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xf.com--教學設(shè)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于1926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調(diào)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全國教學大賽一等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shè)計集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篇一】全國教學大賽一等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shè)計
一、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精讀第二自然段。
2.根據(jù)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性色彩濃厚的語句,深人體會作者的情感。
二、學習過程
1.感知教材,從課題著手,理清全文思路。
2.小組討論。
(1)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貫穿全文的又是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文章第二自然段寫景極為精妙,妙在何處?
(3)“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中哪個內(nèi)容是強調(diào)的重點?
(4)“……百草園……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jīng)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薄耙安荨睘槭裁茨艹蔀椤皹穲@”呢?
(5)“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吧……都無從知道。”“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
(6)為什么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7)童年魯迅眼中的先生是個怎樣的人?你們心中的那位先生是怎樣一個人?怎樣全面評價三味書屋的那位先生?
(8)文章為什么要描述兩個童年生活場所?
3.小組交流。
三、拓展練習
(1)雪地捕鳥的過程,作者用了二系列動詞來描述,準確、生動,請仔細品味,然后自己寫一段話,或敘述做個游戲的過程,或描述螞蟻搬家的經(jīng)過,也試著用上一系列動詞。
(2)請你準備一個自己的故事,也讓同學們來分享你的樂趣。
四、相關(guān)鏈接
1.關(guān)于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幼年讀書的地方。他于12歲那年到這里上學。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獄,少年魯迅離家去紹興農(nóng)村——皇甫莊、小皋埠避難,故學業(yè)中斷。
1894年夏間回家,仍返三味書屋。這樣一直到大約1898年往南京大師學堂學習前半年才離開,首尾竟達6年……
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舊如魯迅回憶時寫的那樣:“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這匾和畫,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后,黨派干部想盡辦法才找回來。當年和魯迅一道念書的同學,解放初還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這三位同學的回憶,三味書屋恢復了原來的布置。屋子里,好像是中國舊式的客廳,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來,是會感到奇特的。學生的座位一共有11個;魯迅的座位排在北墻邊,是一張帶抽屜的長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著一張略嫌低些的椅子。這兒光線很暗,空氣也顯得潮濕。他的書桌右角,至今還刻有一個約一寸見方的“早”字,刀法簡樸挺直,它是魯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極為珍貴的木刻文物。至于它的來歷,據(jù)說是這樣的:有一天,魯迅上學遲到了,受到塾師的責備,他就用小刀刻下了這個方方正正的“早”字,來督促自己。從此,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2.關(guān)于私塾。
私塾乃我國古代私人所設(shè)立的教學場所。它在我國20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對于傳播祖國文化,促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培養(yǎng)啟蒙兒童,在使學童讀書識理方面,起過重要的作用。
私塾的學生多六歲啟蒙。學生入學不必過入學考試,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個頭或作一個揖后,即可取得入學的資格。私塾規(guī)模一般不大,收學生多者二十余人,少者數(shù)人。私塾對學生的入學年齡、學習內(nèi)容及教學水平等,均無統(tǒng)一的要求和規(guī)定。
就私塾的教材而言,有我國古代通行的蒙養(yǎng)教本“三、百、千、千”,即《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家詩》、《千字文》,以及《女兒經(jīng)》、《教兒經(jīng)》、《童蒙須知》等等,學生進一步則讀四書五經(jīng)、《古文觀止》等。其教學內(nèi)容以識字習字為主,還十分重視學詩作對。
