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日韩,国产亚洲色精品播放,国产宅男网站在线,亚洲日韩每日在线观看

      <style id="yxikl"><u id="yxikl"></u></style>
    1. <legend id="yxikl"><abbr id="yxikl"><center id="yxikl"></center></abbr></legend>

      您的位置:首頁 > 教案 > 歷史教案 > 【元朝皇帝列表及簡介】元朝皇帝列表

      【元朝皇帝列表及簡介】元朝皇帝列表

      時間:2019-09-17   來源:歷史教案   點擊:   投訴建議

      【63xf.com--歷史教案】

      元朝(1271-1368)由蒙古族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朝。下面是 小編為大家?guī)淼脑实哿斜?,希望能幫助到大?

        元朝皇帝列表

        太祖鐵木真(1162-1227)1206年稱汗,在位22年

        太祖鐵木真,姓奇渥溫,名鐵木真,蒙古族人。1206年,被蒙古貴族推舉為“成吉思汗”。之后進行大規(guī)模的侵略擴張,死于1227年,廟號太祖。

        太宗窩闊臺(1186-1241)1229年即位,在位13年

        窩闊臺,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監(jiān)國一年,1229年才由窩闊臺即位。1234年,聯(lián)合宋朝滅掉金國。又攻南宋,1241年,死時年56歲。

        昭慈皇后----(1242-1246)年稱制

        成吉思汗

        元太祖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蒙古族,蒙古帝國奠基者,世界著名軍事統(tǒng)帥之一。名鐵木真,姓孛兒只斤,乞顏氏,廟號太祖。

        他的眾子中,較為著名的四位分別為術(shù)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術(shù)赤和察合臺為國主,選定窩闊臺為繼承人,拖雷自動退出繼承人的爭奪,征服金朝后,托雷去世。

        金庸寫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中,虛構(gòu)描寫了成吉思汗還沒有成為汗,還是鐵木真時的生活,以及他成為汗之后,開疆拓土的野心。

        窩闊臺

        元太宗窩闊臺(1186年—1241年)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在1229年的庫里爾臺大會中被推舉為繼任人,管理整個蒙古帝國。他在任內(nèi)繼續(xù)父親的遺志擴張領(lǐng)土,主要是繼續(xù)西征和南下中原。他在位期成功完全征服中亞和華北。

        他在位的期間,蒙古於1234年與南宋聯(lián)手消滅金國。元朝皇帝列表但與此同時,由於與南宋接壤,使雙方的衝突日漸加劇,也拉開了雙方往後45年不斷爭戰(zhàn)的序幕。在南方戰(zhàn)線僵持不下之時,蒙古大軍的鐵蹄轉(zhuǎn)往東方的高麗,並使他們臣服,西線方面,蒙古大軍完全控制了波斯,並繼續(xù)西進,佔領(lǐng)了除諾夫哥羅德以外俄羅斯的全部,以及波蘭和匈牙利的全境。

        1241年,窩闊臺因為酗酒而突然暴斃,使他的西征進程被逼中止。當時大軍正朝往維也納推進,但為了趕返參加位於蒙古的庫里爾臺大會而急忙撤軍,自此以後,蒙古大軍再也沒有踏足這片土地。

        窩闊臺死後五年,一直都由他的皇后乃馬真- -專政,直到他的兒子貴由繼任為止。

        貴由

        貴由(1205年-1248年),蒙古大汗,孛爾只斤氏,窩闊臺長子,1246年8月24日至1248年3月在位,元世祖忽必烈追封其為元定宗。

        蒙哥

        蒙哥(1209年-1259年農(nóng)歷七月二十七日),蒙古大汗,追封元憲宗,他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長子、窩闊臺的養(yǎng)子。

        忽必烈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名字全稱孛兒只斤忽必烈,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魯禾貼尼的第二子(總第四子)。元朝的創(chuàng)始皇帝,廟號世祖,謚號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語尊稱薛禪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

        其兄蒙哥在1259年去世后,忽必烈自立為蒙古帝國大汗。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選作大汗,與忽必烈爭奪汗位。雖然忽必烈在這場斗爭中獲勝,但西方的四大汗國則因他違背大汗選舉傳統(tǒng)以及他的“行漢法”主張而紛紛與他斷絕了來往,脫離了他的統(tǒng)治范圍。至此,他的政權(quán)只包括中原地區(qū)、西藏和蒙古本土。

