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xf.com--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書面語言。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用于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fā)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武傳文言文知識點歸納整理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武傳文言文知識點歸納整理1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異義詞,并解釋。
(1)漢亦留之以相當 ? ? ? ? ? ? ?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2)皆為陛下所成就 ? ? ? ? ? ? ?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 ? ? ? ? ? ? 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欲因此時降武。 ? ? ? ? ? ? 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5)獨有女弟二人 ? ? ? ? ? ? ? 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 ? ? ? ? ? ? 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7)武等實在 ? ? ? ? ? ? ? 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二、詞類活用
1、意動用法
(1) 單于壯其節(jié) ? ? ? ? ? ? ? ?壯:以……為壯
2、使動用法
(1)宜皆降之 ? ? ? ? ? ? ? ? ? ? ? ? ? ? ? ?降:使……投降。
(2)屈節(jié)辱命 ? ? ? ? ? ? ? ? ? ? ? ? ? ? ? ? 屈、辱:使…….屈辱
(3)反欲斗兩主 ? ? ? ? ? ? ? ? ? ? ? ? ? ? ? ?斗: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 ? ? ? ? ? ? ? ? ? ? ? ? ? 降:使……投降。
(5)單于使使曉武 ? ? ? ? ? ? ? ? ? ? ? ? ? ? 曉:使……知曉
(6)盡歸漢使路充國等 ? ? ? ? ? ? ? ? ? ? ? ? 歸:使……歸
(7)別其官屬?;莸龋髦盟?? ? ? ? ? ? ? ? 別:使……分開
3、名詞活用
(1)天雨雪 ? ? ? ? ? ? ? ? ? ? ? ? ? ? ? ? 雨:名詞做動詞,落下。
(2)羝乳乃得歸 ? ? ? ? ? ? ? ? ? ? ? ? ? ? 乳:名詞做動詞,生育。
(3)杖漢節(jié)牧羊 ? ? ? ? ? ? ? ? ? ? ? ? ? ? 杖:名詞做動詞,拄著,拿著。
(4)惠等哭,輿歸營 ? ? ? ? ? ? ? ? ? ? ? ? 輿:名詞做動詞,用車子送。
(5)空以身膏草野 ? ? ? ? ? ? ? ? ? ? ? ? ?膏:名詞做動詞,滋潤?;蚴箘佑梅?
三、通假字
(1)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 ? ? ? ? ? ? ? (畔:通“叛”,背叛)
(2)與旃毛并咽之 ? ? ? ? ? ? ? ? (旃:通“氈(zhan)”,毛織物)
(3)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 ? ? ? ? ? ? ? (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 ? ? ? ? ? ? ? ? ? ?(以:通“已”,已經(jīng))
(5)蹈其背以出血 ? ? ? ? ? ? ? ? (蹈:通“搯”,叩,輕輕的敲)
四、一詞多義
使:數(shù)通使相窺觀 ? ? ? ?名詞,使者
單于使使曉武 ? ? ? ? 動詞,派
使(之)牧羝 ? ? ? ? 使令動詞,讓
發(fā):虞常等七十人欲發(fā) ? ? ? ? 動詞,起事
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 ? ? ? ? 動詞,發(fā)出,派出
恐前語發(fā) ? ? ? ? ?動詞,(被)揭發(fā)
當:漢亦留之以相當 ? ? ? ? 動詞,對等,相當
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 動詞,判罪
副有罪,當相坐 ? ?副詞,應(yīng)當
相:虛心欲相待 動作偏指一方 相當于“你”
欲令兩國相攻 ? ? ? ? ?副詞,互相
以:少以父任 ? ? ? ? 介詞,因為
? 以貨物與常 ? ? ? ? ? ? ? ? ? ? 介詞,把
? 何以汝為見? ? ? ? ? ? ? ? ? 介詞,憑,憑借
? 乃遣武以中郎將使 ? ? ? ? ? ? ? 介詞,憑……身份
? 何面目以歸漢 ? ? ? ? ? ? ? ?連詞,相當于“而”,來
? 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 副詞,已經(jīng)
五、解釋下列加點的重要實詞。
(1)數(shù)通使相窺觀 ? ? ? ? ? ? ? ? ? ? ? ? ? ? ? ?數(shù):屢次;相,互相
(2)前后十余輩 ? ? ? ? ? ? ? ? ? ? ? ? ? ? ? ? ? 輩:批
(3)我丈人行也 ? ? ? ? ? ? ? ? ? ? ? ? ? ? ? ? ?行:輩份
(4)因厚賂單于 ? ? ? ? ? ? ? ? ? ? ?因:趁機;厚賂:送厚禮;賂:贈送的財務(wù)
(5)置幣遺單于 ? ? ? ? ? ? ? ? ? ? ? 置:準備購置;幣:泛指禮品;遺:贈送
(6)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 ? ? ? ? ? ? ? ? ? ? ?益:漸漸,逐漸;望:期望