私塾的教學時數(shù),一般因人因時而靈活掌握,可分為兩類:“短學”與“長學”。教學時間短的稱為“短學”,一般是一至三個月不等,家長對這種私塾要求不高,只求學生日后能識些字、能記賬、能寫對聯(lián)即可。而“長學”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半開館,到冬月才散館,其“長”的含義,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其教齡也長;二是指學生學習的時間長,學習的內(nèi)容也多。
至于私塾的教學原則和方法,在蒙養(yǎng)教育階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養(yǎng)教育,強調(diào)蒙童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生活習慣。如對蒙童的行為禮節(jié),像著衣、叉手、作揖、行路、視聽等都有嚴格的具體規(guī)定,為我國教育的傳統(tǒng)。在教學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講課時,先生正襟危坐,學生依次把書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聽先生圈點口哼,講畢,命學生復述。其后學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讀。凡先生規(guī)定朗讀之書,學生須一律背誦。另外,私塾中體罰盛行,遇上粗心或調(diào)皮的學生,先生經(jīng)常揪學生的臉皮和耳朵、打手心等。
3.有關(guān)本文主題的理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寫于魯迅輾轉(zhuǎn)流徙在北京至廈門的這段時間里,此時的魯迅只能借回憶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解心中的苦悶,所以把原集名《舊事重提》改為《朝花夕拾》,那一朵朵晨光中綻開的花朵拾來是為了自賞自慰,并不是為了戰(zhàn)斗,本文也不能游離于該集外,因此說本文是暴露封建社會對兒童身心健康的漠視、殘害是片面的。
【篇二】全國教學大賽一等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了解作者兒時游戲與學習生活的一段經(jīng)歷。
?。病W習寫景狀物的方法。
?。?、理解對比與過渡的作用。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體會課文表現(xiàn)出的童真與童趣。
2、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
【課前準備】
?。?、學生:
閱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了解課文大意,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
準備錄音磁帶,制作教學投影儀。有條件的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掌握全文內(nèi)容,把握結(jié)構(gòu),了解大意;重點研讀第一部分。
〖教學設(shè)計〗
一、整體感悟
?。薄耄?/p>
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到他的嚴肅和莊重,但我們也深知,他曾因兒時阻止弟弟游戲,自認為犯下不可饒恕的過失,并為此抱恨終生。那么魯迅先生的童年時代是怎樣渡過的呢?讓我們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里,追蹤一下他的成長足跡吧。
?。ò鍟n題,出示教學目標。)
?。?、范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
?。蛇x取重點章節(jié),播放錄音磁帶或由教師范讀。教師不必急于提出問題,重點引導學生認真聽讀,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速度與情感,從而提高聽受能力,感知內(nèi)容。)
3、檢查預習,識記字詞:
攢拗確鑿菜畦桑葚輕捷蟋蟀臃腫
腦髓相宜書塾方正博學蟬蛻人跡罕至
人聲鼎沸斑x斂秕谷無從宿儒 同窗
?。ㄗ衷~比較多,教師可在預習的基礎(chǔ)上,有重點的進行指導,不要耗時太多。)
?。?、默讀思考,自主學習。
出示思考題:
A、從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B、依題目所示,將課文劃分為兩部分。
?。?、對百草園的描寫,重點突出了哪些內(nèi)容?
D、作者在百草園的生活感受是怎樣的?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閱讀思考,注意圈點、標記,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自讀能力。)
5、課堂討論,培養(yǎng)說話能力和合作意識。
?。ú捎米杂砂l(fā)言的形式,知道什么說什么,知道多少說多少?;ハ嘌a充指正,使答案完善。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單單能說出結(jié)論,要盡量說出是怎樣得出結(jié)論的。)明確:
?。?、題目提示:文章內(nèi)容表現(xiàn)一段經(jīng)歷(從……至……),兩個過程(百草園、三味書屋);結(jié)構(gòu)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①~⑧段,第二部分⑨~篇末。
?。?、景物描寫、美女蛇的故事、冬天捕鳥。
?。摹⒃诎俨輬@的生活感受是自由快樂的(樂園)。
二、研讀與賞析
?。?、教師導學:
通過閱讀與討論,我們大致了解了全文內(nèi)容。對百草園,作者的感受也許會引起我們的共鳴。請大家進一步討論思考,體會一下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百草園生活的。
出示思考題:A、第一段重點寫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B、你認為描寫的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特點?
