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xf.com--試題】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xué)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以下是我能網(wǎng)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guān)于桃花源記解答題,以供大家參考!桃花源記解答題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恰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本文作者是 時期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 (填人名)。
2、解釋下列句中加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緣溪行 忽逢桃花林 落英繽紛
欲窮其林 土地平曠 便要還家
設(shè)酒殺雞作食 延至其家 此中人語云
處處志之 詣太守 便扶向路
尋向所志 欣然規(guī)往 尋病終 后遂無問津者
3、解釋下列詞語在本文中的意思。
繽紛: 開朗: 阡陌:
交通: 儼然: 怡然:
妻子: 邑人: 絕境:
外人: 間隔: 無論:
不足: 未果: 問津: 垂髫:
4、文章第一段中間幾句富有詩意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二段寫漁人初進桃花源所見,寫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點?
6、聽了漁人的講述,桃花源里的人為什么“皆嘆惋”?
7、“咸來問訊”、“ 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 各”“ 皆”
有什么作用?
8、由《桃花源記》誕生了一條成語是什么?現(xiàn)在人們常用這個成語比喻什么?
9、為什么說桃花源是封建社會中人們心中的理想社會?
10、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應(yīng)該如何看待作者筆下的世外桃源?
11、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說說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樣一個人?
12、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上下兩句分別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寫一組不少于七言的對偶句。
13、用原文回答:(1)寫世外桃源自然環(huán)境美好的句子: , , 。
(2)、寫世外桃源社會環(huán)境平靜安定的句子: , 。
(3)、寫桃源人生活恬靜舒適的句子: , 。
(4)、寫桃源人熱情好客的句子: , 。
(5)、《桃花源記》中寫出漁人初進桃花源的感受的成語: 。
(6)表達(dá)世事滄桑變化,渾然不覺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潛的《桃花源記》中的語句: , 。
(7)、《桃花源記》中可以用來形容春色美妙景致迷人的成語: 。
14、讀完全文,你認(rèn)為桃源人“不復(fù)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15、文章開頭一段是什么描寫?由此段描寫及第二段發(fā)現(xiàn)桃源你能聯(lián)想到古代哪兩句詩?
16、漁人離開桃源后“便扶向路”又“處處志之”,而后尋找桃源人“尋向所志”,卻“不復(fù)得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二、【桃花源記練習(xí)題及參考答案】參考答案
1、東晉 陶淵明
2、順著、沿著 遇到 花瓣 走盡 開闊 同“邀”邀請 擺、 邀請
告訴 作標(biāo)記 到 順著 從前 計劃 不久 渡口
3、繁多的樣子 開闊明亮 田間小路
交錯相通 整齊的樣子 愉快的樣子
妻子兒女 鄉(xiāng)鄰 與世隔絕的地方
桃花源以外的人 隔斷 不用說,更不必說
不值得 沒有實現(xiàn) 訪求,探求 指小孩
4、帶有神秘色彩,暗示將會出現(xiàn)奇境,為漁人進入桃源渲染了氣氛,也為寫桃
源的美好作了鋪墊。
5、自然環(huán)境的美好,社會環(huán)境的.平靜,人們生活的恬適。或:美麗富饒,安寧和平,人們安居樂業(yè)。
6、為世外的戰(zhàn)亂紛爭而嘆惋,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嘆惋。
7、反映桃源人的熱情好客,民風(fēng)淳樸,也反映了桃源人生活富足。
8、世外桃源 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
9、環(huán)境美麗,沒有戰(zhàn)爭,沒有壓迫,生活富足,安居樂業(yè)。
10、這個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會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批判了當(dāng)時的黑暗現(xiàn)實,因而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雖民風(fēng)淳樸,但生產(chǎn)力低下,是封建社會狀態(tài)下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只能是當(dāng)時的理想社會,而不是今天我們向往的理想社會。
11、對黑暗動蕩的現(xiàn)狀不滿,對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
12、桃花林芳草鮮美,桃花源土地平曠。
13、(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屬。
(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往來種作”和“黃發(fā)垂髫并恰然自樂。”
(4)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颍捍逯新動腥?,咸來問訊?;颍河嗳烁鲝?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豁然開朗。
(6)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7)落英繽紛。
14、飽受戰(zhàn)亂之苦不愿出去。
15、景物描寫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6、表明桃源是一個虛構(gòu)的社會,現(xiàn)實是不存在的,表達(dá)了作者無可奈何的嘆惋之情。
桃花源記解答題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 豁然( ) 儼然( ) 阡陌( ) 怡然( )
?、凇〈棍? ) 郡下( ) 遣人( ) 詣太守( )
2、寫出本文中出現(xiàn)的三個成語并解釋:
?、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佟【壪校分h(yuǎn)近( )
?、凇》疾蒗r美,落英繽紛( )
?、邸”闵岽?,從口入( )
?、堋⊥恋仄綍?,屋舍儼然( )
?、荨∮辛继锩莱厣V裰畬? )
?、蕖∧信轮と缤馊? )
?、摺∫姖O人,乃大驚( )
?、唷”阋€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 )( )
?、帷〈巳艘灰粸榫哐运劊試@惋( )
?、狻〖瘸?,得其船,便扶向路( )( )( )
?、稀〖翱は?,詣太守( )
?、小『笏鞜o問津者( )
