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xf.com--高中作文】
《矛盾論》是1975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哲學著作,作者是毛澤東。以下是本站分享的讀矛盾論有感范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讀矛盾論有感

讀完毛澤東的《矛盾論》,很有回到高中時期整天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感覺,熟悉的理論,熟悉的句式,熟悉的觀點。但或許是在大學中浸淫了2年,對社會,對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與理解,猛然覺得那些關于矛盾的理論,能夠很自然的解釋一些問題,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關于矛盾,《矛盾論》中首先提到的是它的普遍性與絕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換言之,沒有了矛盾,世界也就停止發(fā)展了,那么這個世界也將不存在。因為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所以當一個物體停止運動和發(fā)展了,那么它也就沒有絕對存在的理由了。
所以有時候經常會看到,我們去怪罪政府很多事情沒做好,甚至都沒有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于是我們在網絡上、在現(xiàn)實中去揭露一些政府的丑陋與罪惡。這可以看成是政府與人民群眾在某一個特定的階段站在了互相對立的面上,雖然本來不應該是這個情況的。但換個角度想,只有通過這樣的矛盾,政府才會將執(zhí)政于民的理念貫徹的更加完善,而人民群眾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提高政治素質,更好的維護自己的權益。因此,《矛盾論》中說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即使本來看上去不存在矛盾的兩方,其實也是存在矛盾的,因為他們都在發(fā)展,而有發(fā)展就必定有矛盾的推動。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理論的精髓所在,即便你總想找個例子出來去推翻矛盾的普遍性存在原理,但最終還是會無功而返。而這件事本身何嘗不是一中矛盾呢?你始終想找,卻始終找不到。所以,矛盾的世界是奇妙的。
聊完了矛盾的普遍性,再來看看矛盾的特殊性。“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qū)別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這就是世界上諸種事物所以有千差萬別的內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據(jù)。”在我看來,毛澤東對于矛盾特殊性的解釋是很到位的。既然矛盾的普遍性推動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那么與之對應的矛盾特殊性必然也存在與所有事物中。若沒有特殊性,那么這個世界將是同一的,而同一的世界又怎么會有發(fā)展的源動力?
這就好比我們所存在的這個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每一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國情,每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發(fā)展情況都不一樣,這才構成了五湖四海,各色皮膚、千姿百態(tài)的大世界。如果這個世界被一個國家統(tǒng)一了,那么結果會怎么樣?整個人類也許就喪失了競爭意識,整個社會也許就會停滯不前。講述這個例子,其實可以更好的理解為,矛盾的特殊性與矛盾的普遍性是同等重要的??赡苓@一點毛澤東在文章中沒有細說,但我在這里指出來,是覺得矛盾的特殊性既是對于矛盾普遍性存在的證明,也是事物發(fā)展的必要條件。至此,關于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以及它們的關系便陳述完了,這本身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和理論,縮在這草草千字的文章中著實也難講述清楚。
那么,既然矛盾有著特殊性,我們解決問題的依據(jù)也要從這個理論中引申出來,這便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毛澤東在文章中說“不同質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或許很多人根本沒有學過矛盾論,也不知道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的理論,但所有人都知道一把鑰匙只能配一把鎖。這說明在人大腦的深處,對于矛盾問題的解決是有一個天生的潛意識的,那就是所有問題都要經過分析,只有正確的鎖才能打開正確的鑰匙。然而在歷史中,我們也看到,即使是《矛盾論》的創(chuàng)作者毛澤東本人,也犯下過很大的錯誤,比如*****便是典型的不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去操作,最后釀成悲劇的例子。這里再插一句,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其實也是矛盾的,拿毛澤東來說,他很好的詮釋了矛盾論,很好的詮釋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然而自己卻也因為沒有按照理論去做而犯下過錯誤,所以矛盾真的是無處不在。
話題在回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上來,我們在現(xiàn)實中能夠舉出很多很多的例子,甚至包括一些自古就有的成語,如“對癥下藥”、“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也揭示了這個道理。法院判決每一個案子,都要根據(jù)案情的不同來定罪。比如同樣是殺人,最近最熱的兩名殺人犯——藥家鑫與夏俊峰,一個是撞傷人之后拿刀繼續(xù)捅死傷者的學生,一個是因為城管執(zhí)法暴力,為了維持生計而被逼殺人的小攤販。在網絡上,我們看到的意見幾乎是一邊倒的。對于藥家鑫,人民群眾發(fā)出了“此人不死,王法不在”、“殺人償命”、“十惡不赦”的聲音,而對于夏俊峰,更多的人則是同情這樣一個小販子,同時還怒斥城管暴力執(zhí)法是罪有應得。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對于同樣的殺人犯,他們有不同對待方式,但是法院最后的判決結果卻是一樣的——死刑。這其中首先牽扯到了矛盾的特殊性,他們因為不同的原因殺了人;再之后,人民群眾與法院都對具體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群眾對于兩人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法院對于這樣重大的案件更是分別采取了慎密的調查與仔細的取證;最后,我們也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他們的二審終審判決都是死刑,因為他們的行為無論出自何種原因,都觸犯到了人類道德的底線,他們奪走了別人的生命。
