光芒四襯,昂首屹立于世界的東方。【注】邦:國家。請結(jié)合短文簡析:多難為何能興邦?
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經(jīng)受一些考臉。當(dāng)我們遭受災(zāi)難之日,也是對國家、民族“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磨礪之時。挫折可以使我們團結(jié)一心,風(fēng)雨同舟;災(zāi)難能使我們民族的斗志受到激發(fā),凝聚力大大增強,那種戰(zhàn)無不勝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會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時刻強有力地凸顯出來。這樣就能使我們的國象戰(zhàn)勝任何困難,更好地走向興旺和繁榮。
9.孟子在兩千多年前就警示人們要有憂患意識。兩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樣的共鳴?
圍繞“物質(zhì)生活優(yōu)裕了,仍然需要憂患意識”或“因有憂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來答即可。
10、〈〈格言聯(lián)璧〉〉中有一聯(lián):“天欲禍人,先以微福驕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禍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一句表達的是上聯(lián)的意思還是下聯(lián)的意思?請用自己的話做簡單說明。
是下聯(lián)的意思。微禍給人帶來內(nèi)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讓人奮起有所作為,這正是“福人”之處。
11.談?wù)勀銓?ldquo;人恒過,然后能改”這句話的理解。
答:圍繞“成才離不開主觀努力”來答即可
12.《論語》中孔子曾稱贊他的弟子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結(jié)合本文,談?wù)勵伝氐墓适履苷f明什么道理。
圍繞“痛苦和磨難可以造就人才”來答即可;答“生于憂患”亦可。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閱讀題及答案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4 分)
故: 任: 曾: 過:
23.翻譯“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個句子。(3 分)
答:
24、填空:
文中的劃線句屬于 論據(jù)。作者從個人 的事例再說到統(tǒng)治者 的方略,最終提出了“ ”的中心論點。(4 分)
材料鏈接:
2008年,偉大的祖國遭受了雪凝、“**”、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難。我們渴望天佑中國,但我們也深知“多堆興邦”。幾千年來,中華民族雖歷經(jīng)淪桑、飽受磨難,但我們今天仍然光芒四襯,昂首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注】 邦:國家。
25、請結(jié)合短文簡析:多難為何能興邦?( 3 分)
答:
短文(三)22、故:所以 任:責(zé)任、使命 曾:通“增”,增加 過:犯錯誤(4分)23 、一定要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筋骨勞累。(3分)24.事實 成才 治國 生于優(yōu)患,死于安樂(4分)25、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經(jīng)受一些考臉。當(dāng)我們遭受災(zāi)難之日,也是對國家、民族“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磨礪之時。挫折可以使我們團結(jié)一心,風(fēng)雨同舟;災(zāi)難能使我們民族的斗志受到激發(fā),凝聚力大大增強,那種戰(zhàn)無不勝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會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時刻強有力地凸顯出來。這樣就能使我們的國象戰(zhàn)勝任何困難,更好地走向興旺和繁榮。(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3分)
2008年湖南省永州市初中畢業(yè)學(xué)業(yè)考試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題(11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
?、俦叵瓤嗥湫闹?苦: ②困于心,衡與慮 衡: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舜與于畎畝之中 瀉出于兩峰之間者
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溫故而知新
C、行拂亂其所為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D、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9、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文中劃線句子的意思。(4分)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譯文:
(2)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譯文:
10、結(jié)合“鏈接”材料,聯(lián)系實際,說說本文觀點的現(xiàn)實意義。(3分)
【相關(guān)鏈接】四川安縣桑棗中學(xué)校長葉志平,堅持把每周二為安全教育日,專講交通安全和飲食衛(wèi)生等。2005年開始,每期要組織一次緊急疏散演習(xí)。演習(xí)中,固定疏散路線,要求每班必須成單行,用最短的時間到達操場固定的位置。他要求教師平時在教學(xué)樓人流量最大的時候都要站在各樓梯的拐彎處。汶川地震時,他在出差,而學(xué)校的2000多名學(xué)生,上百名教師,僅用1分36秒全部沖到操場,無一傷亡。
現(xiàn)實意義:
2009 年北京市
閱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完成第10—12題。(共9分)
?、偎窗l(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高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谌撕氵^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0.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發(fā):_______(2)人恒過然后能改 過:_________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4分)
