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xf.com--故事】
哲理:關于宇宙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它通常是關于人生問題的哲學理論,它是人生觀的理論形式。它主要探討人生的目的、價值、意義、形態(tài)等,相比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哲學而言,它的表現(xiàn)形式通常是智慧箴言式,典型作品:《重大人生啟示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兩個人和一頭驢哲理故事(通用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兩個人和一頭驢哲理故事
這是一件好事
從前,有個非洲國家的國王,他非常信任自己手下的一位充滿智慧的大臣。這位大臣無論身邊發(fā)生什么事情,他都會說:“這是件好事。”
一天,國王在擦拭寶劍的時候,不小心將自己左手的小手指割斷了。大臣聞訊,立刻趕來看望國王。見到國王正在包扎鮮血淋漓的手掌,他像往常一樣說道:“這是件好事。”
國王聞言,勃然大怒,下令將這名大臣關進了大牢。
幾個月后,國王外出狩獵,為了追逐一只羚羊,闖進了食人族的地盤。食人族將國王和隨從全都抓了起來,帶回了部落。巫師見到國王服飾華麗,便決定用他來祭祀先祖。正要舉行祭禮的時候,巫師忽然發(fā)現(xiàn)國王左手少了一根小手指。
根據(jù)食人族的規(guī)矩,肢體不健全的人是不能用來祭祀祖先的。于是將國王逐了出去,而那些跟隨的大臣,一個也沒有活著回來。
回到王宮,國王想起了這位大臣說的話,他深為自己這樣處置大臣而感到懊悔。于是,連忙下令把這位大臣從大牢里釋放出來。“你說的對,上次我斷了手指是件好事?!眹醢炎约涸谑橙俗宓脑庥龈嬖V了大臣,并誠懇地向大臣表示道歉:“我把你關在牢里這么久,這是我做的最糟糕的一件事?!?/p>
“不,”大臣回答說,“這是件好事!”
“我關了你這么久,讓你吃了這么多苦,怎么會是好事呢?”國王不解。
“如果不是因為你把我關進大牢,我肯定跟你一起去狩獵了,那么我就回不來了?!贝蟪夹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要為了一時看起來糟糕的事情而不快,說不定明天就會成為拯救你于危難之中的好事。無論遇到什么事情,只要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一切都會苦盡甘來。
唯有胸懷天地
徒弟求教于水墨大師門下,苦學半載卻仍不得要領。
每每看大師作畫,也不見大師如何蘊力屏息,只寥寥數(shù)筆,勾勒的線條便清晰明朗,一股浩然之氣躍然紙上,四周的空氣竟也變得靈動起來。徒弟數(shù)度臨摹大師畫作,粗看并無二致,但細細品味,卻總覺大師之畫若蘭香在齒,而己之畫則索然無味。
徒弟求教大師,大師只是微笑不語,問得急了,便說一句“火候未到”。
徒弟于是每日苦練畫功,又過半載畫技漸臻佳境,何處重墨何處漫筆均已了然于胸,遂挑一艷陽高照之日,沐浴更衣,焚香鋪紙,落筆作畫,一氣呵成。但見畫作工筆嚴謹,筆墨輕重均恰到好處,一眼看去徒弟不禁得意至極,但第二眼望去卻突覺缺了一點東西,再看之下此種感受更濃,過了半晌,竟覺整幅畫作變得一無是處。于是向大師求教,大師觀畫之后,只留“無懈可擊”四字便飄然離去。
徒弟思之,難道這問題就藏在這四字之中?莫非無懈可擊竟是此畫詬病所在?