(7)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 ? ? ? ? ? ? ? 假:臨時委任的,非正式的
(8)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會緱王… ? ? ? ? ? ? ? ? ? ? 方:正;會:恰逢
(9)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 ? ? ? ? ? ? ? 陰:暗中的;相與:一起;謀:謀劃
(10)會武等至匈奴 ? ? ? ? ? ? ? ? ? ? ? ? ? ? ? ?正好
(11)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 ? ? ? ? ?素:向來;相知:熟識,要好;私候:私下拜訪
(12)幸蒙其賞識 ? ? ? ? ? ? ? ? ? ? ? ? ? ? ? ? ?幸:希望
(13)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 ? ? ? ? ? ? ? ? ? ? ? ? ? 發(fā):敗露;語:告訴
(14)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 ? ? ? ? ? ? ? ? ? ? 及:涉及,連累;犯:侵犯,侮辱;重:更;負:對不起
(15)虞常果引張勝 ? ? ? ? ? ? ? ? ? ? ? ? ? ? ? ? 引:供出
(16)即謀單于,何以復加 ? ? ? ? ? ? ? ? ? ? ? ? ? 即:連詞,如果,假如
(17)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 ? ? ? ? ? ? ? ? ? ? ? ? ? 受辭:受審訊
(18)而收系張勝 ? ? ? ? ? ? ? ? ? ? ? ? ? ? ? ? ? 收系:逮捕
(19)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 ? ? ? ? ? ? ? ? ? ? 會論:一起判決;因:趁機
(20)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 ? ? ? ? ? ? ? ? ? ? ? ? 當:判;募:招募;赦:赦免
(21)復舉劍擬之 ? ? ? ? ? ? ? ? ? ? ? ? ? ? ? ? ? 擬:比劃,做樣子
(22)馬畜彌山 ? ? ? ? ? ? ? ? ? ? ? ? ? ? ? ? ? ? 彌山:滿山
(23)空以身膏草野 ? ? ? ? ? ? ? ? ? ? ? ? ? ? ? ?空:白白的;以:用
(24)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 ? ? ? ? ? ? ? ? ? ? ? ? 因:依靠,憑藉;為:結(jié)為
(25)屠為九郡 ? ? ? ? ? ? ? ? ? ? ? ? ? ? ? ? ? ?屠:平定
(26)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 ? ? ? ? ? ? ? ? ? ? ? ? ? 禍:禍患
(27)即使誅殺 ? ? ? ? ? ? ? ? ? ? ? ? ? ? ? ? ? ?即使:立刻
(28)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 ? ? ? ? ? ? ? ? ? ? ? 脅:威逼;白:報告
(29)絕不飲食(si) ? ? ? ? ? ? ? ? ? ? ? ?絕:跟外界隔絕;飲食:給…喝,給…吃
(30)羝乳乃得歸 ? ? ? ? ? ? ? ? ? ? ? ? ? ? ? ? ? 乃:才能
(31)武既至海上,廩(lin)食不至 ? ? ? ? ? ? ? ? ?既:…之后;廩:米倉
(32)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 ? ? ? ? ? ? ? ? ? ? ? ? 掘:掘取
(33)匈奴詭言武死 ? ? ? ? ? ? ? ? ? ? ? ? ? ? ? ?詭言:詐欺說
(34)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 ? ? ? ? ? ? ? ? ? ? ? ?夜:在夜里;具:全部、詳盡;陳:陳述
(35)如惠語以讓單于 ? ? ? ? ? ? ? ? ? ? ? ? ? ? ?如:照著;以:來;讓:責備
(36)謝漢使曰:“武等實在” ? ? ? ? ? ? ? ? ? ? ? ?謝:道歉;實在:確實還活著
(37)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 ? ? ? ? ? ? ? ? 召:召集;會:會合
(38)凡隨武還者九人 ? ? ? ? ? ? ? ? ? ? ? ? ? ? ?凡:總共
(39)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 ? ? ? ? ? ? ? ? ? ? ? 以:在
(40)即生,何面目以歸漢 ? ? ? ? ? ? ? ? ? ? ? ? ? 即:即使
六、翻譯下列特殊句式
1、定語后置句:
(1)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帶著作為漢王朝使者身份憑證的符節(jié),護送原先扣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返回匈奴,
2、省略句:
(1) 乃徙武(于)北海上無人處,使(之)牧羝
于是遷徙將蘇武到北害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一群公羊
(2)常惠請其守者與(之)俱
?;菥蛻┣罂词厮娜吮O(jiān)視著自己一起去求見漢使,
(3)天子射(于)上林中
漢朝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
(4)謝(于)漢使曰:“吾等實在”……
向漢使表示歉意說:“蘇武等人確實都還健在
3、狀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1)若知我不降明
你明明知道我絕不會歸降匈奴,
4、賓語前置句:
(1)子卿尚復誰為乎。
您現(xiàn)在這樣做又是為了誰呢?
