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xf.com--故事】
母親的愛像空氣,是看不見的,也是摸不著的。我們每天都呼吸空氣,習以為常,但是一旦失去了它,我們就無法生存下去。下面是小學生作文網(wǎng)www.zzxu.cn 小編為大家?guī)淼奈遗c母親的故事,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我與母親的故事

5歲時,我每天中午放學回家,總是先跑到廚房里。看著媽媽做飯時忙碌的身影,我會一下子撲到媽媽的懷里,媽媽一把抱住我說:“乖寶貝,放學回來了,到那邊去玩,媽媽給你做好吃的。”我便讓媽媽蹲下身來,在媽媽的臉上親一口,然后才高高興興地跑出去玩?,F(xiàn)在想想,也許那一個吻便是對媽媽辛勞的一種獎勵。
8歲時,我每天中午放學回家,一進門便聞到一股飯菜的香味,媽媽這時正在整理我房間的東西,邊整理邊說:“以后可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看你這些書亂的,你已經(jīng)長大了,如果連這點小事都不會做,會讓人笑話的。”“知道了,知道了”我邊說邊夾起一塊肉,塞進媽媽的嘴里,媽媽便開心的笑了。
現(xiàn)在,我漸漸理解了母親的愛。母親生日那天,我把積攢的錢,買了一個大大的生日蛋糕。當我捧著蛋糕,緩緩的走到母親面前時,她激動的抱住了我,眼中的淚花在閃動,我輕輕的在母親的耳旁說了聲:“媽媽,生日快樂!”母親動情的說:“妮兒真的長大了。”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母親也需要女兒的愛,也需要愛的回報,而唯一能給她這種快樂的人是我——一個沒能早點領(lǐng)悟母愛的女兒。
我們母女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我相信,這些故事一定會陪伴著我不斷成長,母女之愛也會象一條溪流,源源流長,永無止息。
我與母親的親情小故事:我與母親
我小的時候,總聽到母親叨嘮說管男孩子比管女孩子要省心得多,所以我一直認為母親寵著弟弟,而不愛我。所以我對母親,感情上總是覺得和她有些疏遠。
隨著年齡的增長,從別人的目光中,我能夠感覺到我是一個漂亮的女孩。為了使我“不走彎路”,母親對我管教很嚴:在學校不能和男同學有過多來往;在外面不能和男人說話;每天放學就回家;連周日想和同學出去玩玩都要讓同學先到我家來找我,目的是讓她先過一下目,驗明正身,是女孩才可以,而且得是她“看得上”的那種講文明、懂禮貌的女孩;每次學校組織春游秋游,如果是當天來回還可以考慮,如果說要在外面過夜,那絕對免談。所以,我中學時代的朋友并不多。
在大學期間,我和一個家在外地的男生相戀了,母親說他家庭條件不好,極力反對。我不明白從小教導我們不要嫌貧愛富的母親,對于我的婚姻為什么會這樣。雖然母親反對,但我堅持著自己的愛情。
畢業(yè)后,我和男友結(jié)婚了。我們住在租來的遠離市區(qū)的一間9平方米的小屋里,而我家里的三室一廳卻空著一間。母親不讓我們住在家里,她要讓我的丈夫靠自己的能力“養(yǎng)活”我。我們倆一個月工資加起來五六百元,除去房租,所剩無幾。吃著最簡單的飯菜,看著別人淘汰下來的黑白電視,用著別人不要的、外殼生滿鐵銹的舊冰箱。那段時間,我的心中充滿了對母親的仇恨。我想,我和母親的關(guān)系是越來越疏遠,并且生疏了。
后來,丈夫去了一家外企,企業(yè)老總很賞識他的能力,將他重用。我們的收入一下增多了起來,生活也改善了許多。后來,我們又貸款買了房。這時母親開始經(jīng)常打電話要我們多回家看看,她對我丈夫的態(tài)度也變得客氣多了。但我卻很少回去,故意和母親“僵持”著。直到有一天我和弟弟聊天,弟弟說:“其實你應(yīng)該感謝媽,要不是她死活不同意你們住在家里,你們能自立?要不是她逼著姐夫努力奮斗,你們能有今天這樣?其實,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過上好日子。”聽了弟弟的話,我對母親的記恨,才減淡了許多。
