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xf.com--散文精選】
下面是中國文庫網(wǎng)63xf.com分享的寫作是更深刻的自我探索,供大家參考!寫作是更深刻的自我探索
書展期間,創(chuàng)作型歌手陳綺貞攜新書《不在他方》來到上海。這本散文集記錄了她十多年來旅行的足跡及生活的點滴感悟,可以視為音樂世界之外,她對于內(nèi)心世界與外在世界的另一重探索。(圖:陳綺貞拒絕成為被過度消費的偶像,拒絕定位自己,拒絕改弦更張,她向往的是閑適的生活境界)
來源:外灘畫報
書展開幕的第二天傍晚,除了主會場的摩肩接踵,市中心一家商場的門口也聚滿了人。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暑氣,有的路人撐著傘駐足,好奇地張望里頭正發(fā)生些什么。只有從排隊的“大小”青年手里拿著的書才能大致猜個一二--《不在他方》,稍往里走的門口的小攤上也豎著幾本同樣的書。
這是創(chuàng)作型音樂人陳綺貞的新書發(fā)布會。十六年前,從與徐懷鈺、吳佩慈、李心潔一道作為滾石旗下的演唱組合“少女標(biāo)本”的一員出道,到今天被人“尊稱”(昵稱)為“陳老師”,她這一路堅持的自我精神似乎從沒有改變:走著小清新的歌路,唱著不妥協(xié)的歌;寫著自己的文字,展開別樣的旅程;拍著精致的圖片,感悟著哲理的自然;還有,被各類文藝青年喜歡,卻又自以為不是明星。
在談及自己的“寫手”角色時,陳綺貞顯得很坦然:“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寫了幾首歌詞,就能夠真正當(dāng)好一個作家。對我來講,創(chuàng)作有很多不同的領(lǐng)域,它們是很不一樣的,所以,《不在他方》還是被我定義為一個偶發(fā)事件。”
但就旁人的觀察而言,出書似乎對陳綺貞而言是順理成章的事兒。她拒絕成為被過度消費的偶像,幾年才出一張專輯;她拒絕定位自己,認(rèn)為那不過是別人給的標(biāo)簽;她拒絕改弦更張,向往閑適的生活境界……卻又是如此堅持,一絲不茍地創(chuàng)作。所以,寫作于她似乎是音樂之外最好的選擇。
對于愛創(chuàng)作的陳綺貞來說,寫歌似乎已經(jīng)不是什么需要絞盡腦汁才能完成的事兒。她給記者翻看了她手機的語音備忘錄,長長的一連串錄音都是她隨時隨地拿著吉他彈唱的 Demo,大約有上千條。而談到寫書,似乎就沒有那么容易了。“我知道書的篇章跟一首歌比起來是很大的,它不能夠像我坐在飛機上或住旅館時,花費 5 分鐘、10 分鐘寫兩句歌詞,就輕易做到。”陳綺貞說。
為此,她的寫作常常伴有一種“儀式感”。她將自己放置在一個除了電腦、椅子之外,只有一張床的空間里,每天固定寫那么四小時。其間可以打瞌睡,但手不能離開電腦。這樣連續(xù)一兩個月,《不在他方》的雛形就出來了。然而,這個雛形的形成卻是陳綺貞花了十幾年的時間,跟自己、與自然的無數(shù)對話的積累。
關(guān)于此書的出版,還有這么個小故事,大概在陳綺貞出第二張專輯的時候,就開始有很多人表示喜歡她的歌詞,并催促她寫書。但一直到去年,十幾年過去了,她始終不認(rèn)為自己有能力去完成一本散文集。直到有一天,陳綺貞重返母校,去上了臺灣政治大學(xué)陳芳明教授的課,然后把之前寫的東西做成像備忘錄一樣拿給他看。陳老師不但給予她鼓勵和肯定,甚至幫她聯(lián)系好了編輯和出版社,因此才有了這本書的問世。說起此事,陳綺貞的臉上還泛著一臉感謝的笑意。

《不在他方》中記錄的哈瓦那的章節(jié)是陳綺貞最津津樂道的,她用一個外來人的眼光,感受著這個似乎與世隔絕的國家
現(xiàn)在的《不在他方》,收錄了陳綺貞的 38 篇散文、7 封信件、兩場對談和一段問答,記錄了她在哈瓦那以旅人之眼所烙印的風(fēng)景,和那些曾經(jīng)日常中的微小感受。比如大學(xué)住宿的日子、拔牙的體驗、臺北早餐店的氣味、晨起的漫步、閱讀的陶醉、聆聽演唱會的悸動,以及在音樂里反復(fù)迷失與尋找自己的歷程……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所記錄的哈瓦那章節(jié),都是美國和古巴恢復(fù)關(guān)系前的原始狀態(tài),這是陳綺貞所津津樂道的。她用一個外來人的眼光,感受著這個似乎與世隔絕的國家。那些因為迷路得來的“驚奇”、那種最好的娛樂就是和當(dāng)?shù)厝艘黄鹱议T口閑聊,聽她娓娓道來,很真實,很寧靜,也很溫暖。
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