(1)餓其體膚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拂亂其所為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閱讀第②段,說出就“國”而言,“死于安樂”中的“安樂”指的是什么。(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閱讀10.答案:(1)起,指被任用(2)犯錯誤(或:犯過失)11.答案:(1)使他經(jīng)受饑餓(之苦)。(或:使他經(jīng)受饑餓,以致身體消瘦)(2)使他做事不順。(或:所行不順,使所做的事顛倒錯亂。/在他做事時,使他所做的事不順利。/所行不順,使他的經(jīng)歷總是不順暢如意)12.答案:無法家拂士,無敵國外患。
2009年山東濟寧
(二)【甲】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孟子少時,誦①,其母方②織。孟子輟然③中止,乃復(fù)進。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問之曰:“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fù)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織,以此誡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復(fù)喧矣。(選自《韓詩外傳》卷九)
注釋:①誦:背誦。②方:正在。③輟然:突然中止的樣子。輟,停止,廢止。④喧:遺忘。⑤引:拿來。
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偃撕氵^然后能改恒過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織 裂_________________
9.翻譯下列句子。(4分)
?、偕趹n患,死于安樂。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谧允侵?,孟子不復(fù)喧矣。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兩文在表達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答:
11.你認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獨特的地方?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3分)
答:
8.①常常犯錯誤②割斷 9.①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②從此以后,孟子不再因為分心而遺忘書中的內(nèi)容了?!?0.甲文以議論為主,語言精練,分析透辟;乙文以敘述為主,用引刀裂織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1.孟母是用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說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貫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問1分,第二問2分,意思對即可)
2009年遼寧大連市
古詩文閱讀(16分)
(一)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9.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1)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喻( )(2)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則( )
(3)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然( )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譯文:
11.請概括回答“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類人。(2分)
答:
2009年遼寧遼陽市
(一)閱讀下面甲、乙兩文,回答8~11題。(10分)
(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乙)孟子幼時,其舍①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遂遷居市②旁。孟子又嬉為賈人③炫賣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處子也。”復(fù)徙居學(xué)宮⑤旁。孟子乃嬉為俎豆⑥揖讓進退⑦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長,學(xué)六藝,卒成大儒之名。(選自劉向《列女傳·卷一·母儀》)
【注釋】①舍:住屋。②市:市場。③賈人:商人。④炫賣:邊喊邊賣。⑤學(xué)宮:學(xué)校。⑥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兩種盛器,此指祭祀儀式。⑦揖讓進退:即打躬作揖,進退朝堂等古代賓主相見的禮儀。
8.解釋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
A.行拂亂亂其所( ) 入則無法家拂士( )
B.此可以處吾子也( ) 處江湖之遠( )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1)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譯文: __
(2)此可以處吾子矣。譯文:
10.甲文列舉六位歷史名人成才的史實和乙文“孟母三遷”的故事都說明了什么?(2分)
答:
11.“孟母三遷”成就了孟子,使他“學(xué)六藝,卒成大儒之名”,也說明了孟母具有憂患意識。在生活條件日益優(yōu)越的今天,你認為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一名句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2分)
答: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考題集錦(1)
2003年山東省淄博市
閱讀下面有關(guān)“憂患”的兩個文段,做12—13題。(6分)
(甲)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 , 。
(乙)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機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12.解釋加點的字。(3分)
?、俸? )于慮 ②而后喻( ) ③以光( )先帝遺德
13.(甲)文中空白處的語句是: , 。
(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體是指(乙)文中的 。
(乙)文中,作者解決“危機”的辦法是 (3分)
2004年泰安市
(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甲]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加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選自《孟子》)
[乙]鄭之鄙人學(xué)為蓋。三年而大旱,無所用,棄而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無所用,則還為蓋焉。未幾,盜起,民盡戎服,鮮用蓋者。欲學(xué)為兵,則老矣。越有善農(nóng)者,鑿田種稻,三年皆澇。人謂宜泄水種黍,弗聽,而仍其舊,乃大旱連歲。計其獲,則償歉而贏焉。故曰:“旱斯具舟,熱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選自《郁離子》)