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古今義:
①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
古義:______今義:______
?、凇≮淠敖煌?,雞犬相聞
古義:______今義:______
?、邸÷势拮右厝藖泶私^境
古義:______今義:______
古義:______今義:______
?、堋∧瞬恢袧h,無論魏晉
古義:______今義:______
?、荨〔蛔銥橥馊说酪?/p>
古義:______今義:______
5、下列句子中翻譯時不需增加成分的一項是( )
A、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
B、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C、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D、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7、翻譯下列句子:
?、佟O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凇∫姖O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邸∽栽葡仁辣芮貢r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堋∥垂?,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空:
?、佟 短一ㄔ从洝愤x自《_______》,作者_(dá)______,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_。
?、凇∶鑼懱一ㄔ刺飯@風(fēng)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簡答:
①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句話中沒有交代漁人的答語,試說出漁人是怎樣回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詣太守,說如此”這句話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內(nèi)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這句話中,“皆嘆惋”什么?請結(jié)合歷史知識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 huò yǎn qiān mò yí
?、凇iáo jún qiǎn yì
2、① 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凇』砣婚_朗:形容由昏暗、窄小一變而為明亮、寬敞。
?、邸o人問津:比喻沒有人來探索嘗試或問候。
3、① 沿著?、凇》倍嗟臉幼印、邸∩釛墶、堋掗煛、荨☆悺、蕖《迹、呔埂、唷⊥?ldquo;邀”,邀請 擺 ⑨ 感嘆驚訝?、狻∫呀?jīng) 沿、順著 從前的、舊的'?、稀〉健、小《煽?/p>
4、① 鮮艷美麗 食物味道好?、凇〗诲e相通 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③ 妻和子女 專指男子的配偶 與人世隔絕的境地 沒有出路的地步?、堋〔灰f,更不必說 表條件的連詞?、荨〔恢档谩〔怀渥?,不滿
5、B
6、D
7、① 他非常詫異,繼續(xù)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凇?那里的人)看見了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xì)作了回答。
?、邸∷麄冏约赫f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領(lǐng)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跟世人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④ 但未能實現(xiàn)。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沒有人探尋(桃花源)了。
8、① 《陶淵明集》 陶淵明 潛 元亮 東晉 詩人
?、凇⊥恋仄綍缥萆醿叭挥辛继锩莱厣V裰畬仝淠敖煌u犬相聞
9、① 漁人的答語分別是:“今是晉”;在源中人接問“秦之后即晉乎”后,再答“否,秦之后尚有漢魏,魏之后方為晉”。
?、凇“l(fā)現(xiàn)桃源的經(jīng)過,村中的生活情狀,以及他歸途中做標(biāo)記的事。
③ 外界的人們在改朝換代的戰(zhàn)爭浩劫中所遭受的災(zāi)難。
桃花源記解答題
初二語文上冊《桃花源記》練習(xí)題及答案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shù)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一、閱讀《桃花源記》片段,回答12——15題。(共7分)
1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屬: 要:
14.在文中找出表現(xiàn)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寫在下面。(2分)
15.作者在文中勾畫了自己的理想社會,請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3分)
二、閱讀《桃花源記》片段,回答下列問題:(17分)
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9.本文的線索是什么?圍繞這一線索,作者寫了哪幾件事?(4分)
10.用原文語句作答:(3分)
(1)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寫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后,仍想繼續(xù)在桃花源中生活?他們?yōu)槭裁床辉鸽x開?(3分)
12.陶淵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他筆下的“桃花源“其實并不存在。那么,陶淵明描寫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三、閱讀《桃花源記》片段,回答下列問題:(9分)
17、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4分)
(1)欲窮其林 窮: (2)便要還家 要:
(3)處處志之 志: (4)欣然規(guī)往 規(guī):
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武陵人以捕魚為業(yè)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B.、問所從來,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C、其中往來種作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D.、便扶向路 尋向所志
20、閱讀思考,簡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虛構(gòu)的理想社會,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這在文中也有暗示,請找出相應(yīng)得一兩處語句;(2)文章第二段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四、閱讀下面兩段詩文,完成5-9題。(17分)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 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陶淵明 《桃花源記》節(jié)選)