(2)何以復加。
還有什么比處死更重的刑罰去處置他們呢?
(3)何面目以歸漢
又還有什么臉面回到漢朝去呢!
(4)引佩刀自刺
拔出佩帶在身邊的小刀猛刺自己的胸膛。
(5)何以女為見
我還有什么必要和你相見相聚?
5、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1)為降虜于蠻夷
在蠻夷之地投降異族為人奴役
6、 判斷句:
(1) 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緱王,是原來匈奴的昆邪部落首領(lǐng)昆邪王的外甥
(2)非漢所望也。
完全不是漢王朝原來所希望的增進友好的結(jié)果。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漢朝的天子是我的父輩
7、被動句 :
(1)見犯乃死,重負國
被匈奴羞辱后才去死,更加對不起國家。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朝中大臣根本沒有罪過就被冤枉殺頭滅族的已經(jīng)有好幾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我們父子四人)都是被皇帝陛下培養(yǎng)提拔才造就成材,
(4)虞常生得
虞常則被活捉。
(5)即使誅殺
即使被殺害
蘇武傳文言文知識點歸納整理2
一 、通假字:
畔主背親 :“畔”通“叛”背叛
與旃毛并咽之 :“旃”通“氈”毛織的氈毯
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
空自古亡人之地;法令亡常;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無”沒有
信義安所見乎 :“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請畢今日之驩 :“驩”通“歡”歡聚
因泣下霑衿 :“霑衿”通“沾襟”沾濕衣襟
與武決去 :“決”通“訣”訣別
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經(jīng)
二、古今異義
1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 ? ? ?古:臨時充任 ? 今:虛假
2置幣遺單于 ? 古:財物 ? ?今:貨幣
3召諸貴人議 ? 古:貴族 ? ?今:尊貴的人
4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燃 ? 古:第二天 ? 今:今天的下一天
5扶輦下除 ? 古:殿階 ? ?今:去掉
6以貨物與常 ? ?古:一般財物 ? ?今:供出售的物品
7與武決去 ? ?古:離開 ? ?今: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
8 單于視左右而驚 ? 古:侍從 ? ?今:左和右兩方面. 支配
9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 古:對老人和長輩的尊稱 ? 今:丈夫妻子的父親
10漢亦留之以相當 ? 古:相抵押 ? 今;相差不遠
11素與副張勝相知 ? 古:相熟識,有交情 ? 今:相互了解
12置大窖中,絕不飲食 ? 古;斷絕供應(yīng),不給他喝的吃的 ? 今;一點飯也不吃
13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 ? 古;拿著 ? 今;管理,治理
14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 古:第二年 ? 今:今年的下一年
15皆為陛下所成就 ? 古:栽培,提拔 ? 今:很大的成績
16謝漢使曰:“武等實在。” 古:確實活著 ?今:老實,不說謊
17如惠語以讓單于 ? 古:責備 ? 今:把方便或好處給別人,躲閃避開
18虞常果引張勝 ? 古:牽攀,招供 ? ?今:牽引,引導
19惠等哭,輿歸營 ? 古:抬,扛 ? 今:車,車上可以載人載物的部分
20 來時太夫人已不幸 ?古:去世 ? 今:不幸運,很失望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動詞
1、惠等哭,輿歸營 名作動 抬,扛
2、天雨雪 ? ? ? ?名作動 ? 下,降
3、羝乳乃得歸 ? ?名作動 ? ?生子
4、武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 ? ?名作動,織網(wǎng) ;用弓弩矯正
5、杖漢節(jié)牧羊 ? ? 名作動 ? 拄著
(二)名詞作狀語
1、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 ? ? ? ? ?用弩弓
2、其一人夜亡 ? ? ? ? ? ? ? ? ?連夜
3、劍斬虞常已 ? ? ? ? ? ? ? ? ?用劍
4、陵與衛(wèi)律之最上通于天 ? ? ? ?向上