5、解釋句中加點的詞。(2分)
①入則無法家拂士拂: ②鄭之鄙人學(xué)為蓋鄙:
6、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6分)
?、?人恒過,然后能改。 譯:
?、?旱斯具舟,熱斯具裘。譯:
7、甲乙兩文的主要觀點是什么?寫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4分)
答:甲文的主要觀點:
乙文的主要觀點:
共同特點:
5、 同“弼”,輔佐 邊境 6、 一個人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 天旱的時候就準備船,天熱的時候就準備皮襖。 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防患于未然 卒章顯志
2005年吉林省
文言文與閱讀(12分)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9.《孟子》是____________家的經(jīng)典之一。(1分)
10.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1分)
答: _
11.談?wù)勀銓?ldquo;人恒過,然后能改”這句話的理解。(2分)
答: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論語》中孔子曾稱贊他的弟子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結(jié)合本文,談?wù)勵伝氐?a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故事能說明什么道理。(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孟子在兩千多年前就警示人們要有憂患意識。兩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樣的共鳴? (4分)
答:
文言文閱讀(12分)9.儒(1分)10.“增加”或“增”。答出其中一點即可給滿分。(1分)11.圍繞“成才離不開主觀努力”來答即可;能寫出原句的意思亦可。(2分)12.圍繞“痛苦和磨難可以造就人才”來答即可;答“生于憂患”亦可。(4分)13.圍繞“物質(zhì)生活優(yōu)裕了,仍然需要憂患意識”或“因有憂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來答即可。(4分)
2005年遼寧省沈陽市(課改區(qū))
(一)閱讀下面選文,完成10—15題。(15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0.《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自《 》。(2分)
11.解釋選文中加點的詞。(2分)
(1)舉: (2)任 :
12.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
C.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D.入/則無法家/拂士
13.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4分)
(1)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譯文:
(2)然后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譯文:
14.概括選文第一段的大意。(2分)
答:
15.這篇選文對你今后的學(xué)習(xí)或生活有怎樣的指導(dǎo)意義?(3分)
答:
10.《孟子·告子下》或《孟子》11.(1)被選拔(2)責(zé)任,使命13.(1)使他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之苦),使他受到貧困(之苦)。(2)這樣(以后),人們才會明白,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意譯亦可)14.(舉例)論述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yè),就必須(先在生活、思想和行為等方面都)經(jīng)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磨煉的觀點。15.從磨煉意志;知錯能改;做事要有原則;要提出好的建議等方面回答。
2005年湖南省永州市(新課程)
(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9.用“|”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2分)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2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舉重若輕
B.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忘乎所以
C.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同仇敵愾
D.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家喻戶曉
21.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譯文:
22.文章第一段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
23.把你感受最深的一句摘抄下來。(2分)
答:
2007年資陽市雁江區(qū)初中畢業(yè)考試題
(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3分)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世。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
23.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1行拂亂其所為 2入則無法家拂士
B.1曾益其所不能 2曾不吝去留
C.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2發(fā)于聲
D.1百里奚舉于市 2見山上人煙市肆
24.加點詞的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1所以動心忍性 2忍能對面為盜賊
B.1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2任重而道遠
C.1人恒過 2國恒亡
D.1管夷吾舉于士 2百里奚舉于市
2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
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苦:_____________ 勞:____________ 餓:____________ 空乏:______________
26.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1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譯文:
2然后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譯文:
27.本文第一段為什么要列舉六位歷史人物在艱苦磨難中被舉用并成就了非凡業(yè)績的事例?(2分)
答:
23.D24.C25.苦:使……受苦;勞:使……勞累;餓:使……饑餓;空乏:使……窮困缺乏26.1內(nèi)心憂困,思慮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 2這以后才會明白,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使人衰亡。27.由他們經(jīng)受艱苦磨練而成就大業(yè)的事實,歸納出“天將降大任于是人”的結(jié)論,增強論證的說服力。
2007年鹽城市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題。(14分)
[甲]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殺人;江南蟹雄,螯能敵虎,然取蜂兒者不論斗,而捕蟹者未聞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蹤跡得其處,則夜持烈炬臨之,蜂空群赴焰,盡殪,然后連房刳?、?。蟹處蒲葦間,一燈水滸,莫不郭索③而來,悉可俯拾。惟知趨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殞也固宜。(選自《齊東野語》)
注:①血指:傷指 ②刳(kū)?。焊钊?③郭索:急競爬行的樣子 ④殞:死亡
10、解釋句子的加點詞(4分)
(1)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2)入則無法以家拂士
(3)江南蟹雄,螯能敵虎 (4)悉可俯拾
11、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1)人恒過,然后能改。譯文:
(2)惟知趨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殞也固宜。譯文:
12、甲、乙兩文的主要觀點是什么?(4分)
甲文的主要觀點: ;乙文的主要觀點可概括為: 。
13、甲、乙兩文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10、(1)明白、知曉;(2)同“弼”,輔佐;(3)匹敵、對抗(4)完全11、(1)一個必然會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2)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夠安守自己的窩,它們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12、甲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文:趨炎附勢者沒有沒好下場。13、卒章顯志。
2007年襄樊市中考語文試題(課改區(qū))
閱讀盂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做13-17題。(每題2分,共10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兖I其體膚,空乏其身 空乏:( )②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作:( )
14.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B.行拂亂其所為 入則無法家拂士
C.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D.人恒過然后能改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15.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然后知生于憮患而死于安樂也。譯文:
16.短文先從正面論述_________________,在列舉六位從卑微貧窮而成為圣君賢相的典型事例后,從理論上歸納了逆境對個人成才的重要性,接著又從反面論述______________,并由個人的成才規(guī)律推及到國家的興亡,在基礎(chǔ)上顧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論點。
17.本文認為擔(dān)當(dāng)大任的人必須經(jīng)過艱苦生活的磨煉,請你根據(jù)自己的認識,用個實例驗證這個觀點。
答: 。
(二)(10分) 13.①“他受到貧困(之苦”或“使……貧困”(1分)②奮起,指有所作為(1分) 14.D(2分)15.“這樣人們才會明白因有憂患得得以生存,(1分)因沉迷安樂而衰亡。”或“這樣人們才會明白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fā)展,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句中“生”“死”詞語必須正確翻譯,否則錯一詞扣0.5分) 16.生于憂患(1分);死于安樂(1分)17.要舉出具體恰當(dāng)?shù)膶嵗巫髡叩挠^點(2分) 示倒1: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矢志不移,終于打敗了吳國; 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離騷》問世。
2007年吉林省長春市中考語文試題
(甲)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0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土,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9、孟子是 時期的思想家,〈〈孟子〉〉是 家經(jīng)典著作。(1分)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2分)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空乏其身
衡于慮 而后喻
11、唐代名臣魏征認為:帝王心懷憂危,就能任賢受諫;心懷安樂,就會危及國家。這印證了本文的中心論點: (2分)
12、〈〈格言聯(lián)璧〉〉中有一聯(lián):“天欲禍人,先以微福驕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禍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一句表達的是上聯(lián)的意思還是下聯(lián)的意思?請用自己的話做簡單說明。(2分)
13、孟子認為“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和“行拂亂其所為”能夠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條件日益優(yōu)越的今天,你認為其中的哪一點仍然是人們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請結(jié)合生活實際談一談你的理解。(3分)
答:
(乙)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問題。(5分)
李存審①出于寒微,常戒諸子曰:“爾父少提一劍去鄉(xiāng)里,四十年間,位極將相。其間出萬死獲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鏃②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鏃,命藏之,曰:“爾曹③生于膏梁④,當(dāng)知爾父起家如此也。”