毛澤東在《矛盾論》中講道:“在復雜的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fā)展。”
我們在之前講述的兩件事情中,可以看到不止一對矛盾的存在——殺人犯與被害者間的矛盾、人民群眾與殺人犯之間的矛盾、法院與殺人犯之間的矛盾、被害者家屬與殺人犯之間的矛盾……當然,我們說殺人犯與被害者之間的矛盾是所有矛盾中最重要的,因為這對矛盾直接導致了案情的發(fā)生以及后面所有的矛盾,這便是主要矛盾。主次矛盾及其相互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點,又要學習統(tǒng)籌兼顧。所以,我們可以理解法院在判決的時候,是以基本事實為準繩、以主要矛盾為重點來進行的,在兩人殺人的既定事實成立的基礎上,做出了死刑的判決。但同時我們也相信,法院的判決絕對不僅僅只是光看案情的本身,案情所帶來的社會影響、人民群眾對于案情的看法以及案情之外的一些聯(lián)系都是法院在判決時候所要考慮在內的因素,這也就是對待次要矛盾時的一種統(tǒng)籌兼顧的方法。
拿我自己來講,在整個大學四年里,會有一個終極的目標,而我這四年甚至更長時間,就會為這個目標而奮斗,那么這個在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所遇到的挫折與困難便是主要矛盾,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解決這一個主要矛盾并最終達到目的。當然,在整個大學四年中,你不會只為了那一個目標而做事,期間我們會碰到很多有意思、很精彩的事情,拿我自己來講便是像參加廣告比賽、參加實習這樣的機會。(www.lz13.cn)而你在萌生去做一件與終極目標無關的事情的時候,往往會去衡量這件事對完成終極目標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如果參加一個比賽會耗費我很多精力與時間,那么在計算這件事的性價比的時候,我會考慮放棄它并繼續(xù)走回正常的軌道。這便是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之間的關系,只有牢牢抓住重點,才能完成預期的目標。
《矛盾論》中的理論是具有極強現(xiàn)實指導意義的。正如毛澤東自己在原文中所述:“如果我們經過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這些要點,我們就能夠擊破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的不利于我們的革命事業(yè)的那些教條主義的思想;也能夠使有經驗的同志們整理自己的經驗,使之帶上原則性,而避免重復經驗主義的錯誤。”
其實在《矛盾論》中,毛澤東還提到了很多其他關于矛盾方面的理論,但我認為已經將自己深有感悟或者體會的幾點陳述在了上文中。
《矛盾論》是一篇關于矛盾的總論,作為一個涉世并不深的大學生,想要參透其中的道理、原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拿他另一篇《實踐論》中的觀點來說,有些理論紙上談兵不行,必須要在實踐中去認識它,這樣才能真正領悟、體會到這個理論的真諦,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讀矛盾論有感
《矛盾論》這篇哲學論文,時毛澤東繼《實踐論》之后為了同一的目的,即為了克服尊在于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它深刻的揭示了矛盾法則的本質,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和思維的根本法則。
它首先討論了兩種宇宙觀,即形而上學的見解和辯證法的見解。形而上學亦稱玄學,就是用孤立的、經這段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思想,無論在中國,在歐洲,在很長的歷史時間內時屬于為唯心論的宇宙觀,并在人們的思想中站了統(tǒng)治的地位。和形而上學的宇宙觀想法,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食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系去研究事物的發(fā)展,即把事物的發(fā)展看作是事物內部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他的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lián)系這和互相影響著。毛澤東對這兩種宇宙觀的分析十分透徹,使我們對這兩種觀點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特別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創(chuàng)造了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這個偉大的理論,和經過列寧和斯大林發(fā)展后的理論。辯證法的宇宙觀,要求我們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并根據(jù)這種分析,找出解決矛盾的方法。這也是毛澤東同志借以說明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危害性,并以此來統(tǒng)一全黨的思想的目的的體現(xiàn)。
在矛盾的普遍性方面,有兩個意義。“其一是說,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發(fā)展過程中都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這就像水與火、陰與陽之間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一定的階段不會改變,不會消失。我國歷朝歷代也都存在著相權與君權、地方分權與中央集權的矛盾。這些都可以體現(xiàn)出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首先指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的特殊性。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qū)別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俄國的十月革命,在列寧的領導下走的是在大城市發(fā)動起義,奪取政權的方式,并最終取得勝利。而在舊中國,中國共產黨雖然領導發(fā)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運動,并進攻了一些城市,但卻并未取得成功。這就是由于中國社會矛盾的特殊性決定的。當時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shù),同時城市敵人比較強大,中國的革命力量又比較弱小。相反,根據(jù)中國特殊的國情走出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卻取得了成功。所以毛澤東同志才說“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主義者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