見徒弟百思不得其解,大師心中微動,卻欲言又止。
如此過了一日,午夜時分,徒弟苦思之下心智漸亂,突然發(fā)狂,一把拿起畫作便撕扯起來,不過瞬間,心血之作已化作片片蝴蝶灑落院中。
瘋狂之后,徒弟突然沉靜下來,其時夜色濃重,徒弟舉頭望天,但見天上月圓不盈一物,低頭望地,只見紙片破碎如哀鴻遍地,徒弟突然頓悟,原來自己與大師的距離便在此處。
徒弟大笑出聲,順手揮起手中毫筆,在墻壁一角涂鴉起來,但見腕隨月色搖曳不停,落筆之處隨之蕩起一抹寂寥,轉瞬之間,畫作已成。
徒弟也不言語,將手中毫筆一扔,就此離去。
大師在窗外觀之,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雙手竟微微顫抖,歷經(jīng)數(shù)載,這百年衣缽終于覓得了傳人。
原來,這作畫之道,在于心裝天地,唯有如此,才能無私,才能繪這世上之物,筆下之物才能擁有天地靈氣,這一點靈機,卻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其實,何止區(qū)區(qū)作畫一事,這世間萬事萬物之理莫不如此。
【篇二】兩個人和一頭驢哲理故事
一天??鬃訋ьI著子路、子貢、顏淵等幾個門生外出講學。師生們來到海州,天空忽然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大作。當?shù)氐囊粋€老漁翁把他們領進一個山洞避雨。
這山洞面對著大海,是老漁翁平常歇腳的地方。孔子覺得洞里有點悶熱,便走到洞口,觀看雨中的海景,看著看著,不覺詩興大發(fā),吟成一聯(lián):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
老漁翁聽了忙道:“先生,你說的不對呀!難道海浪整頭整腦只有千層,沙坑不多不少正好萬點?先生你數(shù)過嗎?”
孔子覺得老漁翁的活有幾分道理,便問道:“既然不妥,怎樣才合適呢?”
老漁翁不慌不忙地說,“咱生在水邊,長在海上,時常唱些漁歌。歌也罷,詩也罷,雖說不必真魚真蝦,字字實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傳神。依我看,你那兩句應當改成這樣:‘風吹海水層層浪,雨打沙灘點點坑。’浪層層,坑點點,數(shù)也數(shù)不清,這才合乎情理?!?/p>
子路在一旁火了,沖著老漁翁說:“哎哎,圣人作詩,你怎能亂改!”
孔子喝道:“子路!休得無禮!”
老漁翁拍著子路的肩膀說:“圣人有圣人的見識,但也不見得樣樣都比別人高明。比方說,這魚怎么打法,你們會嗎?”一句話,把子路問了個啞口無言。
老漁翁瞧著子路的窘態(tài),也不答活,飛身奔下山去,跳上漁船,撒開漁網(wǎng),打起魚來。
孔子看著老漁翁熟練的打魚動作,想著他談海水、改詩句、議“圣人”、責子路的情形,猛然間發(fā)覺自己犯了個大錯誤,于是把門生招攏在一起,嚴肅地說:為師以前對你們講過‘生而知之’,這句話錯啦!大家要記?。褐疄橹?,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說罷,順口吟出小詩一首:
登山望滄海,茅塞豁然開;
圣賢若有錯,即改莫徘徊!
【篇三】兩個人和一頭驢哲理故事
負荊請罪
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膽略過人,能言善辯,曾經(jīng)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憑著他的機智英勇,在繩池會上始終沒讓秦國占到半點便宜,最后完璧歸趙,受到趙王的賞識,拜他為上卿,職位在廉頗之上。屢建戰(zhàn)功的大將軍廉頗見藺相如職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氣,說:“我有攻城野戰(zhàn)的大功,而A相如不過動動口舌而已,況且此人出身貧賤,我不能屈居在他之下,倘若給我遇見他,我一定要當面羞辱他一番?!?/p>
廉頗的這吞話很快就傳到藺相如的耳中,但他能識大體,顧大局,所以每逢上朝的日子,就故意裝作有病,以免廉頗與自己爭位次。有時藺相如出門,遠遠望見廉頗,就吩咐車子調(diào)轉方向,避開廉頗。相府里的賓客很不滿意,對藺相如說:“我們之所以離家來到府上做事,是敬慕您崇高的正義精神,如今廉頗日出狂言,即使庸人也不能忍受,何況您為相網(wǎng)呢!再這樣下去,我們要走了?!碧A相如笑笑,問賓客:“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哪個厲害?”大家異口同聲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p>
藺相如說:“我藺相如敢在秦國朝廷上當眾呵斥秦王,侮辱其大臣,又怎會偏偏怕廉將軍呢了只是我想到,強秦不敢侵犯我趙國、不過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兩虎相一斗,必有一傷,我之所以避讓他,是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啊!”
