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xf.com--摘抄】
黨史是黨從1921年7月23日成立以來整個發(fā)展過程的全部歷史。主要包括中國共產黨歷次代表大會的情況、黨章的不斷完善過程、黨在各個不同時期的組織建設和發(fā)展狀況、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發(fā)展歷程和全部史實的記載。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黨史內容摘抄六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黨史內容摘抄1
1、五四運動是什么時候爆發(fā)的?
答:1919年5月4日
2、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什么時候提出來的?
答: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在1922年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來的。
3、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實行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在共產黨的哪次會議上提出的?
答: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4、中國共產黨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的起義是什么?
答: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
5、八七會議確立了什么總方針?
答: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6、毛澤東關于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新道路理論基本形成的標志是什么?
答:1930年1月毛澤東寫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通訊。毛澤東不僅在實踐上率先走出到農村創(chuàng)建根據(jù)地,進行武裝斗爭的第一步,而且在理論上開始探索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1928年10月和11月,毛澤東在總結井岡山斗爭經驗的基礎上,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兩篇著作,第一次從理論上分析和論證了中國紅色政權產生、發(fā)展的原因和條件,并進而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jù)"的重要思想,為農村包圍城市的理論打下了基礎。1930年1月,毛澤東寫下后來題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通訊,指出:“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qū)域的建立和發(fā)展”,“無疑義地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這實際上提出了要以鄉(xiāng)村為中心,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的理論。這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理論貢獻。
7、古田會議是何時召開的?
答:1929年12月。
8、紅軍長征是何時開始、何時勝利結束的?
答:中央紅軍于1934年10月開始長征,1935年10月到達陜北。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紅軍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9、紅軍長征途中召開的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是什么?
答: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
10、遵義會議的突出貢獻是什么?
答:遵義會議的突出貢獻是結束了王明“左”傾路線在liuxue86.com黨內的統(tǒng)治,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內的實際領導地位。因而,遵義會議是我們黨和中國革命歷史上一次生死攸關的重要會議,是我們黨從失敗走向勝利的重大轉折。
11、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答:遵義會議是我黨歷史上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第一,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處于生死攸關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第二,遵義會議是我黨從幼年的黨走上成熟的黨的標志。遵義會議從團結的愿望出發(fā),進行了積極的思想斗爭,妥善地處理了黨內長期以來存在的分歧和矛盾,避免了一次可能造成的黨內分裂的危險,證明中國共產黨完全具有獨立自主地解決自己內部復雜問題的能力,表明我們黨政治上的日趨成熟。第三,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在遵義會議前,右傾或“左”傾機會主義先后幾次在黨中央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給中國革命造成了嚴重的損失。而在遵義會議以后,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思想—毛澤東思想在黨中央的指導地位,使會黨在思想上、組織上和軍事上能夠達到統(tǒng)一,把黨的路線開始轉移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正確軌道上來。
12、中國共產黨在什么會議上確定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思想?
答:瓦窯堡會議。
13、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表的?其意義是什么?
答:1938年10月,廣州、武漢相繼淪陷之后,抗日戰(zhàn)爭進入戰(zhàn)略相持階段。這時,國民黨頑固派在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誘降下,為了清除投降道路上的障礙,采取了消極抗戰(zhàn)、積極**的政策,不斷發(fā)動**高潮,并在思想上大肆叫嚷“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謬論。在這種情況下,全國人民對中國革命的前途極為擔心。于是,中國向何處去?就成為當時最中心的問題。為了向全國人民表明中國共產黨對中 國革命和新中 國建設的全部見解,1940年1月,毛澤東發(fā)表了《新民主主義論》。
14、《新民主主義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新民主主義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理論,根據(jù)中國歷史的特點和中國革命的經驗,科學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革命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明確地回答了當時中國革命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問題。說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后,中國革命的領導權必須屬于中國工人階級;說明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而在工人階級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會主義;說明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必須采取既區(qū)別于資本主義,又區(qū)別于社會主義的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經濟綱領和文化綱領。
15、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中戰(zhàn)勝敵人的三大法寶是什么?