C、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鳥的情節(jié),你更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四人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3、集體討論、交流,課堂發(fā)言,明確:
?。ń處煿膭顚W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表現(xiàn)手法。學生的討論可能眾說紛紜,教師要給予恰當?shù)刂笇?,逐漸集中、歸納。)
?。痢⒌谝徊糠滞怀隽恕皹穲@”,是百草園生活的總起。
?。隆⒆罹实拿鑼懏攲倬拔锩鑼?。其特點是:
一是層次分明、詳略得當:“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前兩個“不必說”略寫百草園景物的概貌;“單是……”則抓住“短短的泥墻根一帶”,詳寫百草園的內(nèi)容。二是動靜交替、各具特色:“不必說……”寫靜物,“也不必說……”寫動物,“單是……”亦動亦靜,且分別從形態(tài)、色彩、聲音、動作等方面進行描寫,形象生動,用詞準確。三是虛實結(jié)合、趣味橫生:多數(shù)景物是實寫,“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是虛寫,通過聯(lián)想和想像,使事物更加生動形象。四是多角度觀察、感受:眼觀色,耳聞聲,手觸物,舌品味……
?。谩⒚琅叩墓适聻榘俨輬@平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冬天捕鳥則抓住動作描寫,引人入勝,使平時無味的百草園也顯得生機盎然,令人歡快。
(其中同學們更喜歡哪個情節(jié)并不重要,關(guān)鍵是要說明白為什么喜歡,與大家共同交流。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有關(guān)片斷多朗讀、多品味、多體會。景物描寫一段最好讓學生背過。)
三、教師小結(jié)
同學們,我們共同了解了魯迅兒時在百草園的一段生活經(jīng)歷,它表現(xiàn)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時我們還領(lǐng)略了作者獨具特色的景物描寫。同學們也應熱愛大自然,接受大自然的熏陶,以成就自己健全的人格。在描寫方面要觀察仔細,描寫具體、形象、生動。
四、作業(yè)
?。?、抄寫,積累字詞。
?。?、背誦課文第二段。
3、在上學途中,也許會有你喜歡的自然景物。請你抓住其特點,進行描寫訓練。300字左右。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第二部分。體會作者對三味書屋的感受;理解對比和過渡的作用。
〖教學設(shè)計〗
一、檢查作業(yè)
(教師可從讀、說、背、寫不同角度檢查上一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二、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整體把握了全文內(nèi)容,領(lǐng)略了作者在百草園的一段生活經(jīng)歷,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次同作者一同走進三味書屋。
三、整體感知
?。?、默讀理解:
?。?、課文兩部分內(nèi)容是怎樣銜接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隆⒌诙糠质菑哪男┓矫鎸懭稌莸??
C、三味書屋與百草園在內(nèi)容上是什么關(guān)系?
(教師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搜索信息,客觀地理解作者的.本意。)
?。?、討論明確:
?。?、兩部分內(nèi)容是通過第九段巧妙地過渡的,這一段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表達了作者對百草園生活的眷戀之情,同時也暗示對去三味書屋讀書的不情愿。
?。?、介紹三味書屋的環(huán)境和入學時的禮節(jié),著墨不多卻令人生畏;寫教書先生,他知識淵博,教學認真,但拒絕回答“怪哉”一類“旁門左道”的問題。態(tài)度嚴厲,也不乏和藹,基本不體罰學生;寫教學內(nèi)容,都是一些似懂非懂的文言文,使人感到枯燥;寫學生,敬慕先生,好奇多問,又尋機玩耍取樂。
C、這部分與第一部分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形成對比。
二、問題探究
?。?、質(zhì)疑:
?。▽W生對這一部分內(nèi)容可能感到陌生,甚至產(chǎn)生疑惑。例如教學的內(nèi)容和方式、學生的貪玩逃學等。解決這些問題可能不是重點,但卻是難點。教師要正確地加以引導,要從兒童的視角,理解作者的本意,可先讓同學們提出質(zhì)疑,然后大家共同討論解決。)
重點問題(教師備案):
A、怎樣理解學生的提問和先生的態(tài)度?
?。隆⒆髡邽槭裁匆獙憣W生貪玩逃學的情節(jié)?