藺相如“光囚家之急而后私仇”這句話不脛而走,傳到廉頗那里。廉頗一想,是自己不對,連忙脫去衣服,叫人取來荊條(可作鞭子用的樹枝),負荊到相府向相如請罪說:’、我是個鄙賤的人,不知您對我這么寬厚啊竺”藺相如趕緊扶他起來。從此趙國將相和睦,秦國更不敢來浸犯了。
【篇四】兩個人和一頭驢哲理故事
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12歲那年,因家里貧困,只好離開蘇北老家,跟伯父到沈陽去讀書。
伯父帶他下火車時,指著一片繁華的市區(qū)說:“沒事不要到這里來玩,這里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沒處說理啊!”周恩來奇怪地問:“這是為什么?”伯父沉重地說:“中華不振啊!”
周恩來一直想著伯父的話,為什么在中國土地上的這塊地方,中國人卻不能去?他偏要進去看個究竟。
一個星期天,他約了一個好朋友,一起到租界地去了。
這里確實與其他地方不同,樓房樣子奇特。街上的行人中,中國人很少。忽然,從前面?zhèn)鱽硇侣暎麄z跑過去看。在巡警局門前,一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向兩個穿黑制服的中國巡警哭訴,旁邊還站著兩個趾高氣揚的洋人。他倆聽了一陣就明白了,這位婦女的丈夫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中國巡警不但不扣住洋人,還說中國人妨礙了交通。周圍的中國人都忿忿不平,心懷正義感的周恩來拉著同學上前質(zhì)問巡警:“為什么不制裁洋人?”巡警氣勢洶洶地說:“小孩子懂什么?這是治外法權的規(guī)定!”說完走進巡警局,砰的一聲把門死死關上。
從租界地回來,周恩來心情很沉重,他常常站在窗前向租界地方向遠遠地望著,沉思著。
一次,校長來給大家上課,問同學們:“你們?yōu)槭裁醋x書?”有的說:“為明禮而讀書?!庇械恼f:“為做官而讀書?!庇械恼f:“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碑攩柕街芏鱽淼臅r候,他清晰有力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震驚了,他沒料到,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竟有這樣大的志氣。
周恩來在沈陽讀小學的三年中,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被送到省里,作為小學生的模范作文,還被編進兩本書里。
15歲那年,周恩來以優(yōu)異成績考進天津南開中學。那時,伯父的生活也很困難,他就利用節(jié)假日,給學校抄寫材料,掙一點錢來做飯費。生活雖清苦,但他的學習愿望卻很強烈。他在課上認真聽講,課外閱讀大量書籍,獲得了豐富的知識。他的考試成績總是全班第一。全校師生都很敬重他,說他是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學校為了獎勵他,宣布免去他的學雜費。他成為南開中學唯一的一個免費生。
周恩來在青少年時期,為中華之崛起努力讀書。以后,也是為了這個目標,他忘我地工作,無私地奉獻了畢生精力。
【篇五】兩個人和一頭驢哲理故事
故事一:《華盛頓砍樹華》
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tǒng)。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彼赣H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拔铱沉四愕臉?”華盛頓和盤托出。
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愿失去一百棵樹,也不愿聽你說謊?!?/p>
哲理故事: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nèi)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
故事二:《畢加索:時間的光線》
音樂家魯賓斯坦經(jīng)常到好友畫家畢加索的畫室看他畫畫。一次,魯賓斯坦在好幾個月內(nèi)看到畢加索不斷地在畫同樣的東西。背景是陽臺的鐵欄桿,近景是一張桌子、一瓶葡萄酒、一把吉他。
當畢加索畫了將近五十幅同樣的作品后,魯賓斯坦不耐煩地問:“每天都描繪同樣的靜物,難道你不厭倦嗎?”