        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正式即位為皇帝,并開始南下攻打南宋的計劃。他的軍隊用了六年時間攻陷長江重鎮(zhèn)襄陽,但以后的進展則相當順利。1279年,在厓山海戰(zhàn)中,陸秀夫背著8歲的小皇帝宋帝昺跳海而死,南宋亡,忽必烈統(tǒng)治全中國。

        忽必烈后來亦有派遣軍隊進攻一些其它國家和地區(qū),其中以遠征日本的戰(zhàn)事最有名,也最慘烈。元軍兩次進攻均因臺風(fēng)(日本人稱這兩次風(fēng)為“神風(fēng)”)而失敗。但最近有某些研究指出,他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使用的船不對:他使用了平底船,使軍隊在海上航行十分危險,而且船的木板也釘了太多釘子。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建造船的漢族人和高麗人不滿蒙古人的野蠻統(tǒng)治。

        元成宗

        元成宗(1294年-1307年在位),名鐵穆爾(1265年-1307年),元朝第二代皇帝。蒙語稱完澤篤皇帝。元世祖孫、太子真金之子。其父死后,他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受皇太子寶,總兵鎮(zhèn)守漠北。次年,即皇帝位。停止對外戰(zhàn)爭,專力整頓國內(nèi)軍政。采取限制諸王勢力、減免部分賦稅、新編律令等措施,使社會矛盾暫時有所緩和。同時,發(fā)兵擊敗西北叛王海都、篤哇等,都哇、察八兒歸附,使西北長期動亂局面有所改觀。在位期間基本維持守成局面,但濫增賞賜,入不敷出,國庫資財匱乏,鈔幣貶值。曾發(fā)兵征討八百媳婦(在今泰國北部),引起云、貴地區(qū)動亂。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魯罕和色目大臣,朝政日漸衰敗。死后謚欽明廣孝皇帝,廟號成宗。

        昭慈皇后,姓乃馬真,窩闊臺的第六皇后。窩闊臺死后,推舉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稱制。

        定宗貴由(1206-1248)1246年即位,在位3年

        定宗,名貴由,太宗長子,母乃馬真氏。1246年即位,1248年死,時年43歲。

        欽淑皇后----(1248-1251)年稱制

        欽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

        憲宗蒙哥(1208-1259)1251年即位,在位9年

        憲宗,姓奇渥溫,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孫子,父拖雷。即位后,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繼續(xù)擴張,1257年占領(lǐng)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釣魚城時,被炮石擊傷而死。時年52歲。

        世祖忽必烈(1215-1294)1260年即位,在位35年.

        世祖忽必烈,姓奇渥溫,父拖雷,蒙哥的弟弟。1260年即位,1279年,滅南宋,定都大都。改國號“元”。死于1294年,時年80歲。

        成宗鐵木耳(1265-1307)1294年即位,在位13年 成宗,忽必烈的孫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被稱為“善于守成”之君。死于1307年,時年42歲。

        武宗海山(1281-1311)1307年即位,在位4年

        武宗,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孫子,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軍事實力取得帝位的。所以在即位后加強中央集權(quán)。死于1311年,時年31歲。

        仁宗(1285-1320) 1311年即位,在位10年

        仁宗,名愛育黎拔力八達。武宗的弟弟。他即位后利用儒家思想作為統(tǒng)治工具,并革除武宗的弊政。死于1320年,時年36歲。

        英宗(1303-1323)1320年即位,在位4年

        英宗,性奇渥溫,名碩德八刺,仁宗嫡子。英宗即位后進行革新政治。頗為振作。執(zhí)法嚴明。于1323年,宮廷政變被殺。時年21歲。

        泰定帝(1276-1328)1323年即位,在位5年

        泰定帝,名也孫鐵木兒,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孫,父甘麻拉。1323年被擁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死于1328年,時年53歲。

        天順帝(1320-1328)1328年9月即位,在位1個月

        天順帝,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兒子。在位1月,戰(zhàn)敗逃亡,不知所終。