【乙】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
5.理解文言文詞義,常常借助工具書。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漢語詞典》。
文中“屋舍儼然”中的“儼”字應(yīng)選擇的正確義項是【 】(填序號)(2分)
儼 yǎn ①莊重?!对娊?jīng)??陳風(fēng)??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雅跽而相對。”②整齊。王勃《滕王閣序》:“~驂騑于上路,訪風(fēng)景于崇阿。”
6.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俦阋€家: ②既出,得其船: ③醒能述以文者:
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⑴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譯文:
?、票惴鱿蚵罚幪幹局?。
譯文:
8.請發(fā)揮你的聯(lián)想與想象,用語言描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所展現(xiàn)的畫面。(4分)
9.從《桃花源記》和《飲酒》中,你認(rèn)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結(jié)合當(dāng)今社會實際,簡要說出你對建設(shè)和諧社會的認(rèn)識。(4分)
五、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0分)
8、本文作者陶淵明是東晉時期著名詩人,《 》是他的著名詩作之一。(1分)
9、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還家( )
10、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有“嬴氏亂天紀(jì),賢者避其世”的詩句,文中哪句話與其表達(dá)的意思相近?(2分)
11、作者生活的時代,賦役繁重,戰(zhàn)亂紛起,但文中描繪的卻是另外一番圖景,這寄寓了他什么樣的愿望?(2分)
12、本文是一篇流傳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簡練的文字寫出了桃花林的絕美景色。請你用自己的語言形象地將桃花林的美景描繪出來。(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3分)
一、閱讀《桃花源記》片段,回答12——15題。(共7分)
12.屬:類 要:同“邀”,邀請。 評分標(biāo)準(zhǔn):(2分)每詞解釋1分
13.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了。
評分標(biāo)準(zhǔn):(2分)重點詞“乃”、“無論”翻譯正確可得2分,各1分。
14.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評分標(biāo)準(zhǔn):(2分)每句 1分,錯字不得分。
15.示例:沒有戰(zhàn)爭、沒有饑餓,沒有貧窮,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科學(xué)技術(shù)發(fā)達(dá),社會文明進步。評分標(biāo)準(zhǔn):(3分)內(nèi)容合理2分,語言表述1分。
二、閱讀《桃花源記》片段,回答下列問題:(17分)
8.(1)領(lǐng)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2)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4分,每句2分)
9.第一問:漁人的行蹤。(1分) 第二問:逢桃林、訪桃源、尋桃源。(3分)
10.(1)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2)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3)避秦時亂 (3分,每小題1分)
11.第一問:不足為外人道也。(1分) 第二問:(1)源中生活安寧,(2)能安居樂業(yè),(3)和睦相處。(共2分,答出一條評1分,答出兩條即可評全分)
12.表達(dá)詩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種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人勞動,和樂富足,寧靜淳樸的和諧生活環(huán)境。(3分)
三、閱讀《桃花源記》片段,回答下列問題:(9分)
17、窮盡、走盡;通“邀”,邀請;做標(biāo)記;計劃,規(guī)劃
18、D
19、帶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于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往來。
20、(1)①“忽逢桃花林”、“漁人甚異之”②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2)表達(dá)了作者對沒有戰(zhàn)亂、寧靜和平和自由和諧的理想社會(生活)的追求。
四、閱讀下面兩段詩文,完成5-9題。(17分)
5.②
6.要:邀請 其:他的、自己的(代漁人) 以:用
7.(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評分標(biāo)準(zhǔn):關(guān)鍵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每個0.5分。)(2)(漁人)就沿著原先的走過的路,處處都做好標(biāo)記。(評分標(biāo)準(zhǔn):補充主語(漁人)0.5分、關(guān)鍵詞“扶、向、志”各0.5分。)
8.在整齊的籬笆旁,我親手采摘金黃的菊花,周圍頓時香氣彌漫;在悠閑恬適間,突間望見高大的廬山,云霧繚繞。在夕陽的照耀下,廬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時有成群結(jié)對歸巢的鳥兒,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靜。(評分標(biāo)準(zhǔn):有合理想象2分,有景物的描寫給1分,準(zhǔn)確地修飾語給1分;根據(jù)表達(dá)效果,酌情給分。)
9.理想境界是:沒有戰(zhàn)亂,安定團結(jié);相處和諧;生活富足;環(huán)境優(yōu)美。(評分標(biāo)準(zhǔn):答對其中的兩點即給2分;) 對建設(shè)和諧社會的認(rèn)識,屬于開放性答題,只要能從以上四點中的任意兩個方面去答題。認(rèn)識到位,表達(dá)流暢即給2分。
(甲)(10分)
8、飲酒(歸園田居)(1分,只要是陶淵明著名詩作即可)
9、(1)交錯相通(互相通達(dá)) (2)通“邀”,邀請(共2分,每小題1分)
10、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2分,抄寫全句也可)
11、圍繞“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12、圍繞第一段中描寫桃花林景色的語句,運用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即可。(共3分,結(jié)合作品內(nèi)容1分,修辭手法1分,語言生動形象1分)
本文來源:http://63xf.com/shiti/137150.html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