畢加索反問道:“你不覺得自己在說廢話?難道你不知道,每一分鐘都是不同的我,每一個鐘頭都有新的光線,每天雖然看同一瓶酒,但我可以從中看到不同的個性,看到不同的酒瓶,不一樣的桌子,不同的世界里的不同的生命!在我的眼睛里,這一切都是不同的?!睆拇艘院螅斮e斯坦在重復彈一首歌時,皆可彈出不同的韻味。
哲理:如果你已經(jīng)準備好,請拿出虛懷若谷的胸襟,學會換位思考,你會發(fā)現(xiàn),世界原本可以如此美麗,生活原本可以如此豐富,精神原本可以如此充實。
故事三:《托爾斯泰的忍耐》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擁有無數(shù)崇拜者,他的話甚至被奉為至理名言,而除了名譽、地位,他和他的夫人還共同擁有豐厚的財產(chǎn)和可愛的孩子??雌饋?,沒有任何人的婚姻能比他們的更美滿了。
但是托爾斯泰漸漸對自己所謂高尚的寫作感到厭惡,他改寫小文章,宣傳和平,呼吁消滅貧困,還將自己的地產(chǎn)贈送給別人,追求簡樸清苦的生活。然而妻子一如既往地揮金如土,追求虛榮奢侈結交社會名流,并且對丈夫的慷慨和善行十分惱火。托爾斯泰要放棄他的所有版稅,她卻希望丈夫所寫的著作都變成金錢。一旦托爾斯泰反對,她就立即發(fā)狂咆哮,在地上打滾,甚至拿出鴉片要吞下去聲言自殺,或跑到井邊做跳井狀威脅丈夫。
有幾次托爾斯泰都決定再也不見妻子,可每到這時,妻子會跑過來抱住丈夫的雙膝,求他再次朗讀五十年前在日記中贊美她美貌與他們愛情的語句。托爾斯泰讀到那些話,總是會心軟。
但是,妻子的依然如故終于讓托爾斯泰再也不能忍受。在1910年10月的一個風雪之夜,82歲的托爾斯泰獨自離家出走了。11天以后,托爾斯泰患了肝炎,死在一個車站里。
哲理:人生中往往一件小事就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同樣的,為別人推開一扇門就是給自己留下一條路。相同的,一個充滿人性溫暖的小故事,也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故事四:《蘇格拉底的遺憾》
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在臨終前有一個不小的遺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時間里沒能給他尋找一個最優(yōu)秀的閉門弟子。
事情是這樣子的。蘇格拉底在風蝕殘年之際,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就想考驗和點化一下他那位平時看來不錯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說:“我的蠟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蠟接著點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嗎?”“明白”,那位助手趕忙說,“您的思想光輝是得很好地傳承下去……”
“可是,”蘇拉格底慢慢悠悠的說,“我需要一位最優(yōu)秀的傳承者,他不但要有相當?shù)闹腔?,還必須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這樣的人選直到目前我還未見到,你幫我尋找和發(fā)掘一位這樣的人?!薄昂玫?,好的?!敝趾軠仨樅茏鹬氐卣f,“我一定竭盡全力地去尋找,以不辜負您的栽培和信任?!?/p>
半年后,蘇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別人世,最優(yōu)秀的人選還是沒有眉目。助手非常慚愧,淚流滿面地坐在病床邊,語氣沉重地說:“我真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碧K格拉底說到這里,很失意地閉上了眼睛,停頓了許久,才又不無哀怨地說:“本來,最優(yōu)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給耽擱、給丟失了……”話沒說完,一代哲人就永遠離開了他曾經(jīng)深切關注著的這個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后悔、自責了整個后半生。
哲理:只有自信,才能面對人生的艱辛,歲月的苦楚,抹去你悲傷的眼淚,燃起希望之火,用整個身心趟出一條成功的路。
故事五:《那個偉大的倒霉蛋》
一個偉大萬里倒霉的作家,他出生在一個窮醫(yī)生家里。小時候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參軍后被俘身負重傷,左手致殘,并屢立戰(zhàn)功,得到元帥的嘉獎??墒钱斔弥獛浀谋K]書,做著即將成為將軍的美夢時,在歸國途中,被俘后賣到阿爾及利亞,在那里做了5年苦工。