答:統(tǒng)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三大法寶。
16、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策略方針是什么?
答:發(fā)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
17、延安整風運動的主要內容、方針和意義是什么?
答: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其中反對主觀主義整頓學風是中心內容。整風運動的方針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達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的目的。延安整風運動是對全黨進行的一次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和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極大地加強了全黨的思想統(tǒng)一和團結,為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和抗戰(zhàn)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豐富了馬列主義的建黨學說。
18、黨的七大是在何時何地召開的?
答:1945年4月至6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19、抗日戰(zhàn)爭是何時勝利的?
答:1945年8月15日。
20、人民解放戰(zhàn)爭經歷了幾個戰(zhàn)略階段?
答:人民解放戰(zhàn)爭經歷了戰(zhàn)略防御、戰(zhàn)略進攻、戰(zhàn)略決戰(zhàn)3個主要階段。
21、“兩個務必”是在何時提出來的?
答:1949年3月,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
22、“兩個務必”的內容是什么?
答: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兩個務必”,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23、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答: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所做的報告,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文獻。這次會議標志著我們黨圓滿解決了奪取民主革命的徹底勝利和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重大問題,使會黨在革命轉變關頭,從政治上、思想上做了充分準備。特別是毛澤東在報告中提出的“兩個務必”思想,更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防止腐化變質的重要法寶。
24、五星紅旗的基本含義是什么?
答:五星紅旗的基本含義是:旗面的紅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相互關系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底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旗面為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五顆星在旗面左上方4/1處,旗桿套為白色。
25、國徽的基本含義是什么?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內容,包括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天安門圖案象征著民族精神;齒輪、麥稻穗象征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國徽中的五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大團結。
2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什么?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27、建國后我們黨懲處的第一大腐敗案是什么?
答:“劉青山、張子善案”。
28:什么是“三反”運動?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在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內部開展的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運動。
29、什么是“五反”運動?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者中開展的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斗爭。
30、我國發(fā)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從哪一年開始的?
答:1953年。
31、我國是從哪年開始進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其標志是什么?
答:1956年,其標志是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32、毛澤東首次提出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著作是什么?
答:1956年4月發(fā)表的《論十大關系》。
33、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什么?
答: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即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與各民主黨派團結合作,共同參與國家管理的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
34、最早提出“知識分子已經是工人階級一部分”觀點的人是誰?
答:周恩來。
35、新中國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答:民族區(qū)域自治。
黨史內容摘抄2
【中國共產黨黨旗】
中國共產黨的黨旗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征和標志。旗面為紅色,綴有金黃色黨徽圖案。紅色象征革命,黃色的錘子(榔頭)、鐮刀代表工人和農民的勞動工具,象征著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著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關于黨旗的知識】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黨旗由各級黨組織模仿聯(lián)共(布)黨旗的式樣自己制作。具體規(guī)格式樣不盡相同。1942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對中國共產黨的黨旗樣式作出決定:“中共黨旗樣式長寬為三與二之比,左角上有斧頭鐮刀,無五角星,委托中央辦公廳制一批標準黨旗,分發(fā)各主要機關?!边@樣,中國共產黨第一批制式黨旗隨即在延安誕生。
當時制作的標準黨旗為長120厘米,寬80厘米,左上角的中間(全旗四分之一處)為黃色斧頭鐮刀,直徑為30厘米。旗褲為白色,寬6.5厘米。旗褲不包括在整個旗的尺度之內。
黨旗上黨徽兩面相對。為便利計,本件僅以旗桿在左的一面為說明標準。對于旗桿在右的一面,凡本件所稱左均應改右。
1、旗面長寬之比為3∶2,旗面左上方1/4部分綴黨徽圖案。
2、畫旗面長與寬中線將旗分成4等分的長方形,左上方長方形內劃出橫18豎12等分的小方格。黨徽圖案切于8×8小方格的正方形內,正方形的上部與旗上邊空3格,左側與旗左邊空4格。
3、旗桿套為白色。
4、黨旗有5種通用規(guī)格:長288厘米,寬192厘米;長240厘米,寬160厘米;長192厘米,寬128厘米;長144厘米,寬96厘米;長96厘米,寬64厘米
黨史內容摘抄3
2021年2月20日上午,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在北京召開。***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站在統(tǒng)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高度,對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作出全面動員和部署。
