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xf.com--古詩】
《詠鵝》是初唐詩人駱賓王于七歲時(shí)寫的一首五言古詩。下面是小學(xué)生作文網(wǎng)www.zzxu.cn 小編為大家?guī)淼墓旁姟对侚Z》,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古詩《詠鵝》
《詠鵝》
【唐】駱賓王
鵝,鵝,鵝,
曲項(xiàng)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作者背景】
駱賓王(約640-684),唐代詩人,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人小受過良好的教育,少年時(shí)就有詩名,擅長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詩,是“初唐四杰”之一。
【注詞釋義】
詠鵝:用詩詞來贊美鵝。
項(xiàng):頸的后部。這里代指脖子。
撥:劃。
古詩今譯
鵝,高昂著頭頸朝著天,唱著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動在綠水上,紅色的鵝掌劃動著清清的水波。
【名句賞析】
據(jù)說這首小詩是駱賓王七歲時(shí)所作。頭一句三個(gè)鵝字,寫出了孩子們初見鵝時(shí)的驚喜。接下來的三句話,寫活了鵝的神態(tài)。那一群白鵝悠閑地游來,正昂著頸高叫著,像是在談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們在水中游來游去,潔白的身體浮在綠水中,紅紅的鵝掌向后輕輕撥動著清清的河水,蕩起一片漣漪。這是一幅多么輕松、快樂、自由,多么純真美麗的畫面啊!這是孩子們眼中的世界,是他們認(rèn)識生活的開始,尤如小鳥沖向大自然,多么歡暢。它讓我們體會到了童心的童趣,純潔了我們的心靈。
【全詩賞析】
《詠鵝》相傳是駱賓王在七歲時(shí)寫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詠物詩。這首千古流傳的詩歌,沒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歡快的語言,抓住事物(鵝)的突出特征來進(jìn)行描寫。寫得自然、真切、傳神。
第一句連用三個(gè)“鵝’字,這種反復(fù)詠唱方法的使用,表達(dá)了詩人對鵝的喜愛,增強(qiáng)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寫鵝鳴叫的神態(tài),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鵝的聲音高亢嘹亮,一個(gè)“曲”字,把鵝伸長脖子,而且仰頭彎曲著嘎嘎嘎地朝天長鳴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這句先寫所見,再寫所聽,極有層次。
后兩句則寫鵝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詩人用一組對偶句,著重從色彩方面來鋪敘鵝群戲水的情況。鵝兒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卻是綠的,“白”“綠”對照,鮮明耀眼,這是當(dāng)句對;同樣,鵝掌是紅的,而水波是青,“紅”“青”映襯,十分艷麗,這也是當(dāng)句對。而兩句中又“白”“紅”相對,“綠”“青”相對,這是上下對。這樣,回環(huán)往復(fù),都是對仗,其妙無窮。
本文來源:http://63xf.com/wenxue/5845.html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