5、朝夕譴人候問武 ? ? ? ? ? ? ?在早晚
(三)使動用法:
1、屈節(jié)辱命 ? ? ? ? ?使……遭受屈辱
2、欲因此時降武 ? ? ?使……投降
3、單于愈益欲降武 ? ?使……投降
4、空以身膏草野 ? ? ?使…..肥沃
5、反欲斗兩主 ? ? ? ?使……斗
6、何久自苦如此 ? ? ?使……受苦
7、空自苦亡人之地 ? ?使…..受苦
8、盡歸漢使路充國等 ? 使…..回去
9、宜皆降之 ? ? ? ? ? ?使……投降
10、蹈其背以出血 ? ? ?使…..出
(四)意動用法
1、誠甘樂之 ? ? ? ?以……為樂
2、單于壯其節(jié) ? ? ?以……為壯
四、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1、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2、非漢所望也
3、緱王者,昆邪姊子也
(二)省略句
1、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前往)
2、覆武(于)其上
3、乃幽武置(于)大窖中
4、匈奴以為神
5、乃徙武(于)北海上無人處
6、別其官屬?;莸雀髦茫ㄓ冢┧?/p>
7、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于)亡人之地
8、常惠請其守者與(之)俱
9、單于子弟發(fā)兵與(之)戰(zhàn)
10、后追浞野侯沒(于)胡中
(三)被動句
1、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
2、見犯乃死,重負國
3、劾大不敬(被彈劾)
4、皆為陛下所成就
5、恐前語發(fā)(被揭露)
(四)賓語前置句(藍字為介詞或謂語動詞,紅字為賓語)
1、即謀單于,何以復加
2、何以汝為見
3、信義安所見乎
4、何久自苦如此
5、何以過陵
6、子卿尚復誰為乎
7、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8、引佩刀自刺
9、空自苦亡人之地
(五)定語后置句(藍字為定語,紅字為被修飾的中心詞)
1、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3、擁眾數(shù)萬
(六)狀語后置句
1、為降虜于蠻夷
2、效死于前
蘇武傳文言文知識點歸納整理3
蘇武傳
一、知識要點
1、選自《漢書》。《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它與《后漢書》《史記》《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2、作者班固,字孟堅,東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他因事株連,死于獄中?!稘h書》由他的妹妹班昭及馬續(xù)共同續(xù)成,他的弟弟班超有投筆從戎之談。
二、通假字
1、不顧恩義,主背親 ??
2、與毛并咽之 ?
3、掘野鼠草實而食之
4、前降及物故 ?
5,空自苦人之地
6,信義安所
7,請畢今日之
8,因泣下,與武決去
9. 前降及物故
10. 不顧恩義,主背親11.與毛并咽之
三、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 ? 當: 古義:抵押。 ?今義:差不多。
2、我行也 ? ? ? 丈人: ? 古義:對年長者的尊稱 ? ?今義:岳父。
3、欲時降武。 ? 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4、武等 ? ? ?實在:古義:確實還活著。今義:誠實、老實。
5、皆為陛下所古義:栽培,提拔。??????? 今義:業(yè)績。
6、既至匈奴,置遺單于 ? ?幣:古義:財物,禮品 ?今義:錢幣
遺: 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7.子為父死,無所古義:遺憾 ? ? 今譯:怨恨
9、會虞常。 ? 論: 古義:判決罪犯 今義:常作議論
10、以與常 ? 貨物: 古義:財物 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1、臥起 ? ? ? ?操持: ?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
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12.,陵降,不敢求武 ? ? 古義:第二年。 ?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13.欲相待 ? ? 古義:使心虛,不計前嫌。今義:謙虛。
14.且陛下高 ? ? 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四、一詞多義
1、使
(1)數(shù)通使相窺觀? ? ? ? ? ? ? ? ? ??