注:①李存審:五代時后唐的大將。②鏃(zú):箭頭。③爾曹:你們。④膏梁:膏,肥肉。梁,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
1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1分)
少提一劍去鄉(xiāng)里 位極將相
15李存審“位極將相”之前有怎樣的經(jīng)歷?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2分)
答:
16、有人為子孫留下豐厚家財,李存審卻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頭留給孩子。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
9.戰(zhàn)國 儒10.(1)田間、田地(2)資財缺乏,使他受貧困之苦 或 資財缺乏,即貧困 (3)通“橫”,梗塞,不順 (4)了解,明白 1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或然后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 12.是下聯(lián)的意思。微禍給人帶來內(nèi)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讓人奮起有所作為,這正是“福人”之處。13.圍繞“思想受到磨礪,培養(yǎng)頑強的精神和堅韌的性格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或“身體的摔打和體魄的健壯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或“在生活中經(jīng)歷挫折,承受失敗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回答。 14.(1)離開 (2)至 或到 達到 15.圍繞“身經(jīng)百戰(zhàn),出生入死”回答。 16.圍繞“教育孩子富貴來之不易,需知艱難創(chuàng)業(yè);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喪失斗志,應(yīng)多多歷練,有所作為”回答。
2008年浙江金華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5、學(xué)習(xí)文言文要隨時注意積累。請寫出例句中加點字的詞義,將下面的積累卡片補充完整。(3分)
文言文閱讀積累卡片 編號:111
入 ① 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草色入簾青《陋室銘》
?、?便舍船,從口入《桃花源記》
16、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譯文:
17、文章開頭列舉的六個人物的事例,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從他們的事例中你獲得什么感悟?(3分)
答:
答案:15、①在國內(nèi) ②映入 ③進入 16、憂患可以使人謀求生存,而安樂必將導(dǎo)致滅亡。17、共同點:都出身貧賤,歷經(jīng)磨難,最終都有所作為。感悟:苦難是對人生的一種磨練,我們只有戰(zhàn)勝苦難,才能取得成功。
2008年浙江省初中畢業(yè)生學(xué)業(yè)水平考試(衢州卷)
請認真閱讀下面兩篇文章,完成16—23題。
(一)(12分)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節(jié)選自《孟子·告子下》)
1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1)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 (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
(3)必先苦其心志( ) (4)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
1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的) 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C.行拂亂其所為(他的) D.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因而)
1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曾益其所不能。譯文:
(2)人恒過然后能改。譯文:
19.2008年5月23日,溫家寶總理為震后復(fù)學(xué)的北川學(xué)子題下“多難興邦”四個字,它與本文表達的什么觀點相類似?(2分)
答:
(二)(10分)某翁呼樹上君子
某翁除夕過中庭,仰見樹杪①有人,即止不進。翁屏退家人,仰樹呼曰:“樹上君子,此間已無外人,盍②下?”其人乃下,叩首稱死罪。翁視之,鄰人也。相將入亭,先酌之三杯,早:“汝所需若干?”鄰人泣告曰:“小人有母,遇年荒,無以卒歲,素諗③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言已,聲酸嘶。翁曰:“不能周濟鄰居,以至為非,老夫之過也。今酒殽④尚溫,汝其飽飡⑤,當(dāng)以三十金畀⑥汝。勿再為此,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于不義。”食已,乃予銀,并布裹食物,送之墻下,曰:“歸遺爾母。汝仍出此,勿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終勿告人也。”
【注釋】①樹杪:miǎo,樹梢。②盍:hé,何不。③諗:shěn,知道。④殽:同“肴”,菜肴。⑤飡:同“餐”,吃。⑥畀:bì,送給。
2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1)即止不進( ) (2)素諗翁家富有( )
(3)食已,乃予銀( ) (4)歸遺爾母( )
2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其人乃下(其他) B.翁視之,鄰人也(指代鄰人)
C.當(dāng)以三十金畀汝 D.食已,乃予銀(就)
2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勿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終勿告人也。譯文:
23.從文中看,某翁是一個怎樣的人?(2分)
答:
16.(1)(被)選拔(2)責(zé)任(使命、任務(wù))(3)使……困苦(4)了解(明白)(4分,每小題1分)17.D (2分)18.(1)增加他(原來)沒有的才能。(2)人經(jīng)常犯錯誤,這樣以后才能改正。(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19.生于憂患(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2分)20.(1)停下 (2)平時,一向 (3)吃 (4)給(4分,每小題1分)21.A (2分)22.不要讓我的家人知道這件事,我也始終不會告訴別人。(2分,意思符合即可)23.寬容、善良(富有同情心)。(2分,答出1點即給2分,言之成理即可)
本文來源:http://63xf.com/shiti/101741.html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