(一)用“三個必然要求”深刻闡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
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牢記初心使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yè)的必然要求。
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導全黨以史為鏡、以史明志,了解黨團結帶領人民為中華民族作出的偉大貢獻和根本成就,認清當代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增強歷史自覺,把苦難輝煌的過去、日新月異的現(xiàn)在、光明宏大的未來貫通起來,在亂云飛渡中把牢正確方向,在風險挑戰(zhàn)面前砥礪膽識,激發(fā)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心和動力,風雨無阻,堅毅前行,開創(chuàng)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偉業(yè)。
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堅定信仰信念、在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
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導全黨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不斷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增強歷史定力,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的必然要求。
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導全黨在開啟新征程的關鍵時刻,繼續(xù)發(fā)揚徹底的革命精神,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保持“趕考”的清醒,以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引領新的偉大社會革命。
2017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中央軍委*****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zhàn)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這是31日上午,***等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二)用“六個進一步”深刻闡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點
第一,進一步感悟思想偉力,增強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全黨的政治自覺。
要教育引導全黨從黨的非凡歷程中領會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深化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的認識,特別是要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的進程,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堅持不懈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第二,進一步把握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和大勢,始終掌握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歷史主動。
要教育引導全黨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guī)律,提出因應的戰(zhàn)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tǒng)性、預見性、創(chuàng)造性。
第三,進一步深化對黨的性質宗旨的認識,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本色。
要教育引導全黨深刻認識黨的性質宗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推動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把14億中國人民凝聚成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第四,進一步總結黨的歷史經驗,不斷提高應對風險挑戰(zhàn)的能力水平。
要教育引導全黨通過總結歷史經驗教訓,著眼于解決黨的建設的現(xiàn)實問題,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確保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zhàn)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第五,進一步發(fā)揚革命精神,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昂揚精神。
要教育引導全黨大力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第六,進一步增強黨的團結和集中統(tǒng)一,確保全黨步調一致向前進。
要教育引導全黨從黨史中汲取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堅定不移向黨中央看齊,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全黨上下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中央軍委*****在陜西考察。這是4月22日,***在西安交通大學交大西遷博物館親切會見西遷老教授。新華社記者謝環(huán)馳/攝
(三)從四個方面對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提出要求
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黨組)要承擔主體責任,主要領導同志要親自抓、率先垂范,成立領導機構,切實把黨中央部署和要求落到實處。
樹立正確黨史觀。
要堅持以我們黨關于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和黨中央有關精神為依據(jù),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實事求是看待黨史上的一些重大問題,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這次黨史學習教育要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注重方式方法創(chuàng)新,務求實效。
黨史學習教育有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要發(fā)揚馬克思主義優(yōu)良學風,堅持分類指導,明確學習要求、學習任務,推進內容、形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不斷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黨史內容摘抄4
??1、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標志著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tǒng)一和唯一的中國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2、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中國革命運動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3、在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中,有兩個人貢獻特別突出,在黨的創(chuàng)建史上被稱為“南陳北李”。他們是陳獨秀和李大釗。