?。?、作者對三味書屋的感受是什么?
?。?、本文對比的作用是什么?
?。?、合作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痢W生提問說明好奇,有求知欲望,應予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絕回答,這是因為學生在不合適的時間提出了不相干的問題,違犯了教學秩序和師道尊嚴。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的弊端,應予否定。
B、游戲是孩子的本性,總是要表現(xiàn)出來的,但在課堂上貪玩甚至逃學,一般地說來是不允許的。但課文旨在從側(cè)面表現(xiàn)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的陳舊,學生對此不感興趣。
C、與百草園的自由快樂相比,三味書屋顯然是太受約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應看到,孩子們也能隨先生有板有眼地學習,并不抵觸,況且也有游戲的樂趣。
?。?、對比的作用主要是為了突出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表現(xiàn)兒童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這也應是本文的主題所在。
三、體驗與反思
(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談談對學習生活的認識。)
?。?、你喜歡怎樣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
?。病⒛阆矚g什么樣老師?與“先生”相比,你更喜歡自己身邊的哪一位老師?
3、你認為游戲與學習之間是矛盾的嗎?你是怎樣認識的?
?。ń處熆梢龑W生進行適當?shù)挠懻?,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三、教師小結(jié)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兒時生活的一段美好回憶。毫無疑問,這里有他的喜怒哀樂,有他成長的足跡。這段生活經(jīng)歷對魯迅先生的人生發(fā)展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我們要像魯迅先生一樣,保持兒童純真活潑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進取心。今天,時代變了,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也變了,我們的思想行為也應當為之一變。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四、作業(yè)
?。?、完成“研討與練習”。
?。病懸欢螌ψ约旱陌l(fā)展產(chǎn)生過影響的生活經(jīng)歷。300字左右。
【篇三】全國教學大賽一等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學習默讀,養(yǎng)成一氣呵成讀完全文的習慣,整體感知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
2.品味準確、傳神的語言描寫,學習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和通過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等刻畫人物的方法。
3.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學習生活的樂趣。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默讀的方法,感知文章大意。
2.學習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體會百草園生活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詩詞啟發(fā),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叨Α洞寰印?/p>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獥钊f里《宿新市徐公店》(其二)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钅堋缎捍贯灐?/p>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冻纱蟆断娜仗飯@雜興》(其七)
?。ㄉR讀課件上的詩句)
師:同學們,童年就像一支古老的歌謠,是我們一生的珍寶。大家剛才讀的這幾句詩是我國古代詩人對兒童生活的有趣描寫。現(xiàn)在,回想一下自己上小學前和小學時的生活,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事呢?(生思考并回答)本文的作者,看似嚴肅的著名作家魯迅,又有過怎樣有意思的童年時光呢?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看看吧!
?。ò鍟n文題目及作者)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古詩詞導入,引起學生對童年的回憶,激發(fā)其對課文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用童心閱讀、感悟文章,消除閱讀魯迅文章的距離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資料助讀,知人論世(見《狀元大課堂》本課“作者名片”欄目)
資料助讀:
課件出示: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是我國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說集《彷徨》《吶喊》《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和雜文集《熱風》《且介亭雜文》等。他的小說《狂人日記》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于1926年,這是魯迅人生中充滿變動的一年。這篇文章最早發(fā)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題下面寫了一個副標題為《舊事重提之六》。后來魯迅先生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編入《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子中。這組散文是魯迅在生活中輾轉(zhuǎn)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閑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2.默讀課文,掃清障礙(見《狀元大課堂》本課“字詞清單”欄目)
課件出示:
默讀要求:
?。?)不出聲、不動唇,一氣呵成讀完全文。
?。?)留意關(guān)鍵語句、語段,可以邊讀邊做記號。
?。?)限時5分鐘。
3.梳理結(jié)構(gòu),勾畫語句
?。?)劃分本文的結(jié)構(gòu)層次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預設(shè)第一部分(第1—8段):回憶在百草園游戲玩樂的快樂生活。
第二部分(第9—24段):回憶在三味書屋讀書學習的生活。
?。?)畫出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語句和過渡段。
預設(shè)
①百草園部分
起句: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
止句:我曾經(jīng)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p>
②三味書屋部分
起句: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止句: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③過渡部分
第9段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重在訓練默讀,指導默讀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在默讀中抓標題和關(guān)鍵點,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通過默讀,初步體會兒時的“我”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總體感受,激發(fā)學生閱讀探究的興趣。
三、品讀課文,感受百草園之樂
1.通讀第1—8段
思考:“我”說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樂”體現(xiàn)在哪里?