當他回到祖國的時候,很不幸,他的國家已經(jīng)忘記了這位英雄,他連一個普通的工作都找不到,好不容易在無敵艦隊找到一個軍需的職位。一次也下鄉(xiāng)催征,因不肯為鄉(xiāng)紳通融減稅,被鄉(xiāng)紳誣陷入獄。從監(jiān)獄出來以后,他改作稅吏。一次他把稅款交給一家銀行保管,偏偏銀行倒閉,他第二次入獄。第二次出獄,他貧困貧,而且家里妻子、妹妹、女兒一幫人都靠他一個人養(yǎng)著。他住的地方,環(huán)境如此惡劣;樓下是酒館,樓上是妓院。一天,酒館里有人斗毆,一人倒在地上奄奄一息。他出于同情把那人背到家里,誰知人未救活,他涉嫌謀殺再次入獄。在此之后,他妻子死去,他又因為女兒的事情被法庭傳訊。
就這么一個兩次被俘三次入獄的人,命運從來不肯眷顧他。但惡劣的環(huán)境沒有淹沒他,倒霉的境遇沒有打倒他,反而豐富了他。他的智慧是把倒霉當作生命的一個必然結果加以接受,而化為生命的財富。憑著他對生活的反思和那個國家斗牛士的精神,他寫出了名震世界的巨著——《堂·吉訶德》。
哲理:這個偉大的倒霉蛋就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而作品的主人公仿佛是作者的一個自我嘲諷。他證明了承受倒霉時的痛苦和順風時的歡樂都是人生的收入,他的賬本上沒有支出。
【篇六】兩個人和一頭驢哲理故事
困境即是賜予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稱的獅子,來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謝你賜給我如此雄壯威武的體格、如此強大無比的力氣,讓我有足夠的能力統(tǒng)治這整座森林。”
天神聽了,微笑地問:“但是這不是你今天來找我的目的吧!看起來你似乎為了某事而困擾呢!”
獅子輕輕吼了一聲,說:“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來的確是有事相求。因為盡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雞鳴的時候,我總是會被雞鳴聲給嚇醒。神啊!祈求您,再賜給我一個力量,讓我不再被雞鳴聲給嚇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復的?!?/p>
獅子興匆匆地跑到湖邊找大象,還沒見到大象,就聽到大象跺腳所發(fā)出的“砰砰”響聲。
獅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卻看到大象正氣呼呼地直跺腳。
獅子問大象:“你干嘛發(fā)這么大的脾氣?”
大象拼命搖晃著大耳朵,吼著:“有只討厭的小蚊子,總想鉆進我的耳朵里,害我都快癢死了?!?/p>
獅子離開了大象,心里暗自想著:“原來體型這么巨大的大象,還會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還有什么好抱怨呢?畢竟雞鳴也不過一天一次,而蚊子卻是無時無刻地騷擾著大象。這樣想來,我可比他幸運多了?!?/p>
獅子一邊走,一邊回頭看著仍在跺腳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來看看大象的情況,應該就是想告訴我,誰都會遇上麻煩事,而它并無法幫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雞鳴時,我就當做雞是在提醒我該起床了,如此一想,雞鳴聲對我還算是有益處呢?”
感悟:一個障礙,就是一個新的已知條件,只要愿意,任何一個障礙,都會成為一個超越自我的契機。在人生的路上,無論我們走得多么順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順的事,就會習慣性地抱怨老天虧待我們,進而祈求老天賜給我們更多的力量,幫助我們度過難關。但實際上,老天是最公平的,就像它對獅子和大象一樣,每個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價值。
【篇七】兩個人和一頭驢哲理故事
如何實現(xiàn)夢想
大多數(shù)人距離他們的目標只缺少了一個正確的決定,而且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這個正確的決定就是下決心——對自己說:“我決定展開行動,追求目標?!?/p>
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比一個決心達到目標的人更有力量。然而,在每個人下定決心之前,你必須先了解的是:
首先,千萬不要把如何實現(xiàn)夢想和夢想本身混為一談。
你的第一個決定應該非常具體、明確:我到底想要什么?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做什么?擁有什么?排除什么?追求什么?獲得什么?