???4、湖北是全國建立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6個地區(qū)之一,董必武和陳潭秋作為湖北代表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5、1921年8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作為黨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機關。
???6、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第一次提出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7、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章程《中國共產黨章程》,對黨員條件、黨的各級組織和黨的紀律作了具體規(guī)定,并明確闡釋了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
??8、1922年1月爆發(fā)的香港海員大罷工,標志著中國工人運動高潮的到來。1923年2月4日以武漢為中心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爆發(fā),將全國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推向頂點。
????9、1923年2月7日,軍閥吳佩孚血腥鎮(zhèn)壓京漢鐵路罷工工人,制造了駭人聽聞的“二七慘案”,京漢鐵路總工會江岸分會委員長、共產黨員林祥謙和湖北全省工團聯(lián)合會法律顧問、共產黨員施洋等先后被殺害。
??10、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廣州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xiàn)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
??11、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宣言對三民主義作出新的解釋,事實上確立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奠定了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12、1924年至1927年,一場以推翻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北洋軍閥為目標的革命運動席卷中國大地,人們通常把它稱為“大革命”或“國民革命”。
??13、1925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第一次提出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lián)盟問題。
??14、1925年5月30日,上海學生及其他群眾舉行反帝游行,租界巡捕開槍鎮(zhèn)壓,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15、1925年12月,毛澤東發(fā)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指出了誰是中國革命的敵人、誰是中國革命的朋友。
??16、1926年9月,毛澤東發(fā)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一文,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
?17、1926年10月10日,北伐軍攻克武昌城,全殲守敵,基本消滅了軍閥吳佩孚的反動軍隊。
??18、1927年1月5日,為抗議英國水兵在漢口的暴行,武漢人民舉行反英游行,沖入并占領英租界。迫于人民革命斗爭的壓力,英國政府被迫將漢口英租界交還中國。這是中國人民反帝斗爭史和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勝利。
??19、1927年初,毛澤東到湖南湘潭、湘鄉(xiāng)、長沙等地考察,撰寫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駁斥了黨內對農民運動的種種責難,論述了進行農村革命的偉大意義。
??20、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反革命政變。7月15日,汪精衛(wèi)在武漢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正式同共產黨決裂,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
??21、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這是黨在中國革命處于危急關頭為挽救革命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
??22、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發(fā)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zhàn)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23、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重要思想。這次會議史稱“八七會議”。
??24、1927年8月,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羅亦農領導制定了《鄂南農民暴動計劃》。
??25、1927年11月,中共黃麻特委在湖北黃安(今紅安)、麻城領導武裝起義,建立了黃安農民政府和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這次起義史稱黃麻起義。
??26、1928年1月,中共中央派周逸群和賀龍到洪湖和湘鄂邊地區(qū)發(fā)動群眾,領導開展武裝斗爭。在此后的革命斗爭中,他們領導建立了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
??27、1929年12月下旬,中國共產黨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通過了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等決議案,成為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這次會議史稱古田會議。
??28、1930年6月,紅三軍團在湖北大冶縣劉仁八鎮(zhèn)成立,彭德懷任軍團總指揮。
??29、1931年11月,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的紅四軍與紅二十五軍在黃安縣七里坪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
???30、1931年11月2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fā)布通令,成立以朱德為**,王稼祥、彭德懷為副**的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統(tǒng)一領導和指揮全國的紅軍。
??31、1934年10月,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zhàn)略轉移,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32、1935年9月,紅二十五軍與陜甘紅軍在陜西省延平縣會師,是紅軍長征第一支到達陜北的部隊。
??33、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草擬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停止內戰(zhàn),抗日救國。
??34、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陜北瓦窯堡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新策略。