預設(shè)有趣的景物——不同季節(jié)景色不同;神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別樣的活動——雪地捕鳥。
2.品讀第1—6段
思考:
(1)第1段中作者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句話是否矛盾呢?
預設(shè)不矛盾。前一句是用大人的眼光來看的,“似乎確鑿只有”說明大人眼里的百草園沒有什么動人之處;而后一句是從小孩子的眼光來看的,在童年的“我”的眼里,百草園里的一切都那么有趣,是“我”的樂園。所以并不矛盾。
?。?)第2段分別從哪些感官角度寫了百草園里的哪些景物?體現(xiàn)了百草園的什么特點?
預設(shè)
景物:
?、僖曈X上: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肥胖的黃蜂,輕捷的叫天子。②聽覺上:鳴蟬在樹葉里長吟,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③觸覺上:“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的斑蝥,可以牽連不斷地拔起來的何首烏的“擁腫的根”。④味覺上: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特點:
體現(xiàn)了百草園的生機勃勃、趣味無窮。
(3)第2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找出相應的句子,并說說其作用。
預設(shè)①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②擬人。“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一句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油蛉”“蟋蟀”人格化,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它們發(fā)出的悅耳聲音,充滿童趣,表現(xiàn)出兒童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中,哪個內(nèi)容是強調(diào)的重點?前兩個“不必說”在表達上有什么作用?
預設(shè)“單是”后面的內(nèi)容是強調(diào)的重點。前兩個“不必說”不僅突出了“單是”下邊的內(nèi)容,還表現(xiàn)了魯迅一一歷數(shù)兒時趣味時的欣喜,表現(xiàn)出兒童所特有的一種情趣。
(5)第4—6段中,插敘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預設(shè)美女蛇的故事吸引著“我”,使“我”產(chǎn)生了“做人之險”的
美女蛇的故事吸引著“我”,使“我”產(chǎn)生了“做人之險”的感受,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
3.默讀第7、8段
思考:
?。?)這兩段寫了發(fā)生在冬天的百草園的什么事情?
預設(shè)雪地捕鳥。
?。?)作者是怎樣具體寫這件事的經(jīng)過的?
預設(shè)作者先寫捕鳥的時間、條件,“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然后寫捕鳥的方法,“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接著寫捕鳥的結(jié)果,“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只”;最后借閏土父親之口,點出“我”捕鳥不太成功的原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3)找出描述雪地捕鳥的動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預設(shè)掃開、露出、支起、撒、系、牽、看、拉、罩。
?。?)在雪地捕鳥過程中,“我”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請把這些句子找出來。
預設(shè)捕鳥的心情變化:緊張期待(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失望(跑去一看,卻什么都沒有)——沮喪(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只)——羨慕(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只,裝在叉袋里叫著撞著的)——佩服(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師小結(jié):讀了第1—8段,我們可以看出兒時的魯迅在百草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而又快樂的。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從文字層面分析到結(jié)合自身感受體驗,抓關(guān)鍵詞,理清內(nèi)容。品析經(jīng)典動詞的運用對表情達意的作用,從平靜的敘述中體會豐富的情感變化,從而感受到百草園給“我”帶來的樂趣。
四、布置作業(yè)
1.朗讀并背誦第2段描寫百草園的文字。
2.仿照第2段“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段文字,描寫一下你的“樂園”,用上“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個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寫順序,運用多種描寫方法。200字左右。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完成課文的課后練習題,在學完后及時落實、學以致用,加以鞏固,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樂趣。
【板書設(shè)計】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作者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
2.學習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3.探討本文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檢查背誦
1.檢查背誦第2段。
2.指名學生分享關(guān)于“樂園”的習作,師點評。
二、品讀課文,體會三味書屋的生活
1.閱讀第9段
思考:“我”為什么要離開百草園了?這一段起什么作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預設(shè) 因為“我”太頑皮,家人要將“我”送去書塾讀書。第9段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既表達了作者對百草園生活的眷戀之情,同時也暗示作者對去三味書屋讀書的不情愿、不滿意。
2.默讀課文第10—23段
思考:
(1)這部分寫了發(fā)生在三味書屋里的哪些事情?