毛澤東將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作為兩種情形從矛盾的特殊性中特別地提出來加以分析。“在復雜的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的矛盾,由于他的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fā)展。”當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時,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其他一切矛盾暫時降到次要和服從地位,中國社會各階級、各團體包括共產黨和國民黨能夠暫時團結起來去舉行民族戰(zhàn)爭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任何過程如果有多少矛盾存在的話,其中必定有一種是主要的,起著領導的,決定的作用,其他則處于次要和服從的地位。”毛澤東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全力尋找主要矛盾,解決主要矛盾。正如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間的矛盾,其他矛盾處于次要地位。解決我國社會矛盾的關鍵也就是大力發(fā)展生產力,堅持改革開放。
矛盾諸方面存在同一性和斗爭性的問題。同一性和斗爭性的問題。一切過程中的矛盾著的各方面,本來是互相排斥、互相斗爭、互相對立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過程里和和人民的思想里,都包含著這樣帶矛盾性的方面。矛盾著的事物存在互相轉化的關系。”國民黨曾經在中國革命上扮演過積極的角色,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封建帝制,開展北伐戰(zhàn)爭。然而到了統(tǒng)治后期,它開始反革命,充當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理人。后來又因為中日民族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才開始贊成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毛澤東提出,“在矛盾的斗爭性的問題中,包含著對抗是什么的問題。我們回答道:對抗是矛盾斗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斗爭的一切形式。”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體地研究各種矛盾斗爭的情況,不應當將上面所說的公式不適當?shù)靥自谝磺惺挛锏纳砩?。在社會主義社會里面,這種對抗的矛盾就成為了非對抗的矛盾,而當?shù)竭_共產主義社會的時候,這種矛盾就會消滅。
總之,《矛盾論》告訴了我們要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反對形而上學的宇宙觀。解決問題要重點處理主要矛盾,著重把握一矛盾的中的主要方面;當我們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爭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種不同的斗爭形式的區(qū)別。不要死摳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條,要確立實事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做到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將矛盾論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指導,去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
讀矛盾論有感
閱讀完毛澤東的《矛盾論》后,雖然對哲學不太了解,這本書還是能帶給我許多知識,帶著我思考了很久。主要提出兩點我讀書的心得。第一,是有關事物發(fā)展的原因。書中談到矛盾論時,常與形而上學論作比較。
“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這句話,觸及了我曾經思考過的問題。過去,在涉及事物的原因時,我總是注重其受到的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雖然沒有系統(tǒng)的想過為什么,但這種思考方式在我腦中扎根已久,今天讀到這部分和我的想法有些出入的內容,使我停下來仔細的思考。的確,馬克思主義哲學解釋了最根本的原因。
先有了內部的矛盾作為主導,外部的因素才能起到作用。
通俗的表達,“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我們早已在生活中明白了這個道理。而我過去注重外部環(huán)境影響的思維方式也并不是錯的。外因是變化的條件,隨著條件的不同,同一個事物也可能向不同的方向發(fā)展。若兩個能力相近的中學生,一個進入一流大學學習,一個在餐館打工,相對而不絕對地說,他們的未來會是截然不同的,因為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也就是我們?yōu)槭裁茨敲粗匾晫W校的質量的原因。我們希望學校能給我們提供好的環(huán)境,作為我們成才的外因。同時,我們不能忘記成功的關鍵是在自身。
如果不珍惜學校的寶貴資源,放任自己把青春耗費在打游戲上,克服不了享樂和學習的矛盾,那么未來發(fā)展的方向就是朝著一片灰暗。第二,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階段性是我們應當重視的。在看各種國家和社會出現(xiàn)的問題時,我們應當科學、冷靜的分析。當前,在網絡上有許多人表達出對某些制度的不滿,發(fā)表一些憤世嫉俗的帖子。在我看來,他們是把世界太過理想化了,不容忍國家的任何缺陷。中國當前還是發(fā)展中國家,連美國這個世界霸主都不是完美的,中國又如何能做到滿足每一個人的意愿呢?中國當前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產力間的矛盾。
作為國民,我們應當正視當前的不足,而不是批判和懷疑國家和政府。對于社會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作為公民,我們應當積極幫助解決,對政府抱有信心,而不是消極的批評和容忍腐敗等現(xiàn)象。
我們應當相信,中國是在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fā)展著的。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雖然犯過錯,走過彎路,可是我們總體的方向是沒有變的。國家發(fā)展中不可能把每個方面都顧及到,總會有先發(fā)展和后發(fā)展的部分。像當前,我們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經濟的發(fā)展和就業(yè),然后才到教育、醫(yī)療等。這就是抓住本階段的主要矛盾,兼顧次要矛盾。當中國有了穩(wěn)固的經濟根基后,我相信政府會更多的關注醫(yī)療等方面,使我國成為一個制度比較完善的國家。因此,我們不能急躁,要有信心。
本文來源:http://63xf.com/zuowen/111662.html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