        文宗(1304-1332)(1328.9-1329.1;1329.8-1332.11)在位,在位共5年

        文宗,名圖帖木爾,武宗次子。與擁立天順帝的倒刺沙進行內(nèi)戰(zhàn),勝利后即位。死于1332年,時年29歲。

        明宗(1300-1329)(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

        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長子。在位八個月被毒死。時年30歲。

        寧宗(1326-1332)(1332.10-1332.11)在位,在位月余

        寧宗,名懿磷質(zhì)班,元明宗次子。

        順帝(1320-1370)(1333-1368)年在位,在位36年

        順帝,名妥歡帖睦爾,明宗長子。其間,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譴大將徐達率領(lǐng)明軍攻入大都,順帝出逃,元亡。1370年,順帝病死,時年51歲。

        元武宗

        元武宗(1308年-1311年),孛兒只斤氏,名海山(1280年-1311年),第三位統(tǒng)治中國的元朝皇帝,乃元世祖之曾孫,元成宗侄。

        1307年的一場宮廷鬥爭中,中華文明面對一場大危險。忽必烈的孫子阿難答(Ananda)傾向於伊斯蘭教。他能熟悉《古蘭經(jīng)》,並擅長於阿拉伯文,是寧夏的長官(達魯花赤),在其勢力範圍內(nèi)的伊斯蘭教熱情宣傳者。他的父親元成宗為了使他轉(zhuǎn)而皈依佛教,曾一度囚禁過他。元成宗死時,阿難答企圖奪取帝位,但是他的侄兒海山獲得了帝位,並處死他。中華文明避免了一場將會是很徹底的改變的危機。

        元武宗雖然在位只得四年,但元朝內(nèi)部的矛盾得到舒緩,元朝統(tǒng)治穩(wěn)定而順利,全國歌舞昇平,國力強大,是元朝的一位明主。

        元仁宗

        元仁宗餑兒支斤愛育黎拔力八達(1286年--1320年,享年35歲。元仁宗于1311年至1320年在位,是元朝第五位皇帝,名愛育黎拔力八達。他是元武宗弟,於武宗死時嗣位。年號是皇慶(元年是1312年)和延祐(元年是1314年)。死後諡號聖文欽孝皇帝,在位9年。廟號仁宗。又尊稱普顏篤可汗(汗號)。

        他在位時期,推行忽必烈的“漢法”政策,開始實行科舉考試,使民族矛盾有所緩和,可以說是元朝歷代皇帝中難得一見的有為之君。

        元英宗

        元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1304年——1323年),元朝第五位皇帝(1321年——1323年在位),是元仁宗之子。延祐七年(1320年),仁宗去世,17歲的碩德八剌在皇太后答己及鐵木迭兒等人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為元英宗,改元“至治”。英宗登基后,繼續(xù)推行“漢法”,并在宰相拜住的幫助下實施了一些新政。元朝國勢大有起色,但新政卻觸及到了蒙古貴族的利益,引起了他們的極大不滿,雙方的矛盾日益尖銳。于是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在至治三年(1323年)夏天趁著英宗去上都避暑之機在上都以南15公里的地方南坡的刺殺了英宗及拜住等人。史稱南坡之變。英宗死時只有20歲。元英宗死后謚號睿圣文孝皇帝,尊號為格堅汗。

        元泰定帝

        元泰定帝(1276年十月二十九日出生于山西晉邸,1328年秋七月辛酉逝世)名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是元朝的一位皇帝,他的在位時間是從1323年九月庚午到他逝世。

        關(guān)于泰定帝的出生年,《元史》中的說法互相矛盾,在《元史·泰定帝一》中稱“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帝生于晉邸。”至元氏三年是1276年,但在《元史·泰定帝二》中又說“庚午,帝崩,壽三十六”,按這個說法他應(yīng)該是1290年出生的。他的父親孛兒只斤甘麻剌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一個孫子,被封為晉王,鎮(zhèn)守元帝國北疆。1302年他父親死后也孫鐵木兒襲晉王位。

        1323年三月也孫鐵木兒在元英宗附近的親信向他告密說英宗將對也孫鐵木兒不利。同年八月二日,也孫鐵木兒獲得英宗將被刺殺,他將被迎立為皇帝的消息。英宗被刺后也孫鐵木兒果然被立為皇帝,當年九月他在龍居河登基。雖然也孫鐵木兒是知情人,但他登基后就下令將刺殺英宗的人都殺了。