??35、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地區(qū)會師,標志著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36、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主力遵照中共中央命令,西渡黃河作戰(zhàn)。11月上旬,根據(jù)中央決定過河部隊改稱西路軍,開始了轉戰(zhàn)河西走廊的悲壯征程。
??37、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fā)布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
??38、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fā)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fā)表實際上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標志著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
??39、1937年9月,董必武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由延安至武漢,籌建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
??40、1937年10月,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達成協(xié)議,將南方8省13個地區(qū)的紅軍和紅軍游擊隊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41、1937年12月25日,新四軍第一個軍部在武漢成立,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
??42、1938年1月11日,《新華日報》在武漢創(chuàng)刊。它是由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辦的第一張全國性報刊,是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以后到取得全國政權之前,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唯一公開出版,并且出版時間最長的大型機關報。
??43、1938年9月29日,中國共產黨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召開,確定黨在抗日戰(zhàn)爭相持階段的基本方針和任務,進一步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
??44、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2004年6月頒布的《武漢市人民防空條例》規(guī)定,每年的這一天進行全市人民防空警報試鳴,以警示市民不忘國恥,增強國防意識。
??45、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發(fā)表《為抗戰(zhàn)兩年紀念對時局宣言》,提出“堅持抗戰(zhàn)到底—反對中途妥協(xié)”、“鞏固國內團結—反對內部分裂”、“力求全國進步—反對向后倒退”等主張。9月16日,毛澤東將以上三點主張概括為“堅持抗戰(zhàn)、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三大政治口號。
??46、1939年8月7日,劉少奇在延安馬列學院發(fā)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的講話。
??47、隨著敵后抗日游擊戰(zhàn)的發(fā)展,中國抗日戰(zhàn)爭逐漸形成戰(zhàn)略上互相配合的兩個戰(zhàn)場,一個是主要由國民黨軍隊擔負的正面戰(zhàn)場,一個是共產黨軍隊為主的敵后戰(zhàn)場。
??48、中國共產黨從抗戰(zhàn)一開始就提出了一條廣泛發(fā)動群眾、武裝群眾,依靠群眾對日作戰(zhàn),實行人民戰(zhàn)爭的全面抗戰(zhàn)路線.
??49、1940年8月,八路軍總部對華北日軍發(fā)動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以破襲敵人交通線為重要目標的進攻戰(zhàn)役,參加部隊有105個團約20萬人,故稱百團大戰(zhàn)。此役,沉重地打擊了敵軍,激發(fā)了全國人民的抗戰(zhàn)熱情,進一步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50、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發(fā)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戰(zhàn)斗在武漢外圍的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奉命整編為第五師,李先念任師長。
黨史內容摘抄5
中共共產黨成立
1920年2月在從北京到天津的騾車上,陳獨秀和李大釗鄭重相約:在南北兩地,分頭組建中國共產黨。同年3月,俄共中央同意派遣一個代表團前往中國,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1920年4月的一天,陳獨秀在老漁陽里寓所接待了維經斯基,后者向他提出了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組織的建議。
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漁陽里2號《新青年》編輯部,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1920年10月,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正式成立于李大釗的辦公室。從1920年夏天到1921年初,上海、北京、長沙、濟南和廣州等地陸續(xù)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
1921年6月,23歲的張?zhí)鬃鳛樯形闯闪⒌闹袊伯a黨代表參加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一個年輕的聲音第一次向世界宣告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即將在中國誕生。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后稱望志路106號,現(xiàn)改興業(yè)路76號)召開。
黨史內容摘抄6
五四運動喚醒民眾
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努力最終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5月4日下午1點左右,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大游行,正式拉開帷幕。學生們火燒了趙家樓曹汝霖的住宅,痛打了章宗祥。學生的愛國行動,更是贏得了全社會民眾普遍的支持。上海工人很快發(fā)起了反帝愛國大罷工。工人罷工后,就和學生一道展開各種愛國活動,散發(fā)宣傳品、上街游行。從5月4日北京學生運動的爆發(fā),經過6月5日“三罷”斗爭迫使6月10日曹、章、陸被免職,再到6月28日中國代表巴黎和會拒簽和約,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斗爭最終取得了勝利。
首譯宣言傳播真理
1848年《共產黨宣言》問世,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正式誕生。但是,多數(shù)人卻并不知道,它的第一個中譯本是在浙江一個小山村里誕生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五四運動前后,中國正處在時局大動蕩和思想大解放的狀態(tài),各種新思潮來勢洶涌,沖開了傳統(tǒng)的思想禁錮,圍繞對馬克思主義的不同態(tài)度,那幾年里知識界先后發(fā)生了三次論爭。通過三次論爭,馬克思主義理論脫穎而出,成為新思潮中的主流。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在論爭中廓清了思想上的迷霧,逐步劃清了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的界限,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黨史內容摘抄相關文章:
★ 個人簡歷內容范文
★ 新聞摘抄大全
★ 歡送詞的內容包括
本文來源:http://63xf.com/meiwen/184368.html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