(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漢者? 、
(3)單于使使曉武
2、語?
(1)以狀語武? ? ? ? ? ? ? ??
(2)如惠語以讓匈奴
3、引?
(1)虞常果引張勝 ? ? ? ? ? ?
(2)引佩刀自刺 ? ?
4、食 (1)絕不飲食 ? ? ? ? ? ? ?
(2)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3)廩食不至
5、發(fā)
(1)方欲發(fā)使送武等 ? ? ??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
(3)恐前語發(fā) ? ? ? ??
(4)須發(fā)盡白 ? ? ? ??
(5)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
6、乃?
(1)見犯乃死,重負國 ? ? ? ? ??
(2)恐漢襲之,乃曰
(3)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 ? ? ? ?
(4)、羝乳乃得歸
(5)今其智乃不能及
7、見
(1)見犯乃死,重負國 ? ? ? ?
(2)何以女為見
8、及(
1)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 ? ? ??
(2)此必及我
(3)及還,須發(fā)盡白
9、會
(1)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 ? ? ? ? ? ?
(2)會論虞常
(3)會武等至匈奴 ? ? ? ? ??
(4)單于召會武官
10、得
(1)虞常生得 ? ?
(2)后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
11、如
(1)事如此,此必及我 ? ? ? ??
(2)如惠語以讓單于
12、為
(1)兄弟并為郎 ? ? ?
(2)汝為人臣子
(3)匈奴以為神 ? ? ? ? ? ??
(4)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
13、因
(1)君因我降 ? ? ? ? ? ? ??
(2)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
(3)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 ? ?
(4)泣下霑衿.
14、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3)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4)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5)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 ? ? ? ?
(6)即謀單于,何以復加
(7) ?何面目以歸漢 ? ? ? ? ??
(8)加以老母系保宮 ? ?由于,因為
15.始
(1)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 ? ?
(2)始以強壯出
16.益
(1) 單于益驕 ? ? ? ? ? ?
(2) 武益愈
17.候 ? ? ? ? ? ?朝夕遣人候問武
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p>
18.當 ? ? ? ? ? ? 當是時也 ? ? ? ? ? ? ? 漢亦留之以相當
漢室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 ? ? ? ? ? ? ?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副有罪,當相坐 ? ? ? ? ? ? ? ? 螳臂當車 ? ? ? ? ?安步當車
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
四、詞類活用
1、名詞做動詞
(1)天雨雪 ? ?雨:落下。?
(2)羝乳乃得歸 ? ?乳:生育。
(3)杖漢節(jié)牧羊 ? ?杖:拄著。
(5)以狀語武 ? ? ?語:告訴
(6)武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 ?網(wǎng)、檠 ?:名詞做動詞,結(jié)網(wǎng)、用檠矯正弓弩。
(8)惠等哭,輿歸營
2、名詞做狀語?