        1324年泰定帝改元泰定,三月立八八罕氏為皇后,孛兒只斤阿刺吉八為太子。

        從1325年開始,泰定帝因國庫收入少于支出,開始減少國家支出。七月,他下令不允許漢人收藏和攜帶兵器。九月,泰定帝改革全國的行政區(qū)劃,將全國分為18個道。

        泰定帝還下達了一系列命令禁止和尚和道士購買民間的土地,克制僧院的過分富有。

        在泰定帝統(tǒng)治期年,廣西、四川、湖南、云南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經(jīng)常爆發(fā)反抗元朝統(tǒng)治的暴亂,泰定帝一般使用軟硬兼施的手段來平息這些暴亂。但從整體來說整個國家基本上比較安寧。

        泰定帝在位期間中國很多地方多次受災(zāi):

        幾乎每年每月都有水災(zāi)的紀錄,許多地方爆發(fā)饑荒。

        1323年冬蒙古大寒大雪,許多畜獸被餓死。

        1324年七月,“龍慶州雨雹大如雞子”。(《元史·泰定帝一》)

        1325年十二月,同州地震。江淮嚴重水旱災(zāi)。

        1327年十二月,寧夏地震。

        1327年三月,和寧地震。

        1327年五月,洛陽發(fā)生蝗災(zāi)。

        1327年八月,四川發(fā)生強烈地震。

        1327年九月,寧夏再次地震。

        1328年七月寧夏又地震。

        元寧宗

        元寧宗孛兒只斤懿璘質(zhì)班(1326年—1332年),元朝第十位皇帝,元明宗次子。當初,前任皇帝元文宗臨終前為了洗刷他毒死哥哥(元明宗)的罪行,下詔讓元明宗之子懿璘質(zhì)班繼承皇位。1332年10月,懿璘質(zhì)班即位,年號“至順”,是為元寧宗。寧宗在位1個月即死去,享年7歲,謚號為沖圣嗣孝皇帝,尊號(汗號)為宜林奇葆。

        元文宗

        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1304年—1332年)是元朝第十一位皇帝(1328年—1329年在位;后復(fù)位,在位時間為1329年—1332年,在位時間共計4年),他是元武宗的次子。圖帖睦爾于1328年被丞相燕帖木兒在大都(今北京)擁立為天子,并打敗天順帝朝廷,天下安定。

        但是文宗卻采取燕帖木兒的建議,立文宗哥哥周王和世?,是為元明宗,圖帖睦爾被立為皇太子;后圖帖睦爾又毒死和世?重新為帝,改元天歷,史稱天歷之變。

        文宗重祚以后,修《經(jīng)世大典》,建圭章閣,欲興文治。但是文宗在位期間,丞相燕帖木兒自持有功,玩弄朝廷,元朝朝政更加腐敗,國勢更加衰落。文宗在位期間國內(nèi)多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大動亂正在醞釀之中。

        元文宗死于1332年9月,終年29歲,廟號文宗,謚號圣明元孝皇帝,尊號(汗號)札牙篤汗。

        元明宗

        元明宗孛兒只斤和世?(1300年—1329年),元朝第八位皇帝,元武宗長子,元文宗之兄。天歷二年,和世?在和林北部即位,年號“天歷”,是為元明宗。元文宗遜位,與燕帖木兒前去迎接,途中就把明宗毒死,復(fù)即帝位。謚號為翼獻景孝皇帝,尊號(汗號)為和西拉古圖土。

        思克卓里圖

        父為天光帝,脫古思帖木兒,死後由弟弟額勒伯克繼位。

        天順帝

        天順帝孛兒只斤阿速吉八(1320年—?),元朝第10位皇帝,元泰定帝之子。1328年,元朝泰定皇帝去世后,元朝重臣樞密院使燕帖木兒遲遲不立年幼的太子阿速吉八即位,并把阿速吉八趕到上都,在大都(今北京)擁立元武宗之子圖睦帖木兒即位,是為元文宗。1328年7月,服侍阿速吉八的丞相倒剌沙聞變,立刻將剛滿9歲的阿速吉八擁立為皇帝,改元“天順”。8月,文宗派燕帖木兒進攻上都天順朝廷,倒剌沙戰(zhàn)敗身亡,阿速吉八下落不明,不知所終。阿速吉八只做了1個月的霉皇上。歷史上稱他為天順帝,尊號(汗號)為阿里加巴。