你應該將你的決定用很簡單的句子表達出來:“我想要——”在空格上填上任何你真心想要的東西,或想做的事情。
從某個角度來說,這有點像是一個小孩得到媽媽的同意,帶著十塊錢在糖果店里,自由選擇任何他想到的糖果。請自由地在空格中填入你的決定,不要給自己任何限制,你惟一需要確定的是: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這就是你立刻想要、一直想要、而且非常想要的事物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那么請排除所有你曾經(jīng)自我設定的障礙,并且大膽直接地說:“是的,我全心全意地想要——”
其次,不要猜測你的夢想。
當你專注于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時,你必須先將你以前所有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放在一邊,切斷你的后路,從現(xiàn)在開始只剩下你和你的夢想,你已經(jīng)不能回頭了。就像你剛抓著一根搖晃的蔓藤越過山谷一樣,現(xiàn)在的你無路可退,你已經(jīng)站在山谷的另一邊,接下來要面對的是:你該如何完成你的夢想。
如果你將“如何”完成你的夢想,和“什么”是你的夢想混為一談,那么你將永遠一事無成。因為這個“如何”將會一直打擊你,并阻礙“什么”的完成,最后你將失去嘗試的勇氣而不愿意再跨出下一步。
如果你開始臆測你的夢想是否會實現(xiàn),那么你將失去追求夢想所需要的動力。
許多人都在等待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他們希望等所有的綠燈都亮了以后再出門。抱持這種想法的人,一輩子也無法走出家門。
【篇八】兩個人和一頭驢哲理故事
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時近傍晚,突然雷聲隆隆,天下起了雨,大雨勢滂沱,看樣子短時間內(nèi)不會停止,“怎么辦呢?”和尚四下張望,所幸不遠處有一座莊園,好便能夠求住一宿避避風雨。
莊園很大,守門的仆人見是個和尚敲門,問明來意,冷冷地回說:“我家老爺向來和僧道無緣,你最好另作打算吧!”
“雨這么大,附近又沒有其它的小店人家,還是請您給個方便吧?!焙蜕袘┣笾?。
“我不能擅自作主,等我進去問問老爺?shù)囊馑??!逼腿巳雰?nèi)請示,一會兒出來,仍然不肯答應,和尚只好請求在屋檐下暫歇一晚,結果,仆人依舊搖頭拒絕。
和尚無奈,便向仆人問明了莊園主人名號,然后冒著大雨,全身濕透奔回了寺廟。
三年之后,莊園老爺納了個小妾,寵愛有加。小妾想到廟里上香祈福,老爺便陪著一起出門。進了廟院老爺忽然瞥見自己的名字被寫在一塊顯眼的長生祿位牌上,心中納悶,找到一個正在打掃的小和尚,向他打聽這是怎么回事。
小和尚笑了笑說:“這是我們住持三年前寫的,有天他淋著大雨回來,說有位施主和他沒有善緣,所以為他寫了一塊長生祿位。住持天天誦經(jīng),回向功德給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結、添些善緣,至于詳情,我們也不是很清楚……”
莊園老爺聽了這番話,當下了然,心中既慚愧又不安。后來,他便成了這座寺廟虔誠供養(yǎng)的功德主,香火終年不絕。
【佛理小故事感悟】:世界說小不小,說大不大,人生何處不相逢。胸襟寬大肚量能容的人,明了“大恩與大怨,人我原無兩”的道理,環(huán)境與他人施與自己的一切恩怨,都能激勵啟發(fā)自己,恩與怨都是成就道業(yè)的助緣。相反的,心胸褊狹的人,除了求一時之快以外,積累惡緣阻絕善緣,結果只有逐漸封閉自己未來更多可能的"路向。
【篇九】兩個人和一頭驢哲理故事
1、蘇洵年輕時,讀書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常和一幫“狐朋狗友”賽馬、游山玩水,直到二十七歲方有覺悟,于是發(fā)憤學習。
學了一年多,自以為差不多了,就去考進士,結果沒有考中。這才使他認識到,學習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從此,他謝絕賓客,閉門攻讀,夜以繼日,手不釋卷。如此發(fā)憤攻讀了五、六年,終于文才大進,下筆如有神,頃刻數(shù)千言。
仁宗嘉佑元年,他帶領蘇軾、蘇轍到汴京,謁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贊賞他的《權書》、《衡論》、《幾策》等文章,認為可與賈誼、劉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薦。
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參加考試,他推托有病,不肯應詔。嘉佑五年(52歲),任為秘書省校書郎。
2、齊白石從小家境貧困,世代務農(nóng),僅在12歲前隨外祖父讀過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種田,什么活都干,12歲學木匠,15歲學雕花木工,掙錢養(yǎng)家。27歲才開始正式學畫畫。這個時候所有人恐怕連他自己也不會想到,日后會成為一代大師,獲得一連串的榮譽。
