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xf.com--教學反思】
本文主要講的是有一天蘇小妹,蘇東坡和黃山谷在一起討論詩句。因蘇小妹給詩句“清風細柳,淡月梅花”加腰的事。下面是中國文庫網(wǎng)63xf.com分享的給詩加腰。供大家參考!給詩加腰簡介
傳說有一天,蘇小妹、蘇東坡和黃山谷三人在一起談論詩句。蘇小妹說:“輕風細柳,淡月梅花。兩句中間各加上一個字,作為詩的‘腰’,成為五言聯(lián)句。”
蘇東坡略加思索,隨即說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蘇小妹說:“還算好。不過,這個‘腰’不夠美。”黃山谷接著吟道:“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蘇小妹說:“是個佳句,但是仍然沒用上理想的字。”這時蘇東坡忍不住了,問:“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蘇小妹說:“兄長的‘搖’‘映’二字,確實寫出了柳的動態(tài)和月的皎潔,但山谷公的‘舞’‘隱’,要略勝一籌。因為‘舞’是模仿人的動作,把柳的姿態(tài)反映得更加形象;‘隱’是夸張寫法,使月的皎潔更加突出。而我要說的是:‘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黃山谷聽了,一起鼓掌稱贊。
蘇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擬人化更準確,既寫出了風的輕微、柳的纖弱,又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態(tài),所以比黃山谷的“舞”更生動得體。“失”字,也比“隱”字更傳神,它準確地寫出了月、梅融為一體的情景。
1、習題法
詩所最難者,訂立題目。烏有題目,詩才難攏,結(jié)構(gòu)難架。唐人擅詩,尤擅擬題。此說或有所不以為然。豈不知當今只學生,老師布置題目則知如何作文;讓他自由作文則往往不知云何?!可知也。古人應制,從口而出。即如今壇子,參社則有作,自題則乏詩,非其謂乎?!習題法者,用古人舊題,仿而做也。
2、依句法
一般是偶得一句或一聯(lián),自以為佳,而后圍繞此句(聯(lián))之意及韻格,湊成全詩。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可以為例。多為絕、律、短歌,短詞。
3、依韻法
先定一韻,后圍繞此韻之合韻之字而湊句,而合成全詩。多為律、絕。長律則必依此法。古人詩詞游戲甚至全篇定韻字者,如紅樓夢之白海棠社之所述。
4、渾成法
于韻熟捻,于情境之中突發(fā)而成,尤其易成絕句。多有后再加推敲者。李白似此法之本家。古人和“來”、“回”、“臺”三字韻腳之絕句詩者尤多,蓋此三字之韻易熟吧。
5、推敲法
于擬定題目中,先粗略成詩,而后逐字推敲,以合韻和求彩。賈島推敲故事,說明此法。
6、集句法
偶爾得句則記之,得句至多,則能渾然湊成詩篇。有李賀騎驢背囊故事。
7、口占法
興致所至,韻律無拘,不求嚴格,意思自然。與混成法相似。古人題中有“口占”二字者,多韻格不嚴,或語詞輕淺,即此意也。
8、化用法
前人有成詩甚至詩意,我盡可借用。未字句式不可盡抄,而合乎自己作詩時的情景。如唐朝李益《宮怨》之化自王昌齡。
9、反意法
此法用于做反面文章。既對前人之詩文,有不同或想法看法,反其意而為詩。一般說難定意,故難結(jié)構(gòu)。而在本法中,最易定意,所以容易成篇。
10、定題法
此為基本法和綜合法。即在確定題目后,依據(jù)題目之喜怒哀樂、情緒之輕重緩急、故事之上下前后而決定韻類、篇法和結(jié)構(gòu)。
更多相關內(nèi)容:





文檔為doc格式