        天光帝

        天光帝,名孛兒只斤·脫古思鐵木兒,父為元惠宗(妥懽帖睦爾),兄為元昭宗(愛猷識里達臘),死後由兒子思克卓里圖繼位。

        元順帝

        元惠宗,又稱元順帝,於1320年出生,1370年去世于應(yīng)昌,名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或孛兒只斤妥歡鐵木兒,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北元的第一位皇帝。他的汗號是圖干鐵木耳,在位時間是從1333年6月至1370年。

        元惠宗是元明宗的長子,1330年他的母親被殺,他被驅(qū)逐,首先被驅(qū)逐到高麗,后來到廣西桂林。1332年十一月,元寧宗逝世,太皇太后卜答失里下令立歡貼睦爾為皇帝,受到左丞相燕鐵木兒反對,因此一直到次年六月才繼位。燕鐵木兒的兒子唐其勢的叛亂一直到1335年才得以平定。當時右丞相伯顏的勢力很大,把持著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裏。伯顏采取排擠漢人的政策,例如禁止?jié)h人參政,取消科舉,而且不允許漢人學(xué)蒙古語,這些做法加深了漢蒙兩族之間的不和,也使得元惠宗更加不滿。隨著時間的推移,元惠宗與伯顏的矛盾日益尖銳,后來在伯顏之侄脫脫的幫助下,元惠宗終于成功地廢黜了伯顏,并控制了政局。隨后,伯顏以前很多排擠漢人的政策都被元惠宗下令廢除,例如恢復(fù)了科舉等等。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遼史、金史、宋史三史,由右丞相脫脫(后改由阿魯圖)主持,于1345年修成。1350年元朝境內(nèi)發(fā)生通貨膨脹,加上為了治水(當時由於黃河水災(zāi)頻繁,元惠宗下令右丞相脫脫遏黃河回故道以整治水患)加重了徭役,導(dǎo)致1351年紅巾軍起義。雖然1362年元軍獲得很大戰(zhàn)果,但由于起義軍的勢力已經(jīng)很大,朝廷內(nèi)部又發(fā)生皇帝和皇太子(即后來即位的元昭宗)兩派之間的明爭暗斗,因此元惠宗無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而在外的各行省的將領(lǐng)有時也各行其是,不聽中央統(tǒng)一指揮。這一切給朱元璋提供了鞏固其地位的機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其將領(lǐng)徐達率領(lǐng)的軍隊逼近大都,元惠宗北逃,首先逃往上都,后逃往應(yīng)昌。他在那里兩次組織兵力決定收復(fù)大都,但都被明朝軍隊擊敗。

        元昭宗

        元昭宗(1378年逝世)名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 或孛兒只斤愛猷識里達臘(Ayushiridara),是北元的第二位皇帝。他的汗號是閉里可圖,他的在位時間是從1370年至1378年,父為元惠宗妥懽帖睦爾,母親是高麗貢女奇皇后。

        1368年,明朝從中國趕走了元朝的皇族。在1370年他的父親元惠宗在上都死去,他就繼承了皇位,並改元宣光。

        北元在當時仍保持強大的勢力,在1372年的戰(zhàn)事中對於明朝贏得了一個壓倒性勝利。

        元昭宗於1378年逝世,他死後由弟天光帝脫古思帖木兒繼位。

      皇帝

      1、續(xù)寫皇帝的新裝(2016-01-03)

      2、皇帝的新裝(2016-01-03)

      3、皇帝的新裝續(xù)寫300字(2016-01-03)

      4、皇帝的新裝續(xù)寫500字(2016-01-04)

      5、續(xù)寫皇帝的新裝300字(2016-01-04)

      6、皇帝的新裝課本劇搞笑版(2016-01-04)

      7、皇帝新裝續(xù)寫(2016-01-04)

      本文來源:http://63xf.com/jiaoan/105961.html


      《【元朝皇帝列表及簡介】元朝皇帝列表.doc》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推薦文章

      欄目導(dǎo)航

      友情鏈接

      網(wǎng)站首頁
      語文
      美文
      作文
      文學(xué)
      古詩文
      實用文
      試題
      教案
      課件
      素材
      電子課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庫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16025527號 免責(zé)聲明:網(wǎng)站部分內(nèi)容轉(zhuǎn)載至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告知刪除 投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