齊白石什么時候可以稱的上“成”字不太好說,我想在他中青年的時候已經(jīng)小有名氣,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在56歲后開始大膽突破自己,轉變畫風后才從此聲名大振。1949年當選中國文聯(lián)委員、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xié)會委員。
1952年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
曾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1957年,擔任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同年9月16日謝世。卒年95歲。
3、勾踐23歲就繼承王位,剛繼位不久就打敗了強大的吳國,可謂是志得意滿,但此時的勾踐當然還算上“成”。
因為強大的吳國正在發(fā)奮血恥,一場滅頂之災隨即就降臨到了這位年輕的君王和他的國家。闔閭受傷而死,其子夫差立志報仇。勾踐于次年主動進攻吳。在夫椒山(今江蘇吳縣西南)與吳兵發(fā)生激戰(zhàn),越兵大敗。勾踐退兵至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南),用范蠡的計策,向吳稱臣乞和。
勾踐五年,率妻和大臣范蠡親去吳國臣事夫差入質(zhì)于吳,抵達吳都,勾踐忍辱負重,自稱賤臣,對吳王執(zhí)禮極恭,吃粗糧、睡馬房、服苦役,“服犢鼻、著樵頭;夫人衣無緣之裳、施左關之襦?!毙⌒乃藕蚍虿睿龅桨僖腊夙?,養(yǎng)馬,夫人給水、除糞、灑掃。三年不慍怒,無恨色。勝過夫差手下的仆役。
勾踐七年(30歲)歸越,歸國后,為了激勵自己不忘報仇雪恥,睡覺時不鋪褥子而鋪上柴草。在房間里掛了一個苦膽,每頓飯前都要嘗嘗。這就是“臥薪嘗膽”典故的由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終于勾踐乘吳國爭霸中原國內(nèi)空虛加上國內(nèi)天災大敗吳國。勾踐二十四年(47歲),吳都被圍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殺。吳亡。隨后,勾踐又乘船進軍北方,宋、鄭、魯、衛(wèi)等國歸附,并遷都瑯琊(今山東膠南南),與齊、晉諸侯會盟,經(jīng)周元王正式承認為霸主。
4、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報國的忠臣可能在文學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壇遭到排擠,被放逐后偉大的《離騷》才橫空而出。
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楚襄王即位后繼續(xù)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楚襄王二十一年(62歲),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汩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詩人寫作《離騷》時已經(jīng)度過了大半生。他為了實現(xiàn)政治理想,不斷遭到腐朽的貴族集團的排擠和打擊,這時已經(jīng)再被放逐,到了救國無路的地步;而楚國也由一個頗有希望的國家,被弄到了瀕臨危亡的絕境。詩人瞻前顧后,感慨萬分,他把堅持奮斗而不能實現(xiàn)愛國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這篇激動人心的詩歌。
《離騷》通過詩人一生不懈的斗爭和身殉理想的堅貞行動,表現(xiàn)了詩人為崇高理想而獻身祖國的戰(zhàn)斗精神;表現(xiàn)了與祖國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摯的愛國主義感情;也表現(xiàn)了他的熱愛進步、憎惡黑暗的光輝峻潔的人格。
5、慕容垂重小就勇冠三軍,深受父親慕容皝的喜愛。后來卻被太傅慕容評逼走,在在付堅麾下忍辱負重幾十載,直到須發(fā)皆白才重新收拾了燕家天下,也可以算是大器晚成。慕容垂為前燕開國皇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暐之叔。甚得慕容皝寵愛,后來得到慕容恪賞識,曾為前鋒都督,前燕吳王。
369年晉將桓溫率軍攻前燕,在枋頭撤退,慕容垂以三萬騎追到襄邑(今河南睢縣),大敗晉軍。后被太傅慕容評逼走,攜妻子投降前秦。淝水之戰(zhàn)中進攻被委派進攻襄陽,暗中保存實力,在前秦敗后叛變,慕容垂糾合鮮卑、烏桓,建立后燕,率軍二十萬攻鄴,一年后奪據(jù)鄴城。
386(60歲)年稱帝,定都中山(河北定州市)。393(67歲)年消滅慕容泓的西燕政權。因扣留北魏王拓跋圭弟弟,與本是藩屬的北魏關系惡化。395(69歲)年太子慕容寶征北魏,于參合陂之役大敗,隔年慕容垂反擊,但病死于親征途中。
本文來源:http://63xf.com/meiwen/153853.html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