(2)劍斬虞常已 ? ? ? ?用劍
(3)得夜見漢使 ? ? ? ?在夜里
(4)其一人夜亡???????? ? ??在夜里
(5)朝夕遣人候問武 ? ? 在早上和晚上
3、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 ? ? ? ?以……為壯 ? ? ?誠甘心之 ? ? ? 以……為樂
4、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 ? ? 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 ? ? 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 ? ? ? ?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 ? ? ?使……投降
(6)王必欲降武 ? ? ?使……投降 ?(7)盡歸漢使路充國等 ? ? 使……歸
(8)屈節(jié)辱命 ? ? ?屈:使……屈身 辱:使……受辱
(9)宜皆降之 ? ? 使……投降 (11)蹈其背以血 ? ?使……出血
五、句式
1、判斷句
(1)“……也”式 ? ? ? ? ? ? ?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2)“……者,……也”式 ? ? ? 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3)“非”字句 ? ? ? ? ? ? ? ? ?非漢所望也。
2、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 ? ? ? ?(2)皆為陛下所成就
(3)無標志的被動句 ? ? ? ? ? ? A、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B、緱王等皆死,虞常得生? ? ? ?C.加以老母系保宮
3、倒裝句
(1)賓語前置
A、何以女為見 ? ? ? ? ? ? B、即謀單于,何以復加
C、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 ? ? D、子卿尚復誰為乎
E.信義安所見乎 ? ? ? ? ? ? ? ? F.何以過陵
(2)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 ? ? ? ? 為降虜于蠻夷
(3)定語后置 ? ? ? ? ? ? ? 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六、翻譯
1、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2、盡歸漢使路充國等。
3、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4、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
5、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
6、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
7、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8、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9、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
10、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
11、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為見
12、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
蘇武傳文言文知識點歸納整理4
一、文學常識填空
班固,字 孟堅 ,東漢 時代著名的 史學家 和 文學家 ?!稘h書》是我國第一部 紀傳 體 斷代 史,它記載了從漢高祖劉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間229年的歷史?!岸氖贰敝弧?/p>
二、注音
煴(yūn)火 嚙(niè)雪 旃(zhān)毛 牧羝(dī)
廩(lǐn)食 弆(jǔ)草實 節(jié)旄(máo) 弋(yì)射
紡繳(zhuó) 檠(qíng)弓弩 扶輦(niǎn) 劾(hé)大不敬
今日之驩(huān) 閼氏(yānzhī)
三、通假字
1、不顧恩義,畔主背親:通“叛”,背叛
2、與旃毛并咽之:通“氈”,毛織的氈毯
3、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通“弆”,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通“無”,沒有
5、信義安所見乎:通“現(xiàn)”,顯現(xiàn)
6、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通“沾”,浸濕;通“襟”,衣襟;通“訣”,訣別
7、請畢今日之驩:通“歡”,歡宴
8、前以降及物故:通“已”,已經(jīng)
四、古今異義詞
1、漢亦留之以相當:古:相抵償;今:副詞,表程度。
2、皆為陛下所成就:古:提拔;今:業(yè)績。
3、兄弟親近:古:親近的侍臣;今:動詞,靠近。
4、我丈人行也:古:老人,長輩;今:岳父。
5、 欲因此時降武:古:趁這時;今:相當于所以。
6、且陛下春秋 高:古:年紀;今: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7、武等實在:古:確實存在;今:誠實、老實。
8、獨有女弟二人 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9、臥起操持 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 今義:料理,辦 理/籌劃
五、重點詞語
1、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漸漸;升遷 2、漢亦留之以相當:抵押
3、武帝嘉其義:贊許 4、數(shù)通使相窺觀:屢次
5、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適逢 6、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暗地里
7、單于使使曉武:通知 8、武曰:自分已死久矣:料想,斷定
9、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責備 10、凡隨武還者九人:總共
11、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揭露,暴露
六、一詞多義
1、幸: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希望
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 恩:有幸,幸而
來時太夫人已不幸:不幸指去世
2、使:數(shù)通使相窺觀:使者
單于使使曉武:派,使者
3、語:以狀語武:告訴
如惠語以讓匈奴:說的話
4、引:虞常果引張勝:招供
引佩刀自刺:拔
5、食: 絕不飲食:給他吃的
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吃
廩食不至:糧食
給其衣食:食物
6、發(fā):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打發(fā)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發(fā)動
恐前語發(fā):被揭發(fā)
七、詞類活用
1、單于壯其節(jié):意動,以……為壯 2、欲因此時降武:使動,使投降
3、空以身膏草野:使動,使肥沃 4、盡歸漢使路充國等:使 動,使回去
5、反欲斗兩主:使動,使相斗 6、羝乳乃得歸:名作動,生子
7、天雨雪:名作動,下
8、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意動,以…為甘樂
9、杖漢節(jié)牧羊:名作動,執(zhí),拄
八、指出句式特點并翻譯句子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 2、為降虜于蠻夷:介后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 4、子卿尚復誰為乎:賓語前置
5、何以復加:賓語前置 6、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斷句
7、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斷句 8、見犯乃死,重負國 :被動句
9、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定語后置
10、皆為陛下所成就:被動句
一、通假字
(1)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畔:通“叛”,背叛。
(2)與旃毛并咽之 旃:通“氈”,毛織品。
(3)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無”,沒有。
(5)信義安所見乎 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6)法令亡常 亡:通“無”,沒有。
(7)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亡:通“無”,沒有。
(8)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無”,沒有。
(9)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 霑:通“沾”,沾濕;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10)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經(jīng)。