在剛結(jié)婚時,我曾幻想著不要孩子,然而,我終究沒經(jīng)住“做個完整女人”的誘惑,在即將步入高齡產(chǎn)婦的行列之際,我懷孕了。母親知道后比我丈夫還要興奮,又是殺雞又是買魚。她執(zhí)意讓我回娘家住,說是為了方便照顧我。
肚里的寶寶一天天地長大,我還是沒有搬到娘家去住,但我的心里,已經(jīng)沒有對母親的敵意了。也許自己也快要做媽媽了,這時我卻時常想起母親,想起和她一起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母親現(xiàn)在每天都要給我打電話來,說著重復的話:你現(xiàn)在身體怎么樣?小寶貝沒事吧?聽著母親電話那頭的話語,我的淚水終于奪眶而出:其實在母親的內(nèi)心深處,我一直也是她的最愛……
記述我與母親的生活故事隨筆
編者按:電報,對于我這一代人來說,只在電影里看過。電視上每次看到發(fā)電報的時候,都特別有感覺。
發(fā)給父母的加急電報
電報對于今天的人來說,已有些陌生了。但在那個以書信互通情況的年代,電報就是最為快捷的通訊方式。
1978年底我部接到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命令,立刻進入緊張的臨戰(zhàn)狀態(tài)。部隊中斷了個人通信。更新了車輛。檢修補充了武器彈藥。配備了防毒面具、急救包等所有戰(zhàn)場用品。并將前運后送物資分開后,把自己要給家里郵寄的錢也留了下來。
我那時每月工資五十三塊五毛錢,除下生活費用,留下三十塊錢,由留守人員代郵給老家的父母。于是從出發(fā)的那個月起,我的父母每月都能收到二十九塊七毛錢。可就是這二十九塊七毛錢,卻叫父母很是擔心起來:為什么有整有零的每月都是二十九塊七毛錢?為什么突然沒了通信只有這二十九塊七毛錢?與此同時,村里也有了南邊打仗了、我們村上了倆死了一個的傳言。1979年2月17日戰(zhàn)斗打響后,我國向全世界公布了這一消息,于是村里的傳言更加“準確”起來:是死了一個。那個不寄信也不寄錢的沒事。這個不寄信光寄錢的肯定沒了。部隊忙于戰(zhàn)事,先給父母寄些安慰錢。
當時我們村的確有兩人參戰(zhàn),一個戰(zhàn)前剛?cè)胛?,穿上軍裝就上了前線。另一個就是我。
可為什么是有整有零的二十九塊七毛錢呢?
誰都百思不得其解。
那時寄錢每十元錢受一毛郵寄費,三十塊錢扣除三毛錢,就是二十九塊七毛錢的原因。造成這種原因的,一是戰(zhàn)前緊張,疏忽了留下三毛錢的郵寄費;二是提干不久,沒給家寄過幾次錢,也就沒想得起來。
這就給母親平添了許多擔憂。
有道是兒行千里母擔憂。究竟能“憂”到何種程度、何等地步,沒有親歷是很難體會到的。
歸國后聽弟弟說,戰(zhàn)爭公開后,父親每到飯時就抽著旱煙,坐在舌簧喇叭底下等候廣播里的消息,把布滿皺紋的臉掩在煙霧里。母親整天憂心忡忡,魂不守舍。常常丟東忘西。到坑邊洗衣時不是忘了端盆就是忘了拿衣裳。再就是洗完忘了拿回來。做飯時燒干了鍋。到地里薅草時往往走到別家的地塊。夜里暗自落淚,淚腺都哭大了。母親生于貧窮嫁于貧窮,舊社會的苦水泡得她心地慈善性格柔軟,對我們兄弟姊妹非常愛憐。加上讀不起書受盡欺辱,見我是家里第一個讀到高中的孩子,偏愛有加,上學帶干糧時沒白面,就推磨時羅出些細面,用高粱面紅薯面粗糧細作,蒸上夠一個星期吃的窩頭,讓我背到學校……沒想到我剛提干就犧牲了,叫她怎能不憂心呢?
而我也像有心理感應(yīng)似的,稍有閑隙,腦子里就會浮現(xiàn)出父母擔憂的臉。尤其夜晚,望著透過竹林的星空,聽著零落的槍聲,父母親的音容樣貌都會出現(xiàn)在眼前……戰(zhàn)后返回至蒙自的一個公社時,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郵電所給父母拍了封加急電報:勝利歸國。
那時郵電所沒發(fā)報機,電報員要用電話打到縣郵局,再由縣郵局逐級發(fā)報。雖說是加急,到我們老家也還是需要兩三天時間的。但電報一發(fā),我那顆懸著的心呼嗵落地了,并覺得父母的心也塌實下來。后來聽弟弟說,接到電報,父親啪地磕了下煙袋,說,中,打贏了。沒輸給人家。母親則喜極而泣,攥著電報再也不舍丟開,精神也很快好了起來。
作者:高懷昌
本文來源:http://63xf.com/meiwen/4948.html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