預設(shè) 行禮拜師;問“怪哉”蟲;課間玩耍;師生共同讀書。
(2)魯迅具體從哪些方面描寫了壽鏡吾老先生?從中可看出壽鏡吾老先生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預設(shè) 外貌描寫,如“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fā)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寫出了他的年老,從側(cè)面反映出他的學識淵博;神態(tài)描寫,如“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表現(xiàn)出他的古板嚴肅;動作描寫,如“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表現(xiàn)出他對好文章的熱愛。從中可以看出壽鏡吾老先生是一位極方正、質(zhì)樸、博學、和藹、對學生嚴而不厲的老師。
師小結(jié):對壽鏡吾先生的評價不應過多貶斥。從文中“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zhì)樸,博學的人”可見魯迅先生對他是十分敬重的。然而他對學生的提問拒絕回答還面帶怒色,則表現(xiàn)了他落后的封建教育思想。這種教學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傷了學生求知的積極性。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的規(guī)矩而不常用,反映了他對學生的寬容慈愛。
3.概括內(nèi)容
師:三味書屋的生活是怎么樣的?請簡要概括,并說說你的評價依據(jù)。
預設(shè) 三味書屋的生活苦中有樂。
“苦”:①先生嚴肅,要求嚴厲,不自由。②規(guī)矩多:拜師行禮,不準提問。③生活單調(diào):讀書、習字、對課。④讀書苦:難讀,難懂。
“樂”:①新鮮樂。三味書屋的陳設(shè)、布置對未脫童稚的“我”來說充滿著奇異的新鮮感。②讀書樂。增長了見識,學習內(nèi)容“漸漸加多”,“人聲鼎沸”的場景,更是樂趣無窮。③游戲樂。小園里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捉蒼蠅喂螞蟻,趁先生讀書入神時偷描小說繡像、在指甲上做戲等都別有情趣。④收獲樂。學到許多以前不曾知道的東西,“畫的畫兒也多起來”,“畫兒的成績卻不少了”,還用畫換了錢。
三、深入分析,探討課文主題
師:在三味書屋學習了幾年之后,魯迅順利考入江南水師學堂,繼而入南京鐵路礦務學堂學習,1902年又獲得公費留學日本的資格,這一切都離不開魯迅在三味書屋里打下的基礎(chǔ)。
1.默讀全文,圈點勾畫
師:請同學們快速默讀全文,圈點勾畫出能體現(xiàn)中年魯迅感嘆歲月流逝的句子。
預設(shè)
(1)現(xiàn)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jīng)隔了七八年。
(2)但直到現(xiàn)在,總還是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3)后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xiàn)在自己已經(jīng)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2.結(jié)合體會,思考轉(zhuǎn)變
結(jié)合你的閱讀體會,思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意味著作者怎樣的轉(zhuǎn)變過程?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我’從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句式回答。
預設(shè)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我”從幼時玩樂到少年讀書的過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我”從天真頑皮到成熟懂事的成長。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我”從偏隅一園到走向世界的跨越。
師小結(jié):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對魯迅而言,不僅僅只是童年時期兩個玩樂的場所,它們是兩個時間段的跨越,是魯迅生命成長中的兩個重要空間。因此,它們成為成年魯迅終其一生守護的精神家園。
【設(shè)計意圖】“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字面上看,它是兩個地點間的轉(zhuǎn)變,也隱含著兩個時間的跨度。但更重要的是,這兩個地點是魯迅生命成長中的重要空間,是他童年成長的重要過程。要探尋這個主題對學生來說有些難度,因而先指導學生初步解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兩個童年生活地點變換對“我”的轉(zhuǎn)變意義,在此基礎(chǔ)上歸納提升,揭示文章的主題,讓學生切實體會童年生活在魯迅生命中的重要影響,感受童年魯迅的成長。
3.探討主題,發(fā)表觀點
師:關(guān)于本文的主題,歷來是專家們探討的課題。有人認為作者是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摧殘,有人認為本文只是作者對兒童生活的回憶,并無批判之意。同學們是怎么認為的呢
(生自由討論,表達觀點)
預設(shè) 關(guān)于本文的主題,有三種說法。
一是“批判說”。認為這篇文章的主題是“揭露和批判以孔孟之道為核心的封建教育制度,從而表現(xiàn)了魯迅對封建社會及其教育制度的徹底否定”。例如作者對私塾老先生的描寫,刻畫了一個“死讀書、讀死書”的形象;特別是寫“我”如何抱著求知的渴望和仰慕的心情拿天真的問題去請教他,卻遇見了“不知道”
和臉上的“怒色”——說明了他是一貫體現(xiàn)孔孟之道的不學無術(shù)的典型腐儒。從而得出此文的主題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一是“兒童心理說”。這種觀點認為貫穿《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一顆天真調(diào)皮的童心,這就是這篇散文的意境和韻味之所在。因此主題是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美好生活的回憶,表現(xiàn)兒童熱愛自然、天真幼稚的歡樂心理。
還有一種是“對比說”。即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生活作對比,表現(xiàn)兒童熱愛自然的心理,同時表達對束縛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滿。
結(jié)束語:全文描述了色調(diào)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童年生活場景——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作者寫百草園,以“樂”為中心,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其間穿插“美女蛇”的傳說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故事,動靜結(jié)合,詳略得當,趣味無窮。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既寫出了三味書屋生活的枯燥,稱它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寫出了課間學生溜到后園嬉戲、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而學生乘機偷玩的樂趣,使三味書屋充滿了諧趣,表現(xiàn)了兒童不可壓抑的玩樂天性。
【設(shè)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意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在探討回憶性散文的語言特點的同時,引導學生在文中尋找“成年的我”的影子的基礎(chǔ)上,全面理解文章主題。
四、布置作業(yè),閱讀經(jīng)典
課外閱讀《朝花夕拾》另外九篇文章,試著按我們學習本文的方法對名著內(nèi)容圈點勾畫、做批注,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內(nèi)容,同時為本單元的名著導讀做準備。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在對課文分析有了方式、方法的認識后,結(jié)合本單元名著閱讀要求,自然過渡,在方式、方法上訓練落實,提高閱讀技能,提升語文素養(yǎng)。
【板書設(shè)計】
【設(shè)計亮點】
本次教學設(shè)計密切結(jié)合部編版教材的教學理念,力求解讀出童心的樂趣、回憶的美好。教學步驟清晰,逐層推進。本設(shè)計從整體結(jié)構(gòu)入手,到局部賞析,再回到整體主題探討,符合學生認識過程。教與學相結(jié)合,是指導回憶性散文閱讀的有效方法。整體把握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局部研讀,讀出情趣,探討作者的情感和寫作目的,為后面的名著《朝花夕拾》的閱讀做了很好的鋪墊。
【資料鏈接】
關(guān)于“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nèi)著名私塾,也是魯迅12歲至17歲求學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號。塾師壽鏡吾(晚署鏡湖),是一位方正、質(zhì)樸和博學的人。他的為人和治學精神,給魯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壽鏡吾在這里坐館教書達60年,從房屋建筑到室內(nèi)陳設(shè)以至周圍環(huán)境,基本保持當年原貌。三味書屋是三開間的小花廳,本是壽家的書房。坐東朝西,北臨小河,與周家老臺門隔河相望。
三味書屋的三味:古人說“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謂之三味;紹興三味書屋塾師壽鏡吾次子壽洙鄰先生說“讀經(jīng)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即經(jīng)書是米谷,史書是蔬菜,子書是醬油肉末等調(diào)料。吃谷物是正道,表明了辦學宗旨。
認識中國古代的民間學堂——私塾
私塾是中國古代社會一種開設(shè)于家庭、宗族或鄉(xiāng)村內(nèi)部的民間幼兒教育機構(gòu)。它是舊時私人所辦的學校,以儒家思想為中心,是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私塾的學生多六歲啟蒙。學生入學不必經(jīng)過入學考試,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個頭或作一個揖后,即可取得入學的資格。私塾規(guī)模一般不大,收學生多者二十余人,少者數(shù)人。私塾對學生的入學年齡、學習內(nèi)容及教學水平等,均無統(tǒng)一的要求和規(guī)定
【素養(yǎng)提升】
古代文言文中的標點
中國古代文言文一般是不用標點符號的,因此需要“明句讀(dòu)”。如果不懂句讀,往往會造成誤讀,誤解原意。與今日的白話文有明確的標點符號幫助朗讀截然不同,文言章句中的停頓并非固定不變,因聲求氣,作者之氣質(zhì)會活潑地呈現(xiàn)出來。故文言文體系沒有專門寫在紙上的標點符號設(shè)計,卻按照陰陽相合、虛實相生的原理,構(gòu)建了獨特的虛字行氣體系來完成文句的起承轉(zhuǎn)合。清代袁仁林《虛字說》有:“夫虛字誠無義矣,獨不有氣之可言乎?吾謂氣即其義耳。”
【疑難探究】
如何理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三味書屋的先生是一位“既有濃厚的封建教育觀念,又有著開明思想的人”?
從文中“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zhì)樸,博學的人”可見魯迅先生對他是十分敬重的。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學生讀他所指定的書,書外的問題是不予回答的,況且提問者又是一個剛?cè)雽W不久的學生,所以當“我”問他“‘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時,他卻不回答,而且“臉上還有怒色”了。這種教學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傷了學生求知的積極性。這體現(xiàn)了他是一個具有深厚的封建觀念的人。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的規(guī)矩而不用,說明他對這種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態(tài)度,也反映了他具有一定的開明思想。
【篇四】全國教學大賽一等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shè)計
教學設(shè)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快速完整的閱讀默讀課文,積累生字詞走近魯迅先生
了解文章標題的作用概括文章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閱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體會童年美好時光,珍惜時間
重難點:學會本文景物描寫方法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美好的,是難忘的,今天我們就走進魯迅先生的童年,了解他童年的生活和學習。
二走近魯迅先生。了解《朝花夕拾》
從籍貫出生家庭經(jīng)歷著手,重點介紹文學作品
三瀏覽課文
1.積累字詞
2.了解文章標題的作用概括文章基本內(nèi)容
本文主要通過文中的“我”在百草園的快樂生活和三味書屋中的學習經(jīng)歷,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之情。
四細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學會本文景物描寫方法
1.先全班齊讀找出段中所重點描寫的對象
2.自由朗讀第一句找出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運用的描寫方法
3.二到六句主要學習修辭手法在描寫中的作用
五默讀第三段,講述美女蛇的故事。體會故事的作用
六作業(yè):閱讀《朝花夕拾》前五篇文章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回顧上節(jié)課內(nèi)容引入新課
二閱讀課文雪地捕鳥部分體會文中詞語的準確運用
三概括三味書屋部分作者記敘的主要內(nèi)容,說一說文中老先生的形象
四拓展延伸談談你對三味書屋教育的看法
五小結(jié)這兩節(jié)課,我們具體的學習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通過課文的學習,我了解的魯迅先生的童年經(jīng)歷,體會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之情。
全國教學大賽一等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 初中英語教學反思
本文來源:http://63xf.com/yuwen/174694.html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