(11)請畢今日之馬雚 馬雚:通“歡”,歡聚
(12)且單于信女 女,通“汝”,你
二、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相當 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相當:古義:相抵押;今義:兩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夠相抵;副詞,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
(2)皆為陛下所成就 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 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欲因此時降武。 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5)獨有女弟二人 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7)武等實在 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8)位列將 位:古義,官位;今義,位置、地位
列:古義,一般的,普通的;今義,排列
(9)兄弟親近 古義:親近的侍臣;今義:靠近(親密地接近)
(10)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古義:臨時充任;今義:虛假
(11)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 古義:漸漸;今義:稍微,些許
(12)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 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幣,古義:財物、禮物;今義:貨幣
(13)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 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4)虞常果引張勝 古義:牽攀,招供;今義:牽引,引導
(15)如惠語以讓單于 古義:責備;今義:把方便或好處給別人;躲閃、避開
三、詞類活用
1.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 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
誠甘樂之 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2.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 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動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3.名詞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 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 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武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 網(wǎng)、檠 :名詞做動詞,結(jié)網(wǎng)、用檠矯正弓弩。
(5)惠等哭,輿歸營 輿:名詞做動詞,抬,用車子抬。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四、一詞多義
1.使
(1)數(shù)通使相窺觀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漢者 第一個“使”:出使。
(3)單于使使曉武 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者。
2.語
(1)以狀語武 語:告訴。
(2)如惠語以讓匈奴 語:說的話。
3.引
(1)虞常果引張勝 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 引:拔。
4.食
(1)絕不飲食 食:給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食:吃。
(3)廩食不至 食:糧食。
(4)給其衣食 食:食物。
5.發(fā)
(1)方欲發(fā)使送武等 發(fā):打發(fā)。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 發(fā):發(fā)動。
(3)恐前語發(fā) 發(fā):被揭發(fā)。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漢所望也。(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二)倒裝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中心詞+定語+者),正常語序“送留在漢匈奴”。
(2)為降虜于蠻夷。 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汝為見。 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見汝為”
(4)子卿尚復誰為乎。 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為誰乎”。
(5)何以復加。 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加”。
(6)信義安所見乎? 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信義所見安乎”
(三)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全家被殺)
(3)皆為陛下所成就 (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
目標:落實有關(guān)文言語言知識
(一)給加線的字注音。
1.稍遷至栘中廄(jiù)監(jiān); 2.數(shù)(shuò)通使相窺(kuī)觀;
3.漢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4.既至匈奴,置幣遺(wèi)單于;
5.后隨浞野侯沒(mò)胡中; 6.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yānzhī)歸漢;
7.置煴(yún)火,覆武其上; 8.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dī);
(二)解釋加線的詞,在括號中解釋整個詞語。
1.稍(漸漸)遷至栘中廄監(jiān);
2.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互相抵押);
3.漢天子,我丈人(對老人和長輩的尊稱)行也;
4.武帝嘉(贊許)其義;
5.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使者所持信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6.因厚賂(贈送禮物)單于,答其善意;
7.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臨時充任使臣屬吏)?;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一同);
8.既至匈奴,置幣(財物)遺單于;
9.方(正當,正要)欲發(fā)使送武等;
10.會(適逢)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
11.及衛(wèi)律所將(帶領(lǐng),率領(lǐng))降者;
12.陰(暗地里)相與(互相,一起)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
13.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拜訪)勝曰;
14.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希望得到)其賞賜;
15.單于出獵,獨(只有)閼氏子弟在;
16.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起事); 17.單于使衛(wèi)律治(審理)其事;
18.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揭露,暴露),以狀語(情況告訴)武;
19.事如此,此必及(牽連到)我; 20.虞常果引(牽攀,招供)張勝;
21.引(拔)佩刀自刺; 22.宜皆降(使……投降)之;
23.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逮捕監(jiān)禁)張勝;
24.武益(漸漸)愈,單于使使曉武; 25.會論(判罪)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26.劍斬虞常已(之后),律曰; 27.副有罪,當相坐(治罪);
28.蘇君,律前負(背叛)漢歸匈奴; 29.幸蒙(幸而蒙受)大恩,賜號稱王;
30.乃幽(禁閉)武,置大窖中; 31.武臥嚙(咬,嚼)雪,與旃毛并咽之;
32.羝乳(生子)乃得歸; 33.武使匈奴明年(第二年),陵降;
34.前長君(大哥)為奉車; 35.扶輦下除(殿階),觸柱折轅;
36.劾(彈劾,指控)大不敬,伏劍自刎;37.孺卿從祠(祭祀)河東后土(指地神);
38.且陛下春秋(年紀)高,法令亡常; 39.大臣亡罪夷滅(全家殺盡)者數(shù)十家;
40.子為父死,無所恨(遺憾); 41.自分(料想,斷定)已死久矣!
42.陵見其至(極其)誠,喟然嘆曰;
43.使者大喜,如(依照)惠語以讓(責備)單于;
44.單于視左右而驚,謝(謝罪)漢使曰; 45.前以降及物故(死亡);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加線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1.少以(因為)父任,兄弟并為郎;
2.乃(就)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3.因(于是)厚賂單于,答其善意; 4.恐前語發(fā),以(把)狀語武;
5.即(假使)謀單于,何以復加? 6.屈節(jié)辱命,雖(即便)生,何面目以歸漢?
7.會論虞常,欲因(趁著)此時降武; 8.君因(通過)我降,與君為兄弟;
9.后雖(即使)復欲見我,尚可得乎? 10.若(你)知我不降明;
11.羝乳乃(才)得歸; 12.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替)武置酒設(shè)樂;
13.因(于是)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14.武以(在)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
1.置煴火,覆武其上(使……臥); 2.惠等哭,輿歸營(名詞作動詞,抬,扛);
3.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意動,以……為壯);
4.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使動,使……投降);
5.空以身膏草野(使動,使……肥沃);
6.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名詞作動詞,持);
7.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名詞作動詞,侍奉)。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征并翻譯。
1.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
譯文:就派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讓他持節(jié)出使匈奴,送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
2.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動句)
譯文:緱王等人都在混戰(zhàn)死亡,虞常被活捉。
3.信義安所見乎?(賓語前置句)
譯文:(您對漢朝)的信義表現(xiàn)在哪里呢?
4.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賓語前置句)
譯文:您不肯投降的心情,怎能超過當時的我?
6.子卿尚復誰為乎?(賓語前置句)
譯文:您又為誰(守節(jié))呢?
7.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被動句)。
譯文:蘇武父子無功無德,都為皇上所栽培。
一、通假字
1. 畔主背親
2. 與旃毛并咽之
3. 空自苦亡人之地
4. 法令亡常
5. 畢今日之驩
6. 因泣下霑衿
7. 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8. 信義安所見乎
9. 前以降及物故
二、詞
1.(1)皆為陛下所成就
(2)且陛下春秋高
(3)我丈人行也。
(4)兄弟親近
2.(1).單于壯其節(jié)
(2)誠甘樂之
3.(1)欲因此時降武
(2)空以身膏草野
(3)反欲斗兩主
(4)單于愈益欲降之
(5)何久自苦如此
(6)王必欲降武
3.(1)天雨雪
(2)羝乳乃得歸
(3)杖漢節(jié)牧羊
(4)武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
(5)惠等哭,輿歸營
4.(1)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p>
(2) 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
(3)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
(4)虞常果引張勝
(5)私候勝曰
(6)以貨物與常
(7)收系張勝
(8)會論虞常
(9)當死/當相坐
(10)君因我降
(11)白單于
(12)武復窮厄
(13)扶輦下除
(14)孺卿從祠河東后土
(15)匈奴詭言武死
(16)具自陳道
(17)如惠語以讓單于
(18)凡隨武還者九人
三、句
(一)特殊句式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4)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5)為降虜于蠻夷。
(6)何以汝為見。
(7)子卿尚復誰為乎。
(8)何以復加。
(9)信義安所見乎?
(10)見犯乃死,重負國
(11)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12)皆為陛下所成就
(13)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14)何以過陵
(15)為降虜于蠻夷
(16)言天子射上林中
(二)翻譯
1. 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
弟在漢,幸蒙其賞賜?!睆垊僭S之,以貨物與常。
2.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p>
3. 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4. 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
感謝您的閱讀,祝您生活愉快。
蘇武傳文言文知識點歸納整理相關(guān)文章: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知識點總結(jié)和每章重點總結(jié)
本文來源:http://63xf.